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恶意诉讼的程序规制

论民事恶意诉讼的程序规制

论文摘要

民事恶意诉讼问题可以说是源生于民事审判司法实践中,在诸多现实案例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中日渐确立起来的新生研究课题。针对当下民事恶意诉讼愈见频发、而立法缺位严重的状况,本文认为对其进行程序规制的研究正当其时。本文开篇即对“民事恶意诉讼的程序规制”这一论题进行了严谨的价值分析。文章以民事恶意诉讼的概念界定为切入点,在确定了其内涵及外延、表现形式的前提下,分析得出了我国民事恶意诉讼的典型特征。根据民事恶意诉讼本质与本土特征等上述结论,本文进而对民事恶意诉讼程序规制的必要性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论证。在民事恶意诉讼程序规制的可行性探讨中,本文认为民事诉讼的基础理论相当于民事诉讼立法及司法实践发展演变所围绕的“精神中轴”。只有与我国现有民事诉讼基本理论相适应、相契合的方案或设计才有可能最终得到实践的认可,从而实现最初的设计目标。因此,本文第二部分详细分析并得出了民事恶意诉讼程序规制的五大理论依据。亦即,民事恶意诉讼程序规制能够以民事诉讼目的论、民事诉讼诉权理论、当事人诉讼行为理论、民事判决既判力理论以及程序自由主义相对化及经验法则的运用等五大民事诉讼基础理论作为其合理内核。程序规制在理论上具有充分的可行性。进而,以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提出具体可行性建议的前提条件,第三部分是对我国当前规制民事恶意诉讼的相关立法现状及其缺陷做出的总结。总体而言,在理论通说都将“恶意诉讼”认定为侵权行为的情况下,包括《侵权行为法》在内的实体法立法对此仍未确认,民事实体法领域出现严重缺位;而刑事实体法中对此现象的理论分析尚未形成通说;程序法中对恶意诉讼问题更少见系统研究。因此,上述立法条件下显然不足以应对实践中的民事恶意诉讼问题。又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我国针对民事恶意诉讼的实体法制度尚未形成,程序对策又鲜有提出;尤其,在司法实践中单凭实体法规制民事恶意诉讼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而其规制效果也相对滞后。最后,作为本文的重点,第四部分集中并详细论证了我国民事恶意诉讼程序规制的完善。文章将该问题拆分两大部分拟定具体设想,包括程序性原则的确立以及相关制度中的完善重点。首先,本文认为我国在民事诉讼中也应当采纳诚实信用原则、正当程序原则作为基本原则。其次,在制度层面,作者认为应以不同诉讼主体为划分方式,采取多元视角进行研究,以便能够达到最优规制效果。因此,法院驳回起诉、撤诉审查、法官释明权行使、法院调解等诉讼行为,当事人相关诉讼行为,以及第三人某些诉讼行为完善与相互配合构成了本文结论的重要及主要部分。此外,本文也对其他程序规制措施,尤其是理论界讨论较多的一些建议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评判。例如规范新闻媒体干预诉讼、完善审前准备程序、完善妨碍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以及在规制恶意诉讼中发挥法律解释的积极作用等。全文选取“程序规制”这一新颖视角,对实践中“民事恶意诉讼”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重点之一是对民事恶意诉讼程序规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较为严谨与详实的论证;之二是在民事恶意诉讼的程序规制问题上,提出了以“原则、制度,法院、当事人及第三人”等角度进行完善的设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民事恶意诉讼程序规制的价值分析
  • (一) 民事恶意诉讼的界定
  • 1. 民事恶意诉讼内涵的论争
  • 2. 民事恶意诉讼外延的确定
  • (二) 民事恶意诉讼的表现形式
  • 1. 民事恶意起诉行为
  • 2. 滥用民事诉讼权利
  • 3. 其他民事恶意诉讼行为
  • (三) 我国民事恶意诉讼的特征
  • 1. 案件数量上升较快
  • 2. 当事人多利用调解结案
  • 3. 司法实践裁判不一
  • 4. 特别领域的程序规制相对较为完善
  • (四) 民事恶意诉讼程序规制的必要性
  • 1. 国际立法趋势使然
  • 2. 我国司法实践需要
  • 3. 诉讼经济之要求
  • 4. 司法权威与公信力要求
  • 二、民事恶意诉讼程序规制的理论依据
  • (一) 民事诉讼目的论
  • (二) 民事诉讼诉权理论
  • (三) 当事人诉讼行为理论
  • (四) 民事判决既判力理论
  • (五) 程序自由主义的相对化以及经验法则的运用
  • 三、民事恶意诉讼程序规制的现状分析
  • (一) 我国规制民事恶意诉讼的立法现状
  • 1. 民事实体法的规定
  • 2. 刑事实体法的规定
  • 3. 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 (二) 我国民事恶意诉讼规制中存在的缺陷
  • 1. 现有实体法立法不完善
  • 2. 司法应用的局限性
  • 3. 规制效果的滞后性
  • 四、我国民事恶意诉讼程序规制的完善
  • (一) 确立民事恶意诉讼规制的程序性原则
  • 1. 诚实信用原则
  • 2. 正当程序原则
  • (二) 民事恶意诉讼程序规制的相关设计
  • 1. 借助法院诉讼行为予以规制
  • 2. 通过当事人诉讼行为予以规制
  • 3. 完善第三人权利救济制度
  • 4. 其他的程序规制措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相关论文文献

