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论文摘要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不断攀升,我国出生性别比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达116.9,超过正常出生人口性别比9.9%。如此严重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已不仅仅是人口学的课题,而成为社会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列举并分析大量官方数据,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历史、现状和特点作了概述,并对产生目前性别比失衡的文化因素、技术因素、政策因素和经济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出生性别比长期失衡对中国社会过去及现在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公共政策选择建议。同时,为了更好的说明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危害性及其治理的要点,本文还比较了中国台湾、韩国和印度等同样存在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地区和国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期对认清中国目前的状况和探讨解决方案提供启示和借鉴。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2. 文献综述
  • 3.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当前中国出生人口男女比例的现状及特征
  • 第一节 中国目前男女性别比的整体状况
  • 第二节 中国各省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实际状况
  • 第三节 中国当前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特点
  • 1. 乡村高于城市
  • 2. 东部高于西部,南方高于北方
  • 3. 出生性别比随孩次递增而明显递增
  • 第二章 造成当前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
  • 第一节 文化因素
  • 第二节 政策因素
  • 第三节 技术因素
  • 1. 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环境的改善使男性胎儿被挽救保留
  • 2. 性别鉴定及终止妊娠技术使女性胎儿被人为控制
  • 第四节 经济因素
  • 1. 农村普遍缺乏社会保障及相对完善的社会养老体系
  • 2. 经济欠发达地区男性依然是就业主体
  • 3. 低生育成本加剧了农民早生多育的生育观
  • 第三章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对社会的影响
  • 第一节 中国过去和现在存在的问题
  • 1. 出生偏好诱发盗婴和贩婴现象并存
  • 2. 女性缺乏导致童养媳等婚俗陋习长期存在
  • 3. 男性过剩引发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 第二节 中国未来需要面对的问题
  • 1. 严重的女性赤字
  • 2. 婚姻拥挤产生的后果
  • 第三节 影响女性地位和生存环境
  • 1. 加剧就业性别歧视
  • 2. 女性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 3. 婚姻中的平等地位受到威胁
  • 第四节 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形象
  • 第四章 世界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启示
  • 第一节 中国台湾
  • 1. 文化的同源性与生男偏好
  • 2. 台湾地区特殊的婚龄期性别比失衡现象
  • 3. 婚姻拥挤的启示
  • 第二节 韩国
  • 1. 文化上的形似性和出生性别比失调
  • 2. 政府干预的启示
  • 第三节 印度
  • 1. 文化和经济因素导致的出生性别比失衡
  • 2. 加剧女性歧视的启示
  • 第五章 走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公共政策选择
  • 第一节 转变男孩偏好的生育观
  • 1.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 2. 在家庭文明建设中强化生育责任伦理
  • 3. 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
  • 第二节 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 1. 强化对医学技术非法介入生育过程的监管力度
  • 2. 加大对已发生案件的整治力度
  • 第三节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 1.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农业科技含量
  • 2. 健全农村社保机制
  • 3. 创新生育奖励机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