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测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分析

微生物检测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分析

株洲市中心医院湖南省株洲市412007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通过微生物检验控制感染发生率的作用价值。方法自2012年10月~2014年11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并在治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肺部感染的患者17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微生物检验进行菌株的鉴定和药敏试验,根据微生物检验的结果予以合理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不采用任何的微生物检验措施,仅根据医生自身的临床经验进行诊断并给以相应的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中度感染、重度感染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而且微生物检验可以迅速鉴别病原菌,提供明确诊断信息,方便医生对患者进行对因、对症治疗,有效控制病情,较之对照组,作用明显。结论微生物检验在控制感染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鉴别病原菌,阻断传染源,降低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感染控制;作用分析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相应临床并发症的情况即为感染,大部分感染都存在一定的潜伏期,使感染不能被立即发现,所以医院感染同时也包括在医院内获得,但是出院后才被发现的感染[1]。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介入性治疗、抗生素以及放射性治疗等新型医疗技术与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治疗当中,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治疗中也使得越来越多的菌株获得了药物耐受性,使治疗效果大大降低,直接影响着正常医治手段的疗效,不仅加重患者病情,延长医治时间,而且浪费医疗资源。所以,如何避免感染目前已经成为当代医学界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临床数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为感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上百亿元,如何及早监测和控制感染目前已逐渐成为当代医学界共同研究讨论的问题[2]。而感染同大部分的传染性疾病一样,其扩散传播的基本要素包括传染源、传播扩散的途径以及易感染人群。每一个环节都与微生物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加强微生物的检验可以及时发现传染源,并控制其传播扩散。本文针对微生物检测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2年10月~2014年11月于本院接受住院治疗并在治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肺部感染的患者1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7例,对照组年龄9~68岁,平均年龄(40.8±7.3)岁,住院时间5~18天,平均(8.8±1.3)天,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取痰样本于无菌样盒中并立即送检,采用微生物检测方案进行检验,采用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2GN革兰氏阴性细菌鉴定卡、VITEK2GP革兰氏阳性细菌鉴定卡、VITEK2NH奈瑟菌嗜血杆菌鉴定卡、VITEK2YST酵母菌鉴定卡及VITEK2AST-GN13革兰氏阴性细菌药敏卡、VITEK2AST-GP67革兰氏阳性细菌药敏卡分别进行菌株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并采用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测定。最后根据微生物检验的结果予以合理的药物治疗。

对照组患者不采取任何的微生物检验措施,仅根据医生自身的临床经验进行诊断并配置药物治疗。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百分率(%)表示,p<0.05时,具差异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临床感染数据对比

组别n轻度感染中度感染重度感染

对照组87313818

观察组87651210

2.结果

2.1观察组采用微生物检测方法对患者进行微生物鉴别,鉴别结果中显示61例患者为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感染,占70.11%,其余26例患者是由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占29.89%。据表1数据得知,观察组经过微生物检验确定感染的病原菌后再配予合理的药物进行杀菌抑菌治疗,轻度感染患者65例,中度感染患者12例,重度感染患者10例,观察组中度感染、重度感染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较之对照组患者,更能够迅速有效的控制病情的发展,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引起感染现象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有介入性治疗、抗生素、免疫性抑制剂的滥用等,这些治疗技术、产品的不规范使用最终可能导致菌群失调,药物耐受性增加,感染加重。临床防止滥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情况发生的前提是要求相关的医护人员明确掌握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医疗产品、技术的正确使用信息,然后合理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4]。微生物检验能诊断出患者体内的病原菌,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方便医生明确患者感染原因,并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防止滥用医疗产品情况的发生,有效的控制感染发生率。在爆发感染时期,微生物检验可以迅速的对病原菌进行种鉴别和型鉴别,分离病原菌型方法有细菌素分型、血清学分型、分子分型、噬菌体分型、质粒图分型等,其中分子分型法是最为可靠的分型方法,发现耐药病原菌后,如果能够立即进行病原菌的分子分型鉴别,则可以根据耐药菌的基因型判定感染的流行性与流行范围,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控制感染的传播[5]。

患者、医护人员、医疗器具以及医院环境均能成为致使感染的感染源,所以,加强人员、环境、器械的消毒灭菌同样可以有效预防感染。临床采用微生物检验监测消毒灭菌是否彻底,有效控制消毒灭菌效果符合规定的卫生标准,阻断病原菌的传播[6]。手、医疗器械用品、住院被品、空气、环境等均可以成为造成感染的媒介,很多医疗器械及用品在诊断诊治过程中需要进入病患的体内,造成侵袭性损伤,而且人的双手滋生着大量的微生物,如若消毒灭菌不彻底,很容易与患者交叉感染,加重患者病情。所以,不仅需要经常消毒灭菌还要定期检测微生物,以便及时发现传染源。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采用微生物检验进行菌株的鉴定与鉴别,为医生提供明确的诊断信息,方便医生对因、对症进行治疗,迅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病情。表2数据显示,观察组中度感染患者与重度感染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轻度感染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在控制感染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鉴别病原菌,确定患者的病情,阻断传染源,降低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梁玉金,何凤君.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20):4-6.

[2]高玲.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82,84.

[3]赵迎春.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4):144-144,145.

[4]叶正祥.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6):409.

[5]叶灵梅.阐述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1):3746-3746.

[6]谢可亮.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4,(20):111-111.

标签:;  ;  ;  

微生物检测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