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处理方法对生姜组织培养的影响

不同处理方法对生姜组织培养的影响

一、不同方法处理对生姜组织培养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吕尧[1](2021)在《生姜根茎形成与膨大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以地下部变态根茎作为食用器官,其大小不仅可衡量产量的高低,还是重要的外观商品指标,明确其发育机理,可为栽培技术创新和种质创制提供理论支撑。为此,本文在对根茎形成过程进行解剖学结构观察基础上,采用靶向代谢组学的手段研究了生姜根茎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了差异表达基因;验证了ZoABF4对ZoSUT2的调控关系;同时以生产中种姜播深影响根茎膨大为切入点,研究了根茎膨大与内源激素、糖代谢等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姜新生的根茎形成始于种姜种芽的萌发过程中,种芽萌动期有初步的茎尖结构,分生细胞活跃,但未见明显的根茎组织与维管束;而成芽期,可观察到典型的茎尖与根茎组织结构,生长锥及叶原基细胞活跃,髓部细胞趋于成熟,维管束发育完成。(2)生姜新生根茎形成过程中,IAA、ABA和JA含量逐渐升高,而GA1、GA4、GA7、玉米素、反式玉米素核苷、IP及IPR含量逐渐降低;ACC含量在种芽萌动前含量较高,而在种芽萌动期含量极低;茉莉酸异亮氨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由此可见,不同植物激素在生姜种芽萌发、根茎诱导以及根茎形成过程作用不同,GA和乙烯可促进生姜萌发,JA和ABA可诱导根茎形成,ABA和IAA促进根茎形成,而GA不利于根茎形成。在生姜根茎膨大过程中,IAA、ABA含量逐渐提高,GA3和玉米素含量逐渐降低。(3)生姜根茎形成过程中,参与IAA、ABA、BR和JA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表达上调,而参与CTK、GA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显着下调表达,且催化其分解的CKX和GA2ox表达显着上调,这与新生根茎中植物激素的变化一致。IAA可直接介导AUX/IAA和GH3基因的表达,促进IAA的信号响应;而CRE1、AHP与B-ARR的下调表达降低生姜对CTK的敏感性;GAs响应转录因子(TF)的下调表达减弱了GA的信号转导,而ABA促进了Sn RK2和ABF的表达,促进了ABA下游基因的表达。JA和BR均促进了其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基因表达。(4)生姜根茎膨大过程中,播深10 cm较播深2 cm显着促进了新生根茎的膨大,根茎鲜重提高91.34%,根长、根表面积及根系活力分别提高了62.27%和44.2%和17.34%;播深10 cm显着提高了根系IAA、ETH含量,降低了ABA和CTK含量,同时ARF7、LBD16和PIN1基因表达显着提高,而AUX/IAA表达显着降低;播深10 cm对生姜根茎膨大的促进作用还与根茎中水通道蛋白基因的表达上调有关,连同维管束的旺盛发育,促进了生姜水分的传导与积累;播深10 cm提高了根际蔗糖酶、淀粉酶、蛋白酶、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了Acidobacteria、Gemmatimonadetes和Planctomycetes的丰度,促进了nar G、nir S、nif H和amo A基因的表达,有利于维持较好的根际营养。(5)生姜根茎膨大过程中,播深10 cm显着提高了植株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以及Rubisco和FBPase活性与基因表达水平。与播深2 cm相比,播深10 cm可显着提高生姜叶片的光合电子传递效率,降低热耗散;播深10 cm可促进蔗糖转运蛋白SUTs和SWEETs的基因表达,提高蔗糖的装载与卸载效率;而叶片中分解方向SUS和CWINV活性以及基因表达水平的降低,和根茎中的酶活性与基因表达量的提高,促进了叶片中的蔗糖装载与根茎中的蔗糖卸载,提高了库源间的蔗糖浓度梯度;播深10 cm还提高了生姜根茎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SSS、BE、PGE和AGPase的表达水平,降低了淀粉分解相关基因α-AM、β-AM和SP的表达量,促进淀粉在生姜根茎中的合成积累。(6)ZoABF4和ZoSUT2均随生姜根茎形成与膨大表达量显着提高,且ZoABF4在突变体生姜瘦小姜指中表达显着降低。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表明,ZoABF4定位于细胞核,ZoSUT2定位于细胞膜;ZoSUT2启动子具有3个ABRE顺式作用元件,酵母单杂交证明ZoABF4可与ZoSUT2的SUT2-3启动子片段发生结合;双荧光素酶实验表明,ZoABF4对ZoSUT2转录激活。

