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引导式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病例引导式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湘南学院护理学系湖南郴州42300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4-0177-02

【摘要】目的探讨病例引导式教学法在大专护生《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系2007级大专2班共56名为实验班,采用病例引导式教学法,4班共56名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法。课程结束后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结果病例引导式教学法深受学生欢迎,教学评价良好,实验班的测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P<0.01)。结论运用病例引导式教学法进行内科护理学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关键词】病例引导式教学法内科护理学教学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它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故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学好临床护理课程的关键。内科护理学理论性强,内容多,学生经常反映难学难记,学习压力大。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在我系2007级大专护理2班的《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病例引导式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选取2007级大专护理2班为实验班(共56人),4班为对照班(共56人),均为女生,年龄19~21岁。两班学生性别、年龄、开课时基础课成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第三学期开《内科护理学》课程,两班均由同一教师授课。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班采用病例引导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即上课一开始,就先展示一份详细完整典型的病例,并提出相应的问题:①患者可能的医疗诊断是什么?②为什么会得这个病?③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临床表现和体征?④要做什么检查以确诊?⑤如何评估患者?⑥患者目前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有哪些?⑦如何护理好该患者?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5min,然后让每组派一名代表将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作汇报,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补充,每回答完一个问题,老师就给予点评,并对学生回答问题时存在的不足,再详细地讲解。

1.2.2评价方法①问卷调查:调查表由笔者自行设计,内容为7个项目。在本门课程结束时统一发放问卷,当场收回。发放问卷56份,收回56份,有效问卷100%。②理论考试:两班学生用同一套试卷进行考试,比较两班考试成绩。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实验班学生对病例引导式教学法的评价。

2.2两班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班平均成绩[(83.12±6.16)分]显著高于对照班[(72.36±7.35)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3讨论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非常依赖于教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主动思考问题,所以学习效率差,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强。而病例引导式教学法是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形式,能活跃课堂气氛,既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实现教学方式从灌输式向启发诱导式转化,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1]。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4.64%学生认为病例引导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85.71%学生认为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92.86%学生认为能提高学习效率。

3.2提高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病例引导式教学法通过一份完整典型的病例,向学生讲解该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讲解过程始终贯穿护理程序,思路清晰,启发学生将整体护理理论转化为实践,帮助学生观察病情、分析病情。笔者观察到理论成绩结果和问卷调查结果都提示病例引导式教学可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

3.3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病例引导式教学对教师也提高了要求[2],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更要结合临床实际,选择合适典型的病例供学生讨论,在组织学生讨论中既要传授知识,解决问题,还要结合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所以教师要不断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邬钢,张少林,黄光胜.病例教学中病例和问题设置的课堂运用.中华护理杂志,2000,36(4):300-301.

[2]黄海苗.跨世纪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医学与哲学,1999,20(12):56.

标签:;  ;  ;  

病例引导式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