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地震水准与非弹性变形关系及框架—剪力墙超强特征分析

框架结构地震水准与非弹性变形关系及框架—剪力墙超强特征分析

论文摘要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研究者已对单一塑性铰单自由度体系的不同抗震承载力设计用地震作用水准R与体系反应延性需求μ的关系作了大量研究,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同时,多数国家制定抗震设计规范有关规定时也或直接或隐含地引用了基于单一塑性铰单自由度体系的R-μ基本规律,但由于实际结构大部分属于多次超静定多自由度体系,不少研究者也试图把单一塑性铰单自由度体系R与μ之间近似线性的规律不加改造地推广应用到实际多次超静定多自由度体系中,但因多次超静定多自由度体系受塑性机构类型、结构体系超强及多振型模态反应特征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非弹性动力反应特征相对较为复杂,设计用地震作用水准与体系反应延性的基本定义及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可能与单一塑性铰单自由度体系存在本质的不同。因此,要找到多次超静定多自由度体系中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就比较困难。近年来虽有少数研究成果,但仅仅停留在对单一塑性铰单自由度体系研究成果的修正上,而对不同R取值下结构整体变形、各层层间位移及构件端部塑性铰转动三个层面的延性需求μ的具体规律至今尚未见有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鉴于罕遇地震水准下的抗震验算已经逐渐成为验证新一代抗震思路的核心手段,故有必要对采用不同地震作用水准设计的实际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非弹性动力反应规律进行研究,从中找出不同地震作用取值水准与上述三个层面结构变形之间的关系,并归纳出适用于多次超静定单多自由度体系设计地震作用水准与结构强震非弹性变形需求之间的量化关系,从而给出可供这类结构设计使用的量化依据。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主要对以下内容展开分析:①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单、多自由度体系的R-μ规律及结构超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述;②仍然采用地震力降低系数R代表不同设计地震作用水准取值,但μ只代表构件端部塑性铰转动延性,对位于中国8度0.3g区的单层单跨、2跨3层及3跨6层典型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分别取五档不同R值进行设计并进行多波输入下的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分别从整体结构反应特征、各层层间位移反应特征和各控制部位塑性铰反应特征三个层面上全面分析多次超静定多自由度体系的不同设计地震作用水准与非弹性变形之间的关系;③结合本论文所涉及的算例分析解释结构用较小的地震作用水准进行承载能力设计能够抵抗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水准作用的原因;④利用动力推覆分析手段对严格按照中国现行规范设计的层数不同、连梁刚度不同的处于不同设防烈度区的典型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有效的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初步考察设防烈度分区、结构的层数及连梁刚度是否折减对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超强的影响规律。从上述研究工作中,本文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①本次分析结果明确发现,不论哪种类型的结构,多次超静定多自由度体系的整体反应、楼层反应、结构构件延性需求及塑性耗能机构形式虽然随着R取值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但变化幅度远不及单一塑性铰单自由度体系那样明显。有理由认为,需要针对某一类多次超静定结构的具体强震性能,给出与单一塑性铰单自由度体系的R-μ规律不完全相同的专用R-μ规律:例如,对本论文已做了系列分析的框架结构类型,一方面,在承载能力设计时可以选取一个比较优化的地震力降低系数R ,取值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另一方面,在这个R取值范围内,可以认为,不论R取值多少,就塑性铰屈服后转动而言,结构都会以某种程度进入非弹性状态,且各塑性铰屈服后的转动幅度都可能在某个合理的范围内变化。因此,需在结构体系合理且整体稳定性能良好的前提下通过对塑性出铰部位采取与上述变化范围内的延性需求对应的抗震措施以保证结构在设防地震及罕遇地震水准下具有足够的延性能力。②刚度退化、滞回耗能及结构超强是结构用较小的地震作用水准进行承载能力设计能够抵抗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水准作用的三个主要原因,但刚度退化是关键因素,且刚度退化的严重程度与R取值的大小相关。③动力推覆分析结果表明,框架结构从达到罕遇地震水准点到动力推覆曲线上走平点(即结构失效点)之间的“抗震裕量”值大概为1.42.5,且该值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已达到了3.5左右,这意味着结构从罕遇地震水准到可以达到的抗极限能力之间还有相当大的潜力水平。因此,罕遇地面运动作用水准所形成的受力状态和倒塌过程开始的状态是有明显概念性差异的。④严格按照中国现行规范合理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超强,且明显高于框架结构已有的研究结果;无论处于0.2g区还是0.3g区,连梁刚度是否折减对结构的超强系数影响较大,大致有随着连梁刚度的增大,结构的超强值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的幅度不大,尤其是在0.3g区这种趋势更加明显;结构的层数对超强系数影响不大;结构层数相同时,低烈度区结构表现出较高的超强值。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R-μ规律的研究现状
  • 2.1 对单一塑性铰单自由度体系R-μ规律的简要说明
  • 2.2 单自由度体系R-μ-T 规律的研究成果
  • 2.2.1 Newmark 和Hall
  • 2.2.2 Krawinkler 和Nassar
  • 2.2.3 Miranda 和Bertero
  • 2.2.4 Vidic,Fajfar 和Fischinger
  • 2.2.5 Li Hyung Lee 和Sang Whan Han
  • 2.2.6 Gakuho Watanabe 和Kazuhiko Kawashima
  • 2.2.7 Borzi 和Elnashai
  • 2.2.8 卓卫东和范立础
  • 2.2.9 翟长海和谢礼立
  • 2.2.10 吕西林和周定松
  • 2.2.11 黄金桥和童根树
  • 2.2.12 赵永峰和童根树
  • 2.2.13 周靖,蔡健和方小丹
  • 2.2.14 谢英华和赵卫锋
  • 2.2.15 刘文渊
  • 2.2.16 雷鑫
  • 2.3 单自由度体系R-μ- T 规律的研究成果评述
  • 2.4 多自由度体系R- μ规律研究成果综述
  • 2.4.1 Chia-Ming Uang
  • 2.4.2 Seneviratna 和Krawinkler
  • 2.4.3 Andrew Whittaker,Gary Hart 和Christopher Rojahn
