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酮聚肽杂合抗生素垩唑霉素的生物合成机理与途径工程

聚酮聚肽杂合抗生素垩唑霉素的生物合成机理与途径工程

论文摘要

垩唑霉素(oxazolomycin,OZM)及相关化合物是由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其中OZM是由链霉菌sp.KBFP-2025和白色链霉菌JA3453产生的,其结构特征为:螺旋链接的β-内酯/γ-内酰胺,垩唑环,(E,E)二烯和一个(Z,Z,E)三烯链。OZM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和一定的抗细菌的生物活性。通过简并引物PCR的方法从白色链霉菌JA3453基因组中扩增得到编码甲氧丙二酰ACP的HADH和ADH基因。在白色链霉菌JA3453染色体上用基因置换手段缺失相应的12kb BglII片段后得到不产OZM的突变株,证明克隆的基因与OZM合成相关。对该区域的测序揭示了负责甲氧丙二酰ACP生物合成位点的6个基因。对基因ozmC和ozmF失活以及互补实验证实其与OZM生物合成相关。进一步的染色体步移得到五个重叠粘粒,它们覆盖的135kb的DNA区域包含整个ozm基因簇。全基因簇测序是在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中心完成的,总共得到了127,755bp连续的碱基,其总的GC含量为73.8%,具有明显的链霉菌DNA特征。对测序区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了55个开放阅读框,每个开放阅读框的功能都通过推测的基因产物和数据库里已知功能的蛋白质相比较得到确定并注释。通过基因置换实验初步确定了垩唑霉素合成基因簇的边界。ozm生物合成基因簇跨越了大约79.5kb DNA区域并涉及了20个开放阅读框,分别命名为ozmA、ozmB至ozmU。其中,ozmJ、ozmK、ozmM、ozmN、ozmQ为聚酮合酶,而ozmH是聚酮聚肽杂合酶,ozmL和ozmO是非核糖体肽合成酶,ozmA和ozmS可能是抗性基因。基因ozmB-G组成的操纵元是甲氧丙二酰ACP生物合成位点。ozmP和ozmT是未知功能的基因,而ozmR和ozmU可能是调节基因。有意思的是,ozm生物合成中的聚酮合酶ozmJKNQ和杂合聚酮聚肽合酶ozmH总共10个模块都缺少内部的酰基转移酶。相应的,在OZM生物合成基因簇中发现了一个反式独立的酰基转移酶ozmM,其基因产物编码一个105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Blast搜索显示OzmM可以分为三个区域。OzmM的N端(氨基酸1-322)(命名为OzmM-AT1)和中间部分(氨基酸333-631)(命名为OzmM-AT2)都包含了酰基转移酶活性位点,而OzmM的C端(氨基酸残基613-1057)可能编码氧化还原区域,与反式AT LnmG的C端有较高的同源性。通过对基因ozmM基因置换,互补和定点诱变实验揭示OzmM-AT2为垩唑霉素合成所必需的而OzmM-AT1并不是垩唑霉素合成所需要的。因此,我们推测而OzmM-AT2能够将两种不同的延伸单位丙二酰辅酶A和甲氧丙二酰ACP加载到所有ACP上。另外,在OZM生物合成基因簇中发现了一些有别于I型聚酮合酶装配线模型的不寻常的特征,如模块中的额外区域,缺失的区域和区域移位。这些研究发现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缺少AT”的聚酮合酶并通过组合化学手段改造新的“非天然的”天然产物会提供很大的帮助。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节 天然产物合成途径的探测及改造
  • 第2节 聚酮类和聚肽类天然产物的模块性和实用性
  • 第3节 I,II,III 型聚酮和其它新型聚酮
  • 第4节 模块非核糖体肽合成酶装配复杂天然产物的方法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节 实验材料
  • 2.1.1 菌株
  • 2.1.2 质粒
  • 2.1.3 培养基和化学试剂
  • 第2节 实验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节 应用甲氧丙二酰辅酶 ACP 生物合成位点从白色链霉菌 JA3453 中克隆垩唑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
  • 第2节 OZM 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全基因簇序列和生物信息学
  • 第3节 应用遗传学手段对 OZM 的生物合成进行突变分析
  • 第4节 OZM 生物合成模型的推断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节 本研究工作总结
  • 第2节 本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聚酮聚肽杂合抗生素垩唑霉素的生物合成机理与途径工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