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

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

论文摘要

本论文在研究设计上把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文献法、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统计资料法等多种研究手段;在调查资料分析处理中采用了隶属度分析、相关分析、辨别力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回归分析和因素分析等不同的方法。研究成果,对推进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在绪论一章中,作者从我国经济发展及其制约瓶颈、自主创新与自主创新能力分析两个层面,讨论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探讨了基于自主创新的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功能。结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并扼要地分析了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2章中,作者从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与分类、区域创新系统的参与主体、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要素、区域创新系统的环境,以及区域创新系统的政策等五个方面,对国内外在区域创新系统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评述,探讨了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借鉴意义。科学地评价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设计科学的评价指标是关键。在第3章中,在清晰地界定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与结构要素的基础上,作者遴选了90个评价指标构成了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理论评价指标,采用隶属度分析、相关分析和辨别力分析等方法对理论评价指标进行了多重的实证筛选,构建了包括自主创新投入能力、自主创新支撑能力、自主创新管理能力和自主创新产出能力四个评价模块25个评价指标的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第4章中,作者以建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工具,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实际测度与比较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以区域自主创新能力25个评价指标为聚类准则,对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进行聚类分析,并采用判别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判别函数。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得到了影响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四个主要因子:区域创新服务、区域创新人才资源、区域创业投资和区域创新法规政策,并分析了基于自主创新的我国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框架体系。在第5章中,作者对基于自主创新的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建设思路和建设内容、建设重点和建设目标等进行了总体设计。紧密结合浙江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特点,提出了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即三大布局(原创性科研布局、产业科研布局、企业研发布局)、三大平台(创业孵化平台、科技条件共享平台和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和一个高新区(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并将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划分为创立、成长和成熟三个基本阶段,研究确立了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在创立阶段和成长阶段的22项具体指标。区域创新服务体系是影响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第6章分析了我国创新服务机构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提炼了发达国家创新服务机构的发展特点及其中国的借鉴作用。从基本原则和建设内容两个方面,探讨了基于自主创新的我国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系统设计思路。以实证调查为基础,深入地分析了浙江创新服务机构的发展障碍及其对政府的需求,进而研究确定了加快浙江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六项对策措施。在第7章中,论文考察了我国人才资源总量与配置的特点,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30个省市R&D活动人员总量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采用曲线估计方法,研究了R&D活动人员总量对区域创新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并建立了回归分析模型。在借鉴国外人才资源开发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自主创新的我国区域创新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结合浙江省的实际,研究提出了加快浙江区域创新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在第8章中,作者以对自主创新的风险分析为基础,考察了创业投资对自主创新的作用过程与作用机理。采用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归纳了制约我国创业投资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在对浙江省创业投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自主创新的浙江区域创业投资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对策。在第9章中,作者以对我国科技投入的总量与结构分析为基础,采用GrangerCausality检验法和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我国R&D投入与发明专利授权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构建了广义的回归分析模型,提出了强化我国科技投入的政策措施。在深入的理论分析与实证调查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自主创新的我国金融法规政策体系、政府采购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的思路与对策。最后一章,作者总结了本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主要创新点,以及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值得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制约瓶颈
  • 1.1.1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 1.1.2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
  • 1.2 我国自主创新与自主创新能力分析
  • 1.2.1 发明专利数量少,有核心竞争力的发明专利数量更少
  • 1.2.2 对外技术依存度高,关键技术自给率低
  • 1.2.3 高层次科技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严重匮乏
  • 1.2.4 学术论文数量增长快,学术影响力不高
  • 1.2.5 科技投入总量和强度不足
  • 1.3 面向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功能
  • 1.3.1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 1.3.2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
  • 1.3.3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动机
  • 1.3.4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推动产业技术升级的重要举措
  • 1.4 研究意义与研究设计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设计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区域创新系统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2.1 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与分类研究
  • 2.1.1 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研究
  • 2.1.2 区域创新系统的分析研究
  • 2.2 区域创新系统的参与主体研究
  • 2.3 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要素研究
  • 2.4 区域创新系统的环境研究
  • 2.5 区域创新系统的政策研究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研究
  • 3.1 技术创新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
  • 3.1.1 国内外学者对技术创新能力的理解
  • 3.1.2 国内学者对自主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的讨论
  • 3.1.3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与结构要素
  • 3.2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理论构建
  • 3.2.1 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理论遴选原则
  • 3.2.2 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理论遴选
  • 3.3 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实证筛选
  • 3.3.1 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专家咨询
  • 3.3.2 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分析
  • 3.3.3 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相关分析
  • 3.3.4 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鉴别力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 4.1 评价指标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 4.1.1 评价指标的数据采集
  • 4.1.2 评价指标的数据处理
  • 4.2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实际评价
  • 4.2.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 4.2.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4.2.3 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 4.2.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4.2.5 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
  • 4.3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判别分析
  • 4.3.1 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聚类分析
  • 4.3.2 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判别分析
  • 4.4 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子与支撑体系研究
  • 4.4.1 实证调查方法与对象
  • 4.4.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设计研究
  • 5.1 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 5.1.1 有利于培育区域自主创新的环境
