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化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血管生成因子水平的影响

温阳化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血管生成因子水平的影响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拟初步通过体外培养内异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细胞,观察温阳化瘀法对内异症内膜细胞血管生成因子水平的干预作用,探讨其治疗内异症的作用机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实验依据,进一步丰富内异症的中医病因病机,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新思路、新途径。研究方法纳入研究的内异症患者10例,术后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巢巧克力囊肿),且按rAFS标准分期,对照组5例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正常,两者均在留取标本前3月内服用过激素类药物如避孕药、促排卵药、糖皮质激素等。手术时留取在位内膜、异位内膜,进行体外培养内膜细胞,传代培养后分为温阳化瘀方组、内美通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组,前组分别加入温阳化瘀方不同浓度梯度剂量药物及内美通培养,后2组继续单纯培养液培养,应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内膜细胞的培养基中VEGF的浓度。将所得资料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综合、客观评价温阳化瘀法达到对内异症内膜VEGF水平的干预作用,探讨其治疗内异症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1.离体培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间质细胞,无论是异位还是在位,其上清液的VEGF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01)。2.对离体培养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无论是异位还是在位,温阳化瘀方对其VEGF的分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随培养液中温阳化瘀方浓度的不断升高,其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泌VEGF的抑制作用增强(p<0.05)。3.温阳化瘀方最高浓度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和西药内美通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高于此浓度后,细胞出现肉眼改变。研究结论1.改良子宫内膜的原代培养方法,并成功实现对子宫内膜进行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2.成功分离子宫内膜腺细胞及间质细胞。观察间质细胞及腺细胞的生长情况。间质细胞寿命较长,生长旺盛,可传代次数较多;腺细胞寿命较短,缺乏间质细胞支持,难以生长,消化传代的细胞大多已成死细胞,或传代后细胞不增殖,细胞衰老后死亡。3.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间质细胞中的VEGF水平增高,说明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可能为组织同源性。4.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泌VEGF的能力与在位内膜的相近,这可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的作用。5.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体外培养VEG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VEGF使内膜血管生长增加。VEGF的高表达使病灶部位有着更为丰富的血管生成,为异位内膜的种植和存活提供条件,同时异位内膜的生长可表达更多的VEGF。6.对离体培养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无论是异位还是在位,温阳化瘀方对其VEGF的分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与内美通对照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提示温阳化瘀方通过降调参与子宫内膜的粘附种植→血管生成→浸润发展这3个阶段的细胞因子的水平,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粘附种植,减少其周围的血液供应,阻止子宫内膜细胞在盆腔的进一步游走、播散,减轻病灶及其周围的炎症粘连,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目的,从而抑制EMs的发生发展,使温阳化瘀方有望成为治疗EMs的一种有效的方药,并为之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定义
  • 2 国内外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的研究进展
  • 2.1 子宫内膜种植学说
  • 2.2 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
  • 2.3 体腔上皮化学说
  • 2.4 遗传因素学说
  • 2.5 免疫学说
  • 3 中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的认识
  • 3.1 寒凝血瘀
  • 3.2 肾虚血瘀
  • 3.3 气滞血瘀
  • 3.4 气虚血瘀
  • 3.5 痰瘀互结
  • 3.6 热郁血瘀
  • 4. 治疗
  • 4.1 西医治疗
  • 4.2 中医治疗
  • 5. 内异症患者内膜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改变及人子宫内膜细胞原代培养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临床资料
  • 2.1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选择
  • 2.2 正常对照组病例选择
  • 3 研究方法
  • 3.1 标本的采集
  • 3.2 主要试剂及药物
  • 3.3 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及鉴定
  • 3.3.1 原代培养
  • 3.3.2 传代培养
  • 3.3.3 间质细胞鉴定
  • 3.4 中药制备
  • 3.5 细胞分组及给药
  • 3.6 检测指标及方法
  • 3.6.1 VEGF检测
  • 3.7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4.1 观察内膜生长情况
  • 4.2 统计分析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VEGF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
  • 2. VEGF在体外培养内膜细胞的表达
  • 3. 抑制VEGF在子宫内膜内异症中的作用
  • 4. 温阳化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
  • 5. 结论
  • 6. 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温阳通督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疗效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24)
    • [2].从温阳扶正论治癌症思路探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0(11)
    • [3].温阳药物在临床方面的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35)
    • [4].露已冷 草木在喊固本温阳[J]. 青年文学家 2020(31)
    • [5].温阳三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 大众科技 2019(08)
    • [6].温阳化瘀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68例疗效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22)
    • [7].温阳复脉方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08)
    • [8].温阳活血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26)
    • [9].温阳散结法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17)
    • [10].温阳定悸法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早搏疗效观察[J]. 中医药学报 2016(04)
    • [11].温阳潜纳法临床应用探讨[J]. 亚太传统医药 2014(22)
    • [12].吴氏温阳助减汤治疗甲减的临床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25)
    • [13].温阳药治疗黄疸的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12)
    • [14].马勇教授运用温阳大法治疗骨伤科疾病经验辑要[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10)
    • [15].温阳除鼽汤治疗过敏性鼻炎18例[J]. 河南中医 2010(08)
    • [16].温阳解毒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功能及卡氏评分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02)
    • [17].从温阳论治不寐[J]. 内蒙古中医药 2020(05)
    • [18].温阳散结法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01)
    • [19].呵欠的认识并温阳养脑法治疗临床体会[J]. 江西中医药 2017(07)
    • [20].温阳散结方联合强的松及针吸抽脓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疗效观察[J]. 北方药学 2017(07)
    • [21].温阳平喘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80例临床观察[J]. 四川中医 2016(10)
    • [22].温阳化瘀开窍方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28例[J]. 河南中医 2015(04)
    • [23].温阳解郁不同组方对母婴分离/社会击败应激小鼠影响的比较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4(09)
    • [24].温阳通经柔筋缓急法治疗尿毒症不安腿综合征38例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13(10)
    • [25].自拟温阳复雾汤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08)
    • [26].温阳平喘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6例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9(11)
    • [27].活血温阳药足浴结合内服中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21)
    • [28].温阳化痰贴治疗小儿哮喘稳定期的临床研究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20(04)
    • [29].附子温阳作用与解毒方法关联初探[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6)
    • [30].基于肥大细胞活化探讨温阳固卫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机制[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08)

    标签:;  ;  ;  ;  

    温阳化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血管生成因子水平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