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杭白菊蚜虫的丝孢类生防真菌筛选、菌药互作评价及规模化产孢新技术研究

防治杭白菊蚜虫的丝孢类生防真菌筛选、菌药互作评价及规模化产孢新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昆虫病原真菌中很多属于丝孢类生防真菌(Fungal biocontrol agents),其中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缩写Bb)和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缩写Pfr)在一些国家已被开发成为若干商品制剂,在农林害虫的防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此类生防真菌的研究及开发工作中针对不同的靶标害虫筛选高效杀虫菌种(株)始终是一个主题;由于真菌杀虫存在着潜伏期而作用较缓,克服这一缺点的主要途径是与生物学相容的化学杀虫剂适当配伍,使其优势互补,但菌药互作协同效应评价的技术问题至今仍困扰着国内外的同行;作为真菌制剂有效成份的高纯度孢子粉生产工艺虽有多种可选择的方案,但缺乏适用的关键技术装备,延缓了产业化开发进程。针对这些问题,为了探索威胁浙江省重要经济植物杭白菊生产的蚜虫控制新技术对策,本研究测定了玫烟色拟青霉及球孢白僵菌各4个菌株对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的毒力,从中筛选出一株高效杀蚜的球孢白僵菌与常规化学杀虫剂吡虫啉亚致死剂量进行协同互作效应测定,确定了菌药互作的剂量范围;同时成功研制了一种适合丝孢类生防真菌高纯度孢子粉生产的新式固体发酵装置——立式多层产孢箱,并用筛选出的高效杀蚜菌株进行了四批次生产试验。通过这些研究,为利用生防真菌开展菊蚜微生物防治提供了科学技术依据,主要结果归纳如下。 玫烟色拟青霉与球孢白僵菌对菊小长管蚜的毒力比较 菊小长管蚜是严重威胁我省著名特产杭白菊的主要害虫。从国际著名菌种库选用4株玫烟色拟青霉(Pfr2175、Pfr116、Pfr612和Pfr153)和4株球孢白僵菌(Bb2880、Bb2860、Bb2861和Bb2879)对菊小长管蚜进行生物测定。每个菌株的生测设高、中、低3个剂量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为一片载有30~40头成蚜的菊叶,对照为0.02% Tween 80的无菌水。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喷塔法接种,接种后的菊蚜逐日观察8天,所获数据经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分析。结果表明,4株拟青霉在21~902个孢子/mm2的接种剂量下引起的死亡率为17.4%~100.0%,4株白僵菌在10~646个孢子/mm2的接种剂量下引起的死亡率为37.3%~100.0%。根据模型模拟产生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参数可计算获得各菌株的致死中剂量LC50及其95%置信区间,在接种后第5天分别为,126(107~149)个孢子/mm2(Pfr116),442(329~596)个孢子/mm2(Pfr612),213(158~286)个孢子/mm2(Pfr153),234(168-328)个孢子/mm2(Pfr2175),155(129~186)个孢子/mm2(Bb2880),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1 生防真菌研究应用现状及文献评述
  • 1.1 丝孢类真菌侵染生物学研究基础
  • 1.1.1 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拟青霉的生物学特征
  • 1.1.2 侵染生物学
  • 1.2 丝孢类真菌孢子粉的发酵生产工艺
  • 1.2.1 菌种筛选
  • 1.2.2 菌株毒力测定及其标准化
  • 1.2.3 球孢白僵菌孢子粉发酵生产
  • 1.2.4 孢子粉收获和干燥
  • 1.2.5 剂型类型及其技术特征
  • 1.3 本研究内容与目的
  • 2 玫烟色拟青霉与球孢白僵菌对菊小长管蚜的毒力比较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菌株及孢子水悬液的制备
  • 2.1.2 供试植物叶片及试虫准备
  • 2.1.3 生物测定
  • 2.1.4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菊小长管蚜死亡趋势
  • 2.2.2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
  • 2.2.3 致死中剂量及致死中时间
  • 2.3 讨论
  • 3 球孢白僵菌与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对菊小长管蚜的协同作用评价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菌株与孢子粉生产
  • 3.1.2 试虫准备
  • 3.1.3 生物测定
  • 3.1.4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菊蚜死亡趋势
  • 3.2.2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
  • 3.2.3 致死剂量
  • 3.2.4 相对效力
  • 3.3 讨论
  • 4 适于以低值稻米生产高纯度气生分生孢子粉的立式多层产孢箱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立式多层产孢箱
  • 4.1.2 菌种准备
  • 4.1.3 液体种子培养
  • 4.1.4 稻米固体基质处理
  • 4.1.5 固体米料接种
  • 4.1.6 温湿度控制及其自动检测
  • 4.1.7 干燥及孢子粉收获