    • [1].“恶意诉讼”案件司法实践浅析[J]. 宝鸡社会科学 2019(01)
    • [2].论专利恶意诉讼识别标准及其规制进路[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3].解析专利恶意诉讼之司法审查标准[J].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20(10)
    • [4].民事恶意诉讼的程序法规制研究[J]. 文化学刊 2019(04)
    • [5].恶意诉讼问题分析[J]. 法制博览 2018(20)
    • [6].恶意诉讼的认定及法律规制探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19)
    • [7].民事恶意诉讼的界定[J]. 法制博览 2016(04)
    • [8].“恶意诉讼”立法规定与规制的技术及其原理——兼评《民事诉讼法》第112条规定的合理性[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6(02)
    • [9].恶意诉讼的特点、危害、原因和对策研究[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15(11)
    • [10].恶意诉讼的成因分析及阻却建议[J]. 人民司法 2015(11)
    • [11].民事恶意诉讼类型化研究[J]. 长江丛刊 2019(04)
    • [12].目的性扩张填补恶意诉讼概念之漏洞[J]. 知识文库 2016(16)
    • [13].恶意诉讼,血缘挑战亲情为哪般?[J]. 伴侣 2017(04)
    • [14].撩开恶意诉讼的“维权”面纱——立案登记制背景下恶意诉讼的理论探究与制度因应[J]. 法治论坛 2017(03)
    • [15].提高恶意诉讼的经济风险[J]. 法庭内外 2016(08)
    • [16].恶意诉讼的现状及其司法防范的调研报告[J]. 司法改革论评 2008(01)
    • [17].法律解释学视角下恶意诉讼的侵权法规制[J]. 法律适用(司法案例) 2018(20)
    • [18].民事恶意诉讼制度比较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14(01)
    • [19].民事恶意诉讼的现状及其规制[J]. 学理论 2012(14)
    • [20].论恶意诉讼侵权[J]. 人民司法 2012(01)
    • [21].民事恶意诉讼危害极大[J]. 法制资讯 2012(12)
    • [22].民事恶意诉讼及其法律规制探究[J]. 中州学刊 2010(04)
    • [23].恶意诉讼的司法阻却:法律的缺位与完善[J]. 法律适用 2010(10)
    • [24].我国恶意诉讼侵权制度的构建[J]. 法律适用 2009(11)
    • [25].论我国新闻恶意诉讼及其预防机制[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8(04)
    • [26].刑民交叉视野下的恶意诉讼行为研究[J]. 中国检察官 2012(12)
    • [27].恶意诉讼之侵权责任[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5(06)
    • [28].商标恶意诉讼的识别与法律规制[J]. 电子知识产权 2019(08)
    • [29].论民事诉讼中的恶意诉讼[J]. 法制博览 2017(36)
    • [30].论恶意诉讼调解及其防范与规制[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标签:;  ;  ;  ;  ;  

    论民事恶意诉讼的程序规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