中国寿险公司动态偿付能力测试方法及应用研究

中国寿险公司动态偿付能力测试方法及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中国保险业务自从1979年恢复经营以来,得到了长足发展,也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7年底,在中国大陆经营的寿险公司已经超过40家,保费收入达5038亿元。但是近年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都曾经由于偿付能力不足的原因,收到过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改进偿付能力的监管意见书,这说明中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若不加以重视和防范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在国际保险业逐步建立和完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背景和趋势下,在我国寿险公司连续出现偿付能力不足的客观现实下,在中国建立起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寿险监管体系已成为共识。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指寿险公司用来承担其到期债务和未来责任的财务支付能力。由于寿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其销售的产品涉及到为数众多的被保险人,其经营方式是先期收取保费,然后承担未来给付责任,所以如果寿险公司因偿付能力不足而破产,不仅会造成被保险人经济上的损失,还可能引发许多社会问题,造成社会危机,因此寿险公司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偿付能力监管的重要性。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寿险监管体系是保证一个国家寿险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对正在逐步发育成熟的中国寿险业来说,只有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监管体系和科学的监管技术手段,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才能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合理、有效、适度的寿险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目前中国的偿付能力监管以静态偿付能力监管为主,虽有动态偿付能力方法的要求,但并不作为监管的依据。因为静态偿付能力监管方法主要考察寿险公司在某一时点的偿付能力,不考虑影响偿付能力的各风险因素的变动对寿险公司未来偿付能力的影响,所以其无法有效判定寿险公司未来持续经营的能力。正是由于静态偿付能力监管具有这样的局限性,才使得其在日益发展变化的寿险市场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为了弥补静态偿付能力监管的局限性,应该推广动态偿付能力监管,并形成以动态偿付能力监管为主,以静态偿付能力监管为辅的监管体系。动态偿付能力监管中的动态偿付能力测试(Dynamic Solvency Testing,简称DST)方法,是以情景分析和随机模拟为理论基础,基于寿险公司现有业务和未来可能业务进行的现金流量测试,其假设方案不仅包括市场利率因素,而且包括其他因素(如注入新业务成长率因素),在评估财务结果时,不仅看资产是否能够满足负债的要求,还要看最终的资本盈余水平是否满足要求,这就使DST方法在进行偿付能力的动态监管时拥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分析了DST方法的基本因素和不利假设情景的选择,对代表性寿险保单进行了DST演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DST在中国应用的改进与发展,希望能为DST在中国的应用和推广做出一份贡献。全文由导论和五章构成,基本思路和结构安排如下:导论部分论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介绍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以及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一章主要介绍DST的形成与发展,对偿付能力评估的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介绍了DST在国际(包括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上的发展情况。本章共分为三节:第一节主要从传统偿付能力测试出发,对传统偿付能力测试进行分类并揭示其局限性,为引入DST作出准备;第二节主要是DST的形成与特点,阐述了DST的形成过程,在对DST作出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DST的特点,并分析了DST的优点和局限之处;第三节主要是DST的发展,首先分析说明DST在国外发展的情况,认为DST取代传统偿付能力测试成为主要的偿付能力测试方法是大势所趋,然后对DST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在中国发展DST的意义。第二章探讨了DST的方法,对其运用和操作方式以及DST基本因素的确定进行了研究。本章共分为三节:第一节对DST的操作方法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情景分析法和随机模拟方法两种方法,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解释选择情景分析法作为后面讨论方法的原因;第二节对情景分析法作了简要介绍,说明了情景分析法的优点和情景分析法应用的运行步骤;第三节作为本章的重点提出了DST情景分析法的具体操作过程,随后探讨了DST基本情景的确定,在此基础上对DST基本情景中的基本因素和时间架构的选择作了详细的讨论分析。