  • 4.1.8 孢子粉检测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温湿度控制效果
  • 4.2.2 发酵产孢
  • 4.2.3 主要生产指标
  • 4.3 结论与应用评价
  • 5 问题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附件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生防真菌之木霉菌的应用[J]. 广东蚕业 2020(06)
    • [2].杂草生防真菌的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防治 2009(01)
    • [3].中科院揭示害虫生防真菌林间应用的种群遗传特征[J]. 农药市场信息 2020(07)
    • [4].硬蜱生防真菌制剂的研究及应用[J]. 微生物学报 2012(08)
    • [5].后基因组时代害虫生防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0(06)
    • [6].一株生防真菌TRCC27001的鉴定及其抑菌特性[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7].人参内生生防真菌的筛选与鉴定[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8].生防真菌遗传转化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植保导刊 2009(01)
    • [9].线虫生防真菌淡紫紫孢菌PLHN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J]. 中国植保导刊 2019(12)
    • [10].响应面法优化根结线虫生防真菌Snef5的发酵工艺[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6(04)
    • [11].2株人参生防真菌发酵液稳定性的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12].3株生防真菌的杀线虫活性及种类鉴定[J]. 大豆科学 2019(04)
    • [13].生防真菌分生孢子高效分离器的设计及其分离效果分析[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9(22)
    • [14].利用生防真菌孢子粉生产中的废米生产饲用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黑曲霉固相发酵条件优化[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9(01)
    • [15].新型旋风分离器高效分离多株生防真菌分生孢子[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3(01)
    • [16].苜蓿根腐病生防真菌筛选鉴定及其防治效果研究[J]. 草地学报 2019(04)
    • [17].生防真菌寡雄腐霉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J]. 菌物学报 2017(06)
    • [18].生防真菌分生孢子抗氧化能力与多糖含量的关系[J]. 菌物学报 2013(06)
    • [19].液体与固体培养几种生防真菌的营养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 2009(04)
    • [20].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分生孢子的耐热能力[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02)
    • [21].一种实验室用固态发酵真菌孢子分离装置的研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03)
    • [22].木霉菌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06)
    • [23].真菌杀虫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吉林农业科学 2012(01)
    • [24].接种木霉和大丽轮枝菌对转几丁质酶基因烟草防御酶和养分含量的影响[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25].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性土壤及其生防因子研究进展[J]. 大豆科技 2012(01)
    • [26].不同抑制性土壤真菌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作用[J]. 河南农业科学 2011(07)
    • [27].3种生防真菌对剑麻茎腐病病菌黑曲霉的抑制效果[J].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9(01)
    • [28].生防真菌被毛孢的研究进展[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11(03)
    • [29].深绿木霉SS003菌株抗病原真菌活性成分的基本性质[J]. 河南农业科学 2012(02)
    • [30].黄柄曲霉ASD次生代谢产物的鉴定及抑菌活性[J]. 农药学学报 2020(03)

    标签:;  ;  ;  ;  ;  ;  ;  ;  ;  ;  ;  ;  ;  

    防治杭白菊蚜虫的丝孢类生防真菌筛选、菌药互作评价及规模化产孢新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