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及其栖息地生境为主要任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本论文对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性质及特征及植物资源和植被资源等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黄龙山褐马鸡栖息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栖息地恢复等提供参考,同时为中国褐马鸡栖息地植物区系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种子植物种类较丰富,本区共有种子植物97科、408属、762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96科、392属、729种;种子植物区系优势科较多,优势属贫乏,主要的优势科有菊科、禾本科、蔷薇科、豆科、毛茛科、百合科、唇形科等;单型属较少,少型属较丰富,且以草本植物为主;中国特有科、属贫乏,无中国特有科,仅有4个中国特有属;地理成分较复杂和多样,科级的地理成分有5个分布型和6个变型,属级的地理成分有15个类型和13个变型,科级的地理成分以热带分布最多,占本区总科数的55.9%,热带分布的科中以泛热带成分最多,属级的地理成分以温带分布位居首位,占本区总属数的77.4%,其中以北温带成分为主;植物区系温带性质显著;区系起源古老,并兼有一定的年轻成分。2.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贫乏本区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重点保护植物4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保护区区级重点保护植物12种。3.资源植物丰富多样本区有药用植物445种、淀粉及糖类植物64种、油脂植物62种、芳香植物43种、野菜植物23种、农药植物135种、纤维植物52种、鞣料植物54种、树脂及树胶植物16种和橡胶及硬橡胶植物4种。4.植物生活型多样,以地面芽植物为主本区有高位芽植物205种、地上芽植物14种、地面芽植物338种、地下芽植物40种和一年生植物132种。5.优势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北温带成分占主导地位,同时热带成分对本区植物区系有一定的影响。6.植被类型多样本区植被类型主要有3个植被型组、3个植被型、4个植被亚型、18个群系和23个群丛。最后,提出了植被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文献综述1.1 研究背景1.2 国内外植物区系研究进展1.2.1 国外植物区系研究现状1.2.2 我国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进展及最新研究动态1.2.3 陕西省植物区系研究概述1.2.4 黄龙山有关研究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与研究方法2.1 自然地理概况2.1.1 地理位置2.1.2 地质地貌2.1.3 气候2.1.4 水文2.1.5 土壤2.2 研究方法第三章 种子植物区系3.1 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3.1.1 种子植物科、属、种组成3.1.2 种子植物区系科内属、种组成3.1.3 种子植物属的组成3.2 科、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其分析3.2.1 科的地理成分3.2.2 属的地理成分3.3 小结第四章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1 国家级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4.1.1 保护植物的种类4.1.2 国家珍稀保护植物、重点保护植物概述4.2 陕西省地方重点保护植物4.3 保护区区级珍稀濒危植物4.4 保护措施与建议第五章 植物资源评价5.1 药用植物资源5.2 淀粉及糖类植物资源5.3 油脂植物资源5.4 芳香植物资源5.5 野菜植物资源5.6 农药植物资源5.7 纤维植物资源5.8 鞣料植物资源5.9 树脂及树胶植物资源5.10 橡胶及硬橡胶植物资源第六章 植被资源6.1 主要植被类型6.1.1 群落物种组成及优势植物区系地理特征6.1.2 植被分类系统6.1.3 主要植被类型概述6.2 植被分布规律6.2.1 水平分布规律6.2.2 垂直分布规律6.3 植被资源的保护与利用6.3.1 植被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6.3.2 植被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第七章 结论7.1 种子植物种类较丰富,优势科较多,优势属贫乏7.2 中国特有科、属贫乏,无中国特有科,仅有4 个中国特有属7.3 地理成分较复杂和多样,植物区系温带性质显著;区系起源具有一定的古老性,并兼有一定的年轻成分7.4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贫乏7.5 资源植物丰富多样7.6 优势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北温带成分占主导地位,同时热带成分对本区植物区系有一定的影响7.7 植被类型多样参考文献附录1 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名录致谢作者简介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植物区系论文; 资源植物论文; 植被资源论文; 褐马鸡自然保护区论文; 黄龙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