  • 2.4.4 Kappos
  • 2.4.5 Perla R Santa-Ana 和Eduardo Miranda
  • 2.4.6 A Reyes-Salazar,A Haldar 和M R Romero-Lopez
  • 2.4.7 Hoghaddam 和Mohammadi
  • 2.4.8 翟长海和谢礼立
  • 2.4.9 周靖、蔡健和方小丹
  • 2.4.10 本学术团队的研究成果
  • 2.5 多自由度体系R- μ规律的研究成果评述
  • 2.6 本章小结
  • 3 非线性动力分析思路
  • 3.1 非线性动力分析程序简介
  • 3.1.1 程序中梁柱单元的恢复力特性介绍
  • 3.1.2 程序中连梁单元的恢复力特性介绍
  • 3.1.3 程序中剪力墙单元的恢复力特性介绍
  • 3.2 构件屈服轨迹的确定
  • 3.3 构件滞回曲线特征参数的确定
  • 3.3.1 梁柱构件开裂弯矩M cr 的确定
  • 3.3.2 梁柱构件屈服弯矩M y 的确定
  • 3.3.3 梁柱构件恢复力模型骨架曲线刚度的确定
  • 3.3.4 剪力墙单元恢复力模型骨架曲线的确定
  • 3.4 地震地面运动记录的选取与标定
  • 3.4.1 本文选波思路
  • 3.4.2 本文选取的地面运动
  • 3.4.3 地面运动的标定
  • 4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作用水准与非弹性变形关系分析
  • 4.1 引言
  • 4.2 本文延性μ的含义
  • 4.3 分析思路
  • 4.4 结构的基本模型
  • 4.4.1 单层单跨框架结构
  • 4.4.2 二跨三层框架结构
  • 4.4.3 三跨六层框架结构
  • 4.5 非线性分析结果
  • 4.5.1 基底剪力
  • 4.5.2 整体能力
  • 4.5.3 层间位移角
  • 4.5.4 构件当量转角延性比
  • 4.5.5 塑性铰分布
  • 4.6 关于“小震设计大震不倒”原因的讨论
  • 4.7 本章小结
  • 5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体系超强分析
  • 5.1 引言
  • 5.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3 分析模型的设计概况
  • 5.3.1 结构基本信息
  • 5.3.2 选取的地面运动记录汇总
  • 5.3.3 分析方法和结构失效标准的确定
  • 5.4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超强分析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
  • 6.2 对后续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本文所用地面运动记录加速度时程及动力放大系数谱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型抗震装配整体式混合框架结构的施工应用[J]. 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2].壁桩框架结构土压力盒新型埋设工艺[J]. 建材与装饰 2020(09)
    • [3].试探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J]. 居舍 2019(28)
    • [4].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 居舍 2018(17)
    • [5].基于OpenSees的主裙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碰撞分析[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7(01)
    • [6].装配式框架结构与传统框架结构的现状分析[J]. 四川建材 2017(03)
    • [7].火灾后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7(05)
    • [8].框架结构在服装中的运用[J]. 现代装饰(理论) 2015(05)
    • [9].基于“财务会计与报告概念框架”的中国新会计准则的有关研究[J]. 智富时代 2016(S1)
    • [10].浅谈中考语文作文框架设计[J]. 初中生学习(高) 2016(12)
    • [11].对“核心素养”基本问题的再解读[J]. 吉林教育 2017(Z1)
    • [12].考研英语写作必考话题之青年面对社会[J]. 新东方英语(大学版) 2017(09)
    • [13].从小教派到大教会的转变:耶稣运动的框架整合[J]. 圣经文学研究 2017(01)
    • [14].梗概[J]. 家教世界 2017(Z1)
    • [15].强震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的探讨[J]. 建筑知识 2016(15)
    • [16].锚杆框架结构支护三级边坡的地震响应特性研究(英文)[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0(04)
    • [17].某冷库建筑超长框架结构温度作用有限元分析及设计研究[J]. 建筑结构 2020(S1)
    • [18].少墙框架结构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 安徽建筑 2020(08)
    • [19].试析建筑框架结构异形柱设计[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35)
    • [20].轨道交通单跨框架结构高架车站抗震计算探讨[J]. 建材与装饰 2016(48)
    • [21].单跨不规则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案对比研究[J]. 建筑科学 2017(05)
    • [22].试析建筑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工艺[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07)
    • [23].混凝土框架结构防屈曲支撑体系研究与分析[J]. 价值工程 2017(24)
    • [24].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构造与设计探究[J]. 科技展望 2015(25)
    • [25].建筑框架结构常见的施工问题与对策分析[J]. 科技展望 2016(25)
    • [26].少墙框架结构在既有建筑加固中的应用[J]. 江苏建筑 2015(05)
    • [27].框架结构填充墙破坏机理分析及其在结构设计上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12)
    • [28].框架结构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及预控[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08)
    • [29].装配式框架结构的自由振动特性分析[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20(01)
    • [30].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及注意要点[J]. 建筑技术开发 2019(11)

    标签:;  ;  ;  ;  ;  

    框架结构地震水准与非弹性变形关系及框架—剪力墙超强特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