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起诉条件研究

民事起诉条件研究

论文摘要

在现代法治社会,权利是个人界定其与国家及他人关系和身份的基本术语。法治社会的本质是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不允许其他个人或政府侵害个人权利。无救济即无权利,无法走向和接近救济,同样没有权利。自从政治国家建立以来,公力救济就取代私力救济,成为对公民权利进行救济的合法途径。而诉讼制度又是公力救济的主要形式。如果无法通过诉讼获得保护和救济,那么这些权利就形同虚设而不成其为权利。诉权是基于纠纷发生的事实,公民平等享有的向法院提起诉讼保护其合法权益的宪法性权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诉权是公民其他权利获得保护的基本前提。为了保护公民的诉权,使公民更容易地接近司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广泛开展了一场接近正义的运动。受其影响,我国学者也对如何保障公民接近正义、接近司法这一课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起诉条件是公民接近司法的第一道门槛,法律对起诉条件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公民诉权的保护问题。为了使公民更容易地接近法院两大法系主要国家规定的起诉条件都很低,而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非常严格。这种制度设计,不仅不利于公民诉权的保护,而且造成了实践中的“起诉难”现象。本文以保护公民诉权和解决“起诉难”为宗旨,从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入手,对民事起诉条件展开研究,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是基本理论的介绍。第一章是有关民事起诉条件的理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诉权理论的学说、诉权的理论内涵、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第二部分通过起诉的权利基础引出起诉权这一诉讼权利;第三部分介绍了民事诉讼过程的阶段构造理论和民事起诉条件的基本规定。第二章紧接第一章,对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理论中的诉讼要件理论进行介绍。通过这两章基本理论的介绍,指出起诉这一诉讼行为的基本理念,即当事人的起诉是启动诉讼程序的唯一动因,起诉只要符合形式要件,诉讼就应系属于法院。由此为后面的章节做出铺垫,本文第四章我国民事起诉条件的现状及评析、第五章我国民事起诉条件的重构就是以这两章的理论为基础展开的。第三章是国外民事起诉条件的比较考察。从比较法的视角,通过分析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定,旨在找寻其制度背后的内在理念,从而挖掘在观念和制度上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第四章是我国民事起诉条件的现状和评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结合现行法律规定对我国民事起诉条件进行了详细的梳理;第二部分是对我国民事起诉条件的评析,指出现行民事起诉条件的弊端及其造成的后果;第三部分对造成现状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第五章是重构我国民事起诉条件的思考。这一章是站在前四章的基础上思考重构我国民事起诉条件的理论框架。首先介绍了目前理论界和实务部门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紧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对以上两种观点进行了评析,并阐明了笔者的观点。最后提出了重构我国民事起诉条件的具体建议。这样,与第一章、第二章提出的有关起诉行为的基本理念首尾呼应。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民事起诉条件的基本理论
  • 一、民事诉权
  • (一) 民事诉权理论的学说
  • (二) 民事诉权的理论内涵
  • (三) 民事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
  • 二、民事起诉权
  • (一) 起诉的权利基础
  • (二) 民事起诉权的概念
  • (三) 民事起诉权与民事诉权的关系
  • 三、民事起诉条件
  • (一) 民事诉讼过程的阶段构造
  • (二) 起诉条件的概念
  • (三) 起诉条件与诉权保护
  • (四) 起诉条件与诉讼系属之间关系的原理
  • 第二章 诉讼要件及其审理
  • 一、诉讼要件的概念及功能
  • (一) 诉讼要件的概念
  • (二) 诉讼要件的功能
  • 二、诉讼要件的构成事项
  • (一) 绝对诉讼要件的构成事项
  • (二) 相对诉讼要件的构成事项
  • 三、诉讼要件的审理
  • (一) 审理方式
  • (二) 审理过程
  • (三) 审理顺序
  • 第三章 民事起诉条件的比较考察
  • 一、美国
  • 二、英国
  • 三、法国
  • 四、德国
  • 五、日本
  • 六、我国台湾地区
  • 七、评价与启发
  • 第四章 我国民事起诉条件的现状及评析
  • 一、我国民事起诉条件现状
  • (一) 当事人须为适格当事人
  • (二)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 (三)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 (四) 双方当事人之间没有有效的仲裁协议排除法院管辖
  • (五) 不得重复诉讼
  • (六) 不得在法律规定的禁诉期内起诉
  • 二、对我国现行民事起诉条件的评析
  • (一) 以实体法要件作为探知诉权存在的依据,可诉范围狭窄
  • (二) 诉讼要件置于起诉条件之中
  • 三、对我国现行民事起诉条件的反思
  • (一) 原苏联民事诉讼法学理论对现行民事起诉条件的影响
  • (二) 权利意识淡薄,对诉权的重视和保护不够
  • (三) 职权主义浓厚
  • 第五章 重构我国民事起诉条件的理性思考
  • 一、重构我国民事起诉条件的理论基础
  • (一) 诉权保护
  • (二) 民事诉讼过程的阶段构造理论
  • (三) 民事起诉权与民事实体权利的分离
  • 二、重构我国民事起诉条件的宗旨
  • (一) 保障公民接近正义的道路通畅
  • (二) 与整个诉讼程序的改革相配套
  • 三、重构我国民事起诉条件的具体建议
  • (一) 理论界和实务部门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 (二) 对以上两种观点的评析
  • (三) 重构我国民事起诉条件的具体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美国民事起诉标准的最优路径选择[J]. 法学杂志 2014(07)
    • [2].民事起诉事实论纲[J]. 浙江学刊 2012(06)
    • [3].论我国民事起诉制度[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6)
    • [4].比较法视野下对世界主要国家民事起诉权保护的思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 [5].论日本民事起诉制度及其对我国立案登记制改革的参考意义[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03)
    • [6].论对我国民事起诉权的法律保护[J]. 前沿 2009(09)
    • [7].论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事起诉制度及其对我国大陆地区立案登记制的启示[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6(05)
    • [8].美国联邦民事起诉事实标准阶段发展及启示[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9].我国检察机关民事起诉权的反思与重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 [10].民事起诉讲技巧[J]. 农民文摘 2011(08)
    • [11].检察机关提起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的实践探索[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1)
    • [12].“进步”抑或“倒退”:美国民事起诉标准的最新实践及启示——以Twombly案和Iqbal案为中心[J]. 法学家 2011(03)
    • [13].浅析检察机关的民事起诉制度构建[J]. 法制与经济(中旬) 2013(05)
    • [14].论对虚假诉讼的识别与剔除——从民事起诉的正当性切入[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2(05)
    • [15].诉权视角下的民事起诉条件[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5)
    • [16].#5月1日起法院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J]. 中国经济周刊 2015(15)
    • [17].法言法语(2)[J]. 蜜蜂杂志 2008(05)
    • [18].民事起诉条件浅论[J]. 知识经济 2008(05)
    • [19].消费警示[J]. 中国食品 2014(17)

    标签:;  ;  ;  ;  ;  

    民事起诉条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