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增长的企业学习能力结构和评价研究

基于知识增长的企业学习能力结构和评价研究

论文摘要

从实践领域看,目前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经济、技术和管理的变革,企业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正在发生根本的变化。以往成功的经营战略和模式以及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日渐失去效力。概括地说,我们正转向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与传统的工业经济形态具有本质区别的是,知识成为一种关键的要素和资源;知识工作者作为一种新的社会阶层,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创造价值的主导力量;以学习能力为核心的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性手段和全新的管理范式。从理论研究领域看,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知识管理和组织学习发展成为管理科学一个极具价值的前沿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企业知识、组织学习与企业能力方面的理论研究,在国际范围内被看作一种显学。尽管如此,从知识增长和学习能力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考察原有经济学和管理学背景下的组织学习理论,无论在方法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一种创新。面对风起云涌的企业知识管理和组织学习浪潮,理论上亟需相应的研究来总结、发掘、发展企业的经验,从而来指导我国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实践。基于此,本文的选题正是在经济知识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宏观背景下,将企业学习能力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以新的研究视角分析企业学习能力的概念模型和理论框架,以期诠释当前企业组织学习管理实践所涉及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性和前瞻性。概括地说,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是在对企业学习能力相关理论文献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学习能力研究的理论进程和代表性的学术范式与观点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分析和比较,将企业学习能力理论分为主体能力观、过程能力观以及主体——过程综合能力观进行阐述,表明了企业学习能力研究在理论上具备相对独立的空间和地位,展示当代企业学习能力理论研究的概貌、脉络和发展空间,进而借鉴和吸收该领域取得的主要理论成果,同时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找准企业学习能力理论的研究重点、方向和切入点,为本文研究的概念模型和分析框架奠定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础。二是在对企业学习能力理论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与管理学交叉的理论视角,研究企业学习能力的基本内涵和特征,界定企业学习能力理论的相关基本概念;紧扣基于知识增长的企业学习能力本质属性和动静二重性特征,借助于动态能力分析框架和价值链分析工具,提出基于知识增长的企业学习能力理论构成维度和结构模型。三是对知识分类的理论观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批判性地提出了关于知识分类的三分法和灰性知识概念,指出灰性知识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知识状态,更是企业学习能力作用下实现知识增长的重要一环。同时,紧扣企业学习能力的知识与认知属性,分析企业学习能力的作用机理实质上是企业认知活动过程,并针对目前企业知识创造理论模型的缺陷,从认知心理学这一全新的视角,提出企业学习能力作用下的知识增长IMCM过程模型,对传统的知识分类理论观点和Nonaka的SECI知识创造模型进行了修正。最后,对企业学习能力的要素联结机制进行了分析,阐明了企业学习能力要素在激发知识增长过程中的联结机理,并建立了相应的分析模型。四是根据前文对企业学习能力内涵、特征、结构与作用机理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企业学习能力评价的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采取规范的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方法,设计企业学习能力评价的调查问卷,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工具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提出了我国企业学习能力评价的构成维度和评价指标。其次,以此为基础,在管理实践上提出我国企业学习能力建设的政策与建议。在实践操作层面,提出我国企业学习能力培育和提升的政策措施。本文的研究创新主要表现在:(1)首先在选题上,摒弃了在泛知识管理的层面上探讨企业组织学习的传统研究思路,也不是一般性地从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视角来分析学习能力,而是立足于经济学与管理学交叉学科的视角,以知识增长为切入点研究企业学习能力,从而将企业知识理论与组织学习理论有机地融合起来,直接触及学习能力的本质內涵。(2)较为全面系统地比较和分析了企业学习能力的理论文献,分析了企业学习能力的主要理论范式和特征,揭示了主要的理论缺陷和突破方向。当然,也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在理论界首次分析了基于主体的静态性和过程的动态性为一体的企业学习能力二重性特征,提出了基于知识增长的企业学习能力理论构成维度和相应的分析模型。(4)在对传统的知识分类观点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批判性地提出了关于知识分类的三分法和灰性知识概念。同时,紧扣企业学习能力的知识与认知属性,从认知心理学这一全新的视角,提出企业学习能力作用下的知识增长IMCM过程模型,对传统的知识分类理论观点和Nonaka的SECI知识创造模型进行了修正。(5)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工具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提出了我国企业学习能力评价的构成维度和评价指标,保障了本文研究结果的逻辑与现实一致性,提高其理论成果的科学性和指导实践的实用性与可信度。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实践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1.2.1 企业能力理论
  • 1.1.2.2 企业知识理论
  • 1.1.2.3 知识管理理论
  • 1.1.2.4 组织学习理论
  • 1.2 研究对象、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 研究的主要创新
  • 1.5 研究大纲与分析框架
  • 第2章 企业学习能力理论研究的演进与评述
  • 2.1 主体能力观
  • 2.1.1 Ulrich,Jick和Glinow三个内涵学习能力理论
  • 2.1.2 Goh和Richards学习能力五维理论