第三章研究了DST情景分析法中不利假设情景的选择。本章共分为五节:第一节对不利假设情景进行了定义,提出了选择不利假设情景的依据,为下面的分析奠定基础;第二节对分析方法作了说明,阐述了采用偏相关分析法进行分析的原因;第三节根据分析方法和相关规定选定了影响偿付能力的6个指标;第四节对这6个指标与偿付能力变化率的关系作了规范分析,提出了初步的假设;第五节利用相关资料,对选定的指标作偏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对6个指标对偿付能力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作了剖析,找出了对DST有重大影响的不利假设情景。第四章分析演示了代表性寿险保单(两全寿险保单和分红寿险保单)的DST过程。本章共分为三节:第一节指出了保单分析是进行DST分析的基础,说明了选择两全寿险保单和分红寿险保单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第二节和第三节分别对两全寿险保单和分红寿险保单进行了DST分析演示,对不同的不利假设情景下偿付能力的变化作了分析,提出在进行不利假设情景测试的时候,要从综合设置出发,考察各种因素的交互影响。第五章提出了中国寿险公司进行DST的发展建议。本章共分为三节:第一节从DST和静态偿付能力测试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说明二者在监管中相结合的必要性,认为中国在偿付能力监管的测试方法上应该以DST为主,以静态偿付能力测试为辅,形成一个完整的考察体系;第二节对如何在中国推动DST作出了建议,建议从大力推行DST、区别不同公司进行DST的时间间隔、丰富对风险因素的考虑、研究保险集团的特殊性、加入对管理层行为的考察和考虑扩展DST应用范围等方面出发,推动DST在中国更快更好的发展;第三节考虑寿险公司进行DST的改革与发展,首先讨论了中国寿险公司进行DST的时间架构选择,认为在进行DST的时候要进行长期测试,但是可以在报告的时候只报告3到5年,随后从确保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完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引进先进的精算技术和方法以及建立起专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等方面出发考虑寿险公司进行DST的改革与发展。论文按照一般逻辑顺序展开,各章在内容上前后照应,相辅相成,不仅注重理论研究,而且应用了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保险学、精算学和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从对一般理论的研究落实到中国现实问题的解决。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对DST在中国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应建立以DST为主,以静态偿付能力测试为辅的寿险监管体系,采用情景分析法演示了DST的操作过程,提出了不利假设情景的选择依据和研究方法,并对DST在中国寿险公司和保险监管部门的应用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0. 导论
  • 0.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0.2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0.3 创新与不足
  • 1. 动态偿付能力测试的形成与发展
  • 1.1 传统偿付能力测试分析及其局限
  • 1.1.1 财务指标评价法
  • 1.1.2 风险资本法
  • 1.1.3 传统静态测试方法的局限性
  • 1.2 动态偿付能力测试的形成及其特点
  • 1.2.1 动态偿付能力测试的形成
  • 1.2.2 动态偿付能力测试的优缺点
  • 1.3 动态偿付能力测试的发展
  • 1.3.1 动态偿付能力测试在主要国家的发展状况
  • 1.3.2 动态偿付能力测试在中国的发展
  • 1.3.3 中国动态偿付能力测试应用的意义
  • 2. 动态偿付能力测试方法
  • 2.1 方法概述
  • 2.2 情景分析法
  • 2.3 动态偿付能力测试情景分析法
  • 2.3.1 动态偿付能力测试情景分析法的操作过程
  • 2.3.2 动态偿付能力测试基本因素的确定
  • 3. 动态偿付能力测试不利假设情景的选择
  • 3.1 不利假设情景概述
  • 3.2 不利假设情景选择的分析方法
  • 3.3 分析指标的设计与选择
  • 3.4 分析指标的规范分析
  • 3.5 不利假设情景选择的实证分析
  • 4. 代表性寿险保单的动态偿付能力测试分析
  • 4.1 代表性寿险保单的选择基础
  • 4.2 两全寿险保单测试分析
  • 4.3 分红寿险保单测试分析
  • 5. 中国寿险公司动态偿付能力测试发展的建议
  • 5.1 动态与静态偿付能力分析的结合
  • 5.2 推进动态偿付能力测试的建议与改进
  • 5.3 寿险公司动态偿付能力测试的改革与发展
  • 5.3.1 中国寿险公司应用动态偿付能力测试的时间架构选择
  • 5.3.2 确保财务信息的有效性
  • 5.3.3 完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
  • 5.3.4 引进先进的精算技术和方法
  • 5.3.5 建立起专业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 参考文献
  • 附录A:两全寿险保单原始数据
  • 附录B:分红寿险保单原始数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中国寿险公司动态偿付能力测试方法及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