  • 5.1.2 有利于激活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力
  • 5.1.3 有利于提升产业技术层次
  • 5.1.4 有利于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5.2 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 5.2.1 系统开放原则
  • 5.2.2 共享协作原则
  • 5.2.3 激励竞争原则
  • 5.2.4 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
  • 5.3 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路与内容
  • 5.3.1 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 5.3.2 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 5.4 基于自主创新的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设计
  • 5.4.1 基于自主创新的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 5.4.2 基于自主创新的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研究
  • 6.1 我国创新服务机构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 6.1.1 我国创新服务机构的发展现状分析
  • 6.1.2 我国创新服务机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6.2 发达国家创新服务机构的发展特点与借鉴作用
  • 6.2.1 发达国家创新服务机构的发展特点
  • 6.2.2 发达国家创新服务机构发展对中国的借鉴作用
  • 6.3 我国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系统设计
  • 6.3.1 我国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原则设计
  • 6.3.2 我国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设计
  • 6.4 浙江省创新服务机构发展的问卷调查与对策研究
  • 6.4.1 浙江省创新服务机构发展的实证调查
  • 6.4.2 加快浙江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建设研究
  • 7.1 我国人才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对自主创新的作用研究
  • 7.1.1 我国人才资源开发现状总体分析
  • 7.1.2 我国人才资源总量与配置的特点分析
  • 7.1.3 我国R&D人才对自主创新的作用研究
  • 7.2 国外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建设对中国的借鉴作用
  • 7.2.1 实施人才资源开发优先投入战略
  • 7.2.2 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使用和管理
  • 7.2.3 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训和教育体系
  • 7.2.4 实施灵活的政策措施争夺海外人才
  • 7.2.5 建立和完善高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 7.3 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建设的重点
  • 7.3.1 建立健全人才市场体系
  • 7.3.2 建立健全人才资源开发公共服务体系
  • 7.3.3 建立健全人才资源开发保障体系
  • 7.3.4 建立健全人才开发法规政策体系
  • 7.3.5 建立健全社会化的人才评价体系
  • 7.4 基于自主创新的浙江区域创新人才开发对策研究
  • 7.4.1 强化人力资本投资意识,提高教育投入强度
  • 7.4.2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人才资源开发激励机制
  • 7.4.3 强化“争夺人才”意识,广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
  • 7.4.4 加强产业技术工人开发力度,提高产业技术工人的整体素质
  • 7.4.5 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领军人才开发力度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业投资体系建设研究
  • 8.1 创业投资对自主创新的推动作用
  • 8.2 我国创业投资发展障碍因素的实证调查
  • 8.2.1 实证调查方法与对象
  • 8.2.2 实证调查结果与分析
  • 8.3 浙江省创业投资发展现状研究
  • 8.3.1 创业投资机构注册资本及运作资本
  • 8.3.2 创业投资机构的人力资源
  • 8.3.3 创业投资机构的投资特点
  • 8.3.4 创业投资机构的退出路径
  • 8.3.5 浙江省区域创业投资的发展特点
  • 8.3.6 制约浙江省创业投资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 8.4 基于自主创新的浙江区域创业投资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
  • 8.4.1 降低企业市场准入门槛
  • 8.4.2 制定出台创业投资的优惠政策
  • 8.4.3 积极探索和发展有限合伙制
  • 8.4.4 完善创业投资的退出机制
  • 8.5 本章小结
  • 第9章 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法规政策体系建设研究
  • 9.1 基于自主创新的科技投入政策研究
  • 9.1.1 我国科技投入总量与结构分析
  • 9.1.2 我国R&D投入对区域自主创新的作用研究
  • 9.1.3 促进我国区域自主创新的科技投入政策措施研究
  • 9.2 基于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研究
  • 9.2.1 加强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
  • 9.2.2 引导和鼓励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支持自主创新
  • 9.2.3 加快建立支持自主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 9.2.4 积极推动支持自主创新的金融创新
  • 9.3 基于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研究
  • 9.3.1 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
  • 9.3.2 国外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的成功经验
  • 9.3.3 通过政府采购促进我国区域自主创新的政策建议
  • 9.4 基于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
  • 9.4.1 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强化型评价模式
  • 9.4.2 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激励机制
  • 9.4.3 增强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
  • 9.4.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人才的培养
  • 9.5 本章小结
  •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 10.1 研究的主要成果
  • 10.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10.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两型”社会背景下湖南区域自主创新联盟构建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9(35)
    • [2].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绩效综合测评实证研究——与三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比较[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 [3].国外区域自主创新特征及对河南的启示[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15)
    • [4].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支撑体系研究[J]. 科技与经济 2013(06)
    • [5].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分布特征及其分类发展对策研究——创新系统视角[J]. 现代管理科学 2013(11)
    • [6].外商直接投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影响能源强度的实证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6(01)
    • [7].中国“后进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特征评价及其提升对策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14(01)
    • [8].中国“潜力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2014(05)
    • [9].湖南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 特区经济 2014(10)
    • [10].浅谈信息时代下区域自主创新绩效的产生过程[J]. 电子测试 2013(12)
    • [11].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组建机制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 2012(02)
    • [12].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治理机制研究[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2(02)
    • [13].山东省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现状和重点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2(03)
    • [14].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建设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11)
    • [15].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2(04)
    • [16].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韶关学院学报 2011(09)
    • [17].论区域自主创新文化的特性、作用机制及建设路径[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 [18].高校参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对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08)
    • [19].河南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河南科技 2009(02)
    • [20].我国区域自主创新服务能力评析[J]. 发展研究 2009(06)
    • [21].区域自主创新体系运营机制初探[J]. 消费导刊 2009(14)
    • [22].政府财政与金融市场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23].行政性垄断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 2015(02)
    • [24].基于改进理想解法的区域自主创新实力评价与比较[J]. 统计与决策 2013(21)
    • [25].基于总体离差平方和最大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动态评价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4(05)
    • [26].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综述[J]. 学术论坛 2011(01)
    • [27].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税务与经济 2011(03)
    • [28].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1(03)
    • [29].基于主成分和模糊聚类的区域自主创新环境评价[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09)
    • [30].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自主创新的影响——以福建省为例[J]. 经济经纬 2008(04)

    标签:;  ;  ;  

    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