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分工结构演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区域分工结构演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论文摘要

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通过计算中国20个两位数制造业在20年间的产业集中度和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初步探明中国产业集聚的变化趋势和区域分工结构的演化规律。进而尝试构建了一个以产业区位基尼系数为被解释变量,以及市场需求、规模经济、产业分工和要素禀赋等因素为解释变量的时间序列回归模型,以此来解释中国区域分工结构形成原因及动态变化的内在机制。文章共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解释了相关的基本概念,并指出本文所采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第二部分对于古今中外的相关理论研究作文献综述,并简单介绍了一些测度区域分工结构的定量分析工具。第三部分主要研究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区域分工格局的形成及演变特点,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重点研究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从1987至2006年二十年间区域分工结构的进一步演变规律,并对这一演变的形成做出初步分析。第五部分,在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之下提出影响产业集聚的假说,并依据此选取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建立模型进行回归,最后对于回归结果加以分析。第六部分,总结前面的分析过程,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特点和可能创新点主要有:第一,以往的对于我国区域分工的研究,更多得将区域分为东、中、西部加以研究,本文则更加侧重于在省际之间层面研究区域分工结构:第二,以往对于我国区域分工结构的研究更多的只是静态研究,本文则主要是对于分工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加以分析;第三,对于产业在空间的集聚的因素的计量分析,以往更多的是采用截面数据或者是宽而窄的面板数据的,本文首次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加以分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基本概念界定
  • 1.2.1 “区域”的定义和内涵
  • 1.2.2 我国区域的划分方法
  • 1.2.3 “区域分工”的定义及内涵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学者关于区域分工的理论研究及评述
  • 2.1.1 新古典理论
  • 2.1.2 “倒U型”假说
  • 2.1.3 产业经济学理论
  • 2.1.4 区域经济学理论
  • 2.1.5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 2.2 国外研究文献评述
  • 2.3 国内学者关于区域分工的理论研究及评述
  • 2.4 关于区域分工的测度指标
  • 3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区域分工结构演化
  • 3.1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区域分工结构的政策背景
  • 3.2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区域分工结构特点
  • 3.3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区域分工结构影响
  • 4 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区域分工结构演化
  • 4.1 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区域分工结构演化的政策背景
  • 4.2 我国三次产业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
  • 4.3 我国第二产业中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
  • 4.3.1 我国制造业的行业集中度的分析比较
  • 4.3.2 我国制造业的区域分工结构演化规律初探
  • 4.3.3 我国制造业区位基尼系数的分析比较
  • 4.3.4 我国制造业分工结构演化的机制
  • 4.3.5 我国区域分工结构演化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 5 我国区域分工结构演化的相关因素的计量分析
  • 5.1 国内学者既有研究
  • 5.2 理论框架
  • 5.3 模型的假设
  • 5.4 模型的变量选取及其解释
  • 5.5 计量过程及结果分析
  • 5.5.1 传统产业分析
  • 5.5.2 资源依托型产业分析
  • 5.5.3 资本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分析
  • 5.5.4 综合分析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山东省区域经济板块合理分工研究[J]. 城市地理 2017(06)
    • [2].种植业区域分工的原因、效率与证据研究——以云南省种植业为例[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 [3].五常法在科室区域分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外医学研究 2014(26)
    • [4].新时期东亚区域分工的重构与中国角色[J]. 东亚评论 2019(01)
    • [5].基于区域分工理论的广东经济发展战略思考[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6].航空工业区域分工体系的重构:国际经验及比较[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1(06)
    • [7].论区域分工对农产品竞争力的影响——以贵州省都匀市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 2017(36)
    • [8].深化区域分工优化宁夏产业发展空间布局[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24)
    • [9].“5S管理法”在心内科区域分工管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22)
    • [10].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11)
    • [11].安徽加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区域分工差异化研究[J]. 江淮论坛 2019(05)
    • [12].贸易开放条件下的区域分工与工业污染排放[J]. 地理研究 2018(07)
    • [13].空间市场一体化条件下构建区域分工合作新体系[J]. 中国国情国力 2016(05)
    • [14].张家口应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思考[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S1)
    • [15].现代农业发展中产业链的区域分工与协作研究[J]. 农业经济 2019(09)
    • [16].区域分工与合作视角下区域产业同构问题及优化路径[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01)
    • [17].武陵山区跨行政区区域经济联动问题探讨[J]. 晋中学院学报 2008(06)
    • [18].对传统区域分工理论的再思考[J]. 新东方 2010(01)
    • [19].目标刚性,人才需求刚性[J]. 大学生 2012(Z3)
    • [20].欧盟、泛珠三角区域分工合作模式的经验及启示[J]. 经济师 2010(06)
    • [21].区域分工理论与陕西的分工格局和贸易战略[J]. 新西部(下半月) 2008(02)
    • [22].我国劳动力要素流动对产业区域分工的影响综述[J]. 卫生职业教育 2010(20)
    • [23].山东省区域分工与空间优化测度与分析[J]. 绿色科技 2015(09)
    • [24].中国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动及其对区域分工的影响[J]. 经济研究 2008(10)
    • [25].深化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促进合肥经济圈发展[J]. 经济师 2014(11)
    • [26].一部研究区域分工与合作的佳作——评《区域经济联动与整合研究》[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 [27].山东省在全国的区际地位及区域内部分工格局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02)
    • [28].基于区域分工机制的异构群体机器人觅食任务数学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8(06)
    • [29].区域分工体系框架——区域经济研究的系统视角[J]. 系统科学学报 2015(03)
    • [30].分工 专业化 聚集——主体功能区建立和运行的一个新视角[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3(07)

    标签:;  ;  ;  ;  

    中国区域分工结构演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