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微钙化的病理归类分析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乳腺癌微钙化的病理归类分析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论文摘要

乳腺癌微钙化作为乳腺癌的重要特征已广泛用于临床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但目前其产生机制尚不明确,将其应用于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之中其理论依据尚不充分。傅里叶红外光谱作为分析物质组成和结构特点方面的有效工具具有操作简便、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特点,已大量应用于各研究领域之中。本论文通过分析临床乳腺癌微钙化病例HE切片下的病理特征,对乳腺癌微钙化进行病理学归类分析,及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显微镜分析乳腺癌微钙化病例中的微钙化灶的红外光谱特征,得到乳腺癌微钙化灶3层结构的组成特点及相互关系,从而进一步推测乳腺癌微钙化可能的产生机制。本博上论文以乳腺癌微钙化病例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如下工作:1.通过分析临床乳腺癌微钙化病例HE切片下的病理特征,对乳腺癌微钙化进行病理学归类分析;2.建立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测量乳腺癌微钙化灶的模型;3.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乳腺癌微钙化病例的钙化灶、钙化周围坏死灶、钙化周围癌组织红外光谱之间的关系。本论文取得了一下主要结果:1.140乳腺癌病例的微钙化病理归类分析:通过判断钙化灶是否在管腔内,是否伴凝固性性坏死,可将浸润性导管癌微钙化病例分为3类:Ⅰ a型、管腔内伴凝固性坏死型,Ⅰ b型、管腔内无坏死型,Ⅱ型、管腔外钙化型,70%的浸润性导管癌癌微钙化属于Ⅰ A型,20%属于Ⅰ B型,10%属于Ⅱ型(p<0.01);140例浸润性导管癌微钙化病例中,51%(72例)全部为浸润癌,49%(68例)的病例含有DCIS成分,68例含有DCIS成分的钙化病例100%(68例)属于管腔内型。2.建立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测量乳腺癌微钙化灶的模型:经统计学分析,钙化区(A区)、坏死区(B区)、钙化周围癌组织区(C区)几个基本特征峰的峰位基本相同,表明3个区所含物质的基团基本一致,主要是细胞内蛋白质、核酸和CHAP的吸收信号。通过峰高和峰面积的对比,钙化周围癌组织区(C区)酰胺各谱带的峰强度均大于其他两个区,组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故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应用于乳腺癌微钙化研究是可行的。3.在30例乳腺癌微钙化病例中,96.7%的病例钙化区、坏死区和钙化周围癌组织区所含主要成分相同,为蛋白质和含碳羟基磷灰石(CHAP),钙化周围癌组织区含蛋白质成分最高,其次为坏死区,钙化区含蛋白质成分最低(P<0.001),而CHAP在钙化周围癌组织区含量最低,其次为坏死区,钙化区含CHAP成分最高(P<0.001)。这表明乳腺癌细胞本身可以合成CHAP,而管腔中的CHAP很有可能在大量乳腺癌细胞死亡后堆积形成。研究中发现钙化区、坏死区和钙化周围癌组织区CHAP含量呈梯度下降,这可能和乳腺导管腔的特殊环境有密切关系。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癌微钙化最初可能形成于乳腺导管周围的乳腺癌细胞,而导管腔内的钙化与乳腺导管周围的癌细胞及乳腺导管腔的特殊环境密切相关。这将为今后的乳腺癌微钙化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为乳腺癌微钙化用于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并将有利于将傅里叶红外光谱推广到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和研究之中。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二部分 乳腺癌病例的微钙化病理归类分析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本章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部分 傅里叶红外光谱应用于乳腺癌微钙化的可行性分析
  • 3.1 引言
  • 3.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4 讨论
  • 第四部分 乳腺癌微钙化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4.1 引言
  • 4.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乳腺癌的区域外科治疗[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9(12)
    • [2].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中的临床研究[J]. 浙江创伤外科 2019(06)
    • [3].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35)
    • [4].乳腺癌诊治现状与展望[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9(12)
    • [5].雌、孕激素受体在晚期局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相关性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 2019(12)
    • [6].早期乳腺癌应用外科手术治疗及化疗治疗的效果研究[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34)
    • [7].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干预模式研究进展[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19(03)
    • [8].有关Ⅳ期乳腺癌局部治疗的分析[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9(12)
    • [9].不同手术方法对中青年乳腺癌术后预后的影响[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36)
    • [10].浅谈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体会[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88)
    • [11].瘦素及其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86)
    • [12].定期X光筛查可大幅降低乳腺癌死亡率[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5)
    • [13].初诊Ⅳ期乳腺癌的局部治疗研究进展[J].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9(06)
    • [14].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在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A4)
    • [15].4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PICC置管的安全维护体会[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32)
    • [16].医护患共同决策的影响因素及实施路径——以乳腺癌为例[J]. 医学与哲学 2020(04)
    • [17].乳腺癌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进展[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02)
    • [18].乳腺癌精准治疗:20年探索历程[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0(01)
    • [19].新疆地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特点的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0(01)
    • [20].绝经激素治疗与乳腺癌风险[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0(03)
    • [21].乳腺癌术后促纤维增生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1)
    • [22].中药复方联合化疗在晚期乳腺癌中的治疗进展[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0(01)
    • [23].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姑息治疗影响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价值观察[J]. 当代医学 2020(08)
    • [24].综合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05)
    • [25].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对比[J]. 西藏医药 2020(01)
    • [26].乳腺癌中Ki-67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微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03)
    • [27].乳腺癌全方位和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模式[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03)
    • [28].托瑞米芬联合他莫昔芬应用于晚期乳腺癌的疗效[J]. 医学信息 2020(04)
    • [29].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09)
    • [30].吡咯替尼联合槐耳颗粒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耐药效果观察[J]. 临床军医杂志 2020(03)

    标签:;  ;  

    乳腺癌微钙化的病理归类分析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