  • 2.1.3 Cope的一体化学习能力理论
  • 2.2 过程能力观
  • 2.2.1 Argyris四阶段学习能力理论
  • 2.2.2 Boisot信息空间的学习能力理论
  • 2.2.3 陈国权“6P-1B”学习能力理论
  • 2.2.4 Slater学习能力过程模型
  • 2.3 主体──过程综合能力观
  • 2.3.1 Nonaka的五阶段学习能力理论
  • 2.3.2 Nevis,Dibella和Gould七种定位和十项促进因素学习能力理论
  • 2.3.3 Dixon基于学习主体“意义结构”的学习循环理论
  • 2.4 企业学习能力理论评述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知识增长的企业学习能力内涵与特征研究
  • 3.1 企业学习能力相关的基本概念
  • 3.1.1 学习
  • 3.1.2 组织学习
  • 3.1.3 企业能力
  • 3.1.4 企业学习能力
  • 3.2 企业学习能力的主体性分析
  • 3.2.1 知识与知识增长
  • 3.2.1.1 知识的含义
  • 3.2.1.2 知识增长
  • 3.2.2 企业是一个知识存在和知识活动主体
  • 3.2.3 企业是一个学习能力系统
  • 3.2.4 学习能力激发的知识增长是企业动态能力和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 3.3 企业学习能力的过程性分析
  • 3.3.1 企业组织学习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
  • 3.3.2 企业动态能力形成过程中的组织学习过程
  • 3.3.3 基于主体和过程二重性的企业学习能力内涵及作用模型
  • 3.4 企业学习能力特征分析
  • 3.4.1 难以模仿性
  • 3.4.2 价值性
  • 3.4.3 可延展性
  • 3.4.4 组织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知识增长的企业学习能力结构研究
  • 4.1 现有理论模型概述
  • 4.2 基于知识增长的企业组织学习的本质分析
  • 4.3 基于知识增长的企业学习能力动静二重性特征分析
  • 4.4 基于知识增长的企业学习能力结构模型构建
  • 4.4.1 模型工具分析
  • 4.4.1.1 企业动态能力分析框架
  • 4.4.1.2 价值链工具分析
  • 4.4.2 基于知识增长的企业学习能力静态结构模型
  • 4 4.2.1 企业学习能力主体的静态性特征维度分析
  • 4.4.2.2 企业学习能力过程的动态性特征维度分析
  • 4.4.3 基于知识增长的企业学习能力动态过程模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知识增长的企业学习能力作用机理研究
  • 5.1 知识增长、灰性知识转化与企业学习能力作用的关系
  • 5.1.1 灰性知识:知识分类的重要补充
  • 5.1.2 灰性知识转化是实现知识增长的重要一环
  • 5.1.3 企业学习能力作用的关键是催化和激活灰性知识
  • 5.2 基于知识增长的企业学习能力一般作用过程和分析模型
  • 5.2.1 直觉
  • 5.2.2 隐喻
  • 5.2.3 编码
  • 5.2.4 记忆
  • 5.3 基于知识增长的企业学习能力要素联结机制和分析模型
  • 5.3.1 信任
  • 5.3.2 语言
  • 5.3.3 规则
  • 5.3.4 惯例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知识增长的企业学习能力实证研究
  • 6.1 相关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 6.1.1 相关理论分析
  • 6.1.2 研究假设
  • 6.2 研究设计和方法
  • 6.2.1 社会调查与资料收集
  • 6.2.1.1 确定调查问卷
  • 6.2.1.2 调查资料的处理与结果
  • 6.2.1.3 组织问卷调查
  • 6.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统计检验与分析
  • 6.3.1 效度与信度分析
  • 6.3.2 因子分析
  • 6.3.3 案例分析
  • 6.4 提升我国企业学习能力的管理实践和实现途径
  • 6.4.1 我国企业学习能力的管理实践和现状透视
  • 6.4.2 提升我国企业学习能力的实现途径
  • 6.4.2.1 学习文化
  • 6.4.2.2 学习平台
  • 6.4.2.3 组织结构
  • 6.4.2.4 学习制度
  • 6.4.2.5 学习激励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研究总结
  • 7.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本文研究成果的发表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主体和过程二重性的企业学习能力内涵与特征探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08(05)
    • [2].持续竞争优势导向下基于知识增长的企业学习能力构成维度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11)
    • [3].基于学习循环理论的企业学习能力锻造[J]. 中国商贸 2010(10)
    • [4].高新技术企业学习能力对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J]. 中国经贸导刊 2014(20)
    • [5].高科技企业学习能力提升途径的分析研究[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8(11)
    • [6].网络非重复性、企业学习能力与技术创新关系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3(04)
    • [7].基于战略的企业培养体系的构建[J]. 现代企业教育 2013(19)
    • [8].网络结构与物流企业学习能力——基于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研究[J]. 创新 2018(05)
    • [9].企业学习能力与开放创新互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电子类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12)
    • [10].学习型企业的四堂必修课[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1(05)
    • [11].基于产品创新的企业R&D联盟形成的博弈分析[J]. 运筹与管理 2008(04)
    • [12].中国工业企业学习效应与效率收敛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8(24)
    • [13].企业学习能力评价研究[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14].企业知识管理过程对管理创新绩效的影响[J]. 商业研究 2015(04)
    • [15].摩托罗拉大学:六西格玛的诞生[J]. 当代经理人 2008(03)
    • [16].新和成:“老师文化”扶持员工成长[J]. 现代企业文化(上旬) 2013(08)
    • [17].文化引领创争 创争促进发展——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创争”活动纪实[J]. 现代班组 2008(06)
    • [18].浅析信息化对企业学习能力的影响[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标签:;  ;  ;  ;  ;  ;  ;  ;  

    基于知识增长的企业学习能力结构和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