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叔华创作论

凌叔华创作论

论文摘要

新文化运动中活跃于文坛的女作家有数十位;创作了独特的女性作品系列,可谓蔚为大观。作为京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凌叔华以个性鲜明的创作手法,描摹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在文学史上奠定了其坚实的地位。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凌叔华的创作跨越了半个世纪之久。她的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有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小说世界,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相应的美学追求。本文还试图对凌叔华小说的两个重要主题进行文化和文本的探析,对其在艺术上所表现的丰富的因素和鲜明的美学追求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上述三个研究层面的基本构成是:第一部分是叙述凌叔华的创作历程。将其历时六十多年之久的文学创作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短暂的试笔(1919年—1924年),创作的巅峰(1925—1930),放不下的笔(1931—1984)。这是一个漫长的创作过程,显示了作家在风云变幻的历史中对文学的坚持。第二部分是对凌叔华笔下文学世界的解读。将其归结为两大文学主题:一是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二是对儿童世界的精心描摹。这两个主题是凌叔华对五四时期女性、儿童生活和命运的细致入微的观察,总体来看体现了其深切的人道主义思想,核心即人性关怀。第三部分探讨凌叔华创作的美学追求。将其总结为三个基本方面:一是凌叔华作品文字美与绘画美的交融。凌叔华本人是一个画家,自觉将许多绘画技巧运用于文字中,使其作品呈现出优美的画境。这方面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精美的画面、巧妙的留白、悠远的意境三方面。二是客观冷静的叙事态度。凌叔华作品中有着不易察觉的反讽和含而不露的幽默,冷峻中又隐藏着悲悯、嘲讽的情感,并形成了自己特具的艺术风格。三是非情节化倾向。凌叔华小说追求淡化情节,她经常不把一个故事完完整整讲出来,而是适度裁剪篇幅,截取生活的一两个片段,来表现人物或生活的变化。小说的结局也往往出人意料,有着一波三折的效果。总体来说,作为一画家型女作家,凌叔华一生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作品中传达的人性关怀,以及独特艺术手段的成功运用,都使她的作品具备了更耐人咀嚼的因素,成就了她在文学史上地位。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第一章 凌叔华的创作历程
  • 第一节 短暂的试笔
  • 第二节 创作的巅峰
  • 第三节 放不下的笔
  • 第二章 凌叔华笔下的文学世界
  • 第一节 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
  • 第二节 对儿童世界的精心描摹
  • 第三章 凌叔华创作的美学追求
  • 第一节 文字美与绘画美的交融
  • 第二节 客观冷静的叙事态度
  • 第三节 非情节化倾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曲艺家应关注、活用艺术创作论[J]. 曲艺 2019(02)
    • [2].浅析《文心雕龙·风骨》篇中“气”之内涵[J]. 青年文学家 2017(17)
    • [3].金圣叹的人物创作论[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2)
    • [4].在小说与诗之间——蒋韵创作论[J]. 武陵学刊 2020(06)
    • [5].愤书与神思:中国古代文艺创作论的两元[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 [6].壮乡女性的守望者——陶丽群创作论[J]. 南方文坛 2020(01)
    • [7].宋代女性作家题壁创作论析[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8].自在者说:阿来创作论[J]. 当代文坛 2020(01)
    • [9].汉代经学视域中的文艺创作论[J]. 华夏文化论坛 2020(01)
    • [10].兼擅案头场上,妙解意趣神色——评黄天骥《意趣神色:〈牡丹亭〉创作论》[J]. 书城 2018(06)
    • [11].谁的乡土,何以文学?——乔洪涛小说创作论[J]. 百家评论 2019(06)
    • [12].郭沫若的“创作论”与20世纪20至30年代英译汉小说的结缘[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02)
    • [13].从《周易》到《文心雕龙》——论“和”的中国文化艺术精神[J]. 南国博览 2019(02)
    • [14].散文创作论·“自得”之见:散文的灵魂[J]. 唐山文学 2018(07)
    • [15].重庆诗人梅依然诗歌创作论——以梅依然诗集《蜜蜂的秘密生活》为切入点[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 [16].一本研究60后作家创作得失的评论专著《张中信创作论》面世[J]. 散文诗世界 2016(01)
    • [17].“精神生态学”视野下的乡土书写——阿斯塔菲耶夫乡土小说创作论[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
    • [18].从“礼法”到“技法”——赋体创作论的考述与省思[J]. 中国社会科学 2016(10)
    • [19].彤管与箴管并陈——明清之际钱塘闺秀顾若璞及其创作论析[J]. 明清文学与文献 2019(00)
    • [20].用文学的方式见证历史和现实——叶周小说创作论[J]. 华夏文化论坛 2020(01)
    • [21].叶燮诗学创作论研究综述[J]. 绥化学院学报 2014(02)
    • [22].曹乃谦创作论[J].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3)
    • [23].《文心雕龙·神思》的创作论探析[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10(01)
    • [24].城市经验与另一种成长叙事——王威廉创作论[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5].论美术创作论教学中的情感真挚与言之有物的结合[J]. 凯里学院学报 2013(04)
    • [26].20世纪40年代政治讽喻喜剧创作论略[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0(01)
    • [27].苦闷的象征——厨川白村创作论思想与鲁迅创作之比较[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02)
    • [28].对生活和生命真相的追问和思索——张楚创作论[J]. 百家评论 2016(06)
    • [29].包恢诗论之创作论浅探[J]. 名作欣赏 2013(17)
    • [30].创作论视阈下“兴”的情感演绎[J]. 求索 2011(11)

    标签:;  ;  ;  ;  

    凌叔华创作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