柳佳娜[2](2021)在《熟制即食南美白对虾常温贮藏特定腐败菌分离及控菌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南美白对虾产量高,因其营养价值高和味道鲜美而广受大众喜爱。熟制即食食品是南美白对虾的重要产品形式之一,但其在运输和贮藏的过程中易发生腐败微生物引起的胀袋问题,为延长其货架期,分离、研究和控制特定腐败菌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即食南美白对虾为研究对象,分离特定腐败菌,阐释其致腐机理,并研究植物精油对即食南美白对虾特定腐败菌的抑制效果及品质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腐败的即食南美白对虾中分离纯化得到3株优势菌,通过TVB-N和菌落总数确定特定腐败菌是BWX40602,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和生理生化实验鉴定特定腐败菌菌属是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结合革兰氏染色和生长性质分析,表明是革兰氏阳性菌,最适生长条件在NaCl浓度4%,pH值7.4,温度37℃,符合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的特性。2.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特定腐败菌S.epidermidis BWX40602腐败机理,对浸泡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和浸泡S.epidermidis BWX40602的处理组代谢物组成和丰度进行分析。利用t检测(P value<0.05)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OPLS-DA)(VIP>1)作为筛选差异代谢物的标准,共鉴定出131个显着性差异代谢物,表达上调的有53个,表达下调的有78个。差异倍数较大的差异代谢物有多种有害代谢物,对其进行了KEGG通路注释和富集分析,表明富集程度最显着的是碳代谢,甲烷代谢和磷酸转移酶系统等。上述内容进一步分析了S.epidermidis BWX40602作为腐败菌的腐败机理。3.研究了五种植物精油对即食南美白对虾中特定腐败菌S.epidermidis BWX40602的抑菌活性和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肉桂精油抑菌效果最好,表现出最大的抑菌圈直径和最低的MIC值0.25 mg/mL,其次为丁香花蕾精油,MIC值为2 mg/mL,而其他三种(生姜、八角茴香和芹菜籽)精油抑菌效果较差,MIC都为8 mg/mL。通过精油GC-MS的分析、生物扫描电镜观察及肉桂精油对细胞通透性的影响来研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肉桂精油通过破坏细胞的细胞膜,使胞内物质释放而导致细胞死亡4.研究肉桂精油对即食南美白对虾品质的影响,选择2 mg/mL和20 mg/mL的肉桂精油用于即食南美白对虾抑菌实验,以浸泡无菌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浸泡乙醇作为阳性对照,以感官评定、色差、质构、pH值、TVB-N、菌落总数、硫代巴比妥酸值和生物胺作为评估指标来研究肉桂精油对即食南美白对虾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肉桂精油处理的虾肉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能够延缓虾肉的腐败变质,且和乙醇处理所达到的效果相差无异。20 mg/mL的肉桂精油没有明显提高延缓虾肉腐败的效果,并且20 mg/mL的肉桂精油会因其本身的颜色和气味影响到虾肉的色泽和风味。综上,本研究从腐败的即食南美白对虾中分离得到特定腐败菌S.epidermidis BWX40602,通过代谢组学对特定腐败菌进行腐败机理的研究。证实肉桂精油、丁香花蕾精油、生姜精油、八角茴香精油和芹菜籽精油对S.epidermidis BWX40602具有抑制作用,且肉桂精油抑菌效果最显着,主要通过破坏细胞膜发挥抑菌作用。2 mg/mL的肉桂精油使用后,可以显着延长即食南美白对虾的货架期。

王鑫[3](2021)在《生姜精油的抑菌活性及其在冷鲜牛肉保鲜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学位论文以铜陵白姜为原料,优化了生姜精油(Ginger Essential Oil,GEO)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获得了提取率高、品质好的GEO;探究了GEO广谱的抑菌活性以及可能的抑菌机理;此外,制备了富含GEO的复合薄膜,并通过对冷鲜牛肉的保鲜试验研究了复合薄膜的保鲜效果。论文结果可以为植物精油在食品保鲜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明确了超临界CO2提取GEO的最佳工艺条件和GEO的主要活性成分。采用经过一系列前处理的白姜姜粉为原料,以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了GEO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温度为42°C,提取压力为312bar,CO2流量为1.6 L/min,提取时间为36 min,在此条件下GEO的提取率为4.543%。GC-MS分析鉴定表明,GEO的主要成分为姜烯、α-姜黄烯、姜酮,含量分别为:37.549%、10.221%、6.591%。其次,探究了GEO广谱的抑菌活性和可能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16 mg/m L浓度的GEO对四种供试菌种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0 mm。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均为最大,分别为2 mg/m L和4 mg/m L。以MIC和MBC的GEO处理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其膜电位降低、菌体蛋白浓度和核酸含量均下降。q PCR结果表明,与细胞膜蛋白合成相关的基因(青霉素结合蛋白、葡萄糖胺还原酶)、与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腺苷三磷酸酶、碱性磷酸酶、β-半乳糖苷酶)、与TCA循环通路相关的下游基因(酮戊二酸脱氢酶、琥珀酸转移酶、二氢酯酰胺脱氢酶)、以及与DNA代谢相关的基因(DNA修复蛋白、DNA聚合酶)表达量均显着下调;而一些编码热激蛋白的基因(伴侣蛋白酶、热激蛋白)和TCA循环相关的上游基因(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合成酶)表达量均显着上调,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佐证了GEO的抑菌机理。最后,制备并表征了含不同比例GEO、壳聚糖(Chitosan,Ch)、蒙脱石(Montmorillonite,MMT)的复合薄膜,评价了复合薄膜对冷鲜牛肉的保鲜效果。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各成分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强相互作用;GEO的渗入,减少了薄膜的抗张力,增加了断裂伸长率和水蒸气透过率;薄膜中有效成分酚类的迁移开始呈指数增长,48 h左右达到平衡。复合薄膜在保鲜的过程中,Ch+0.5%GEO组和Ch+MMT+0.5%GEO组均有效延缓了冷鲜牛肉p H值、色调角值和水分含量值的上升,同时减缓了冷鲜牛肉的脂肪氧化和表面微生物的滋生,保持了冷鲜牛肉的品质,延长了货架期。

张耘梦,刘鑫,孟庆昌,张子岗,王庆国,石晶盈[4](2020)在《3-癸烯-2-酮对生姜采后抑芽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为研究新型生姜抑芽技术,获得较为理想的安全抑芽产品,以不进行抑芽处理为对照,研究3-癸烯-2-酮、薄荷精油、氯苯胺灵(Chlorpropham,CIPC)对25℃下贮藏期内生姜的抑芽效果。结果表明:使用0.010 mol/kg FW的3-癸烯-2-酮以及等体积的薄荷精油和CIPC对生姜进行熏蒸处理后于25℃贮藏12 d时,3-癸烯-2-酮的抑芽效果优于薄荷精油,与CIPC相似,处理姜块发芽率为14.7%,CIPC处理组的发芽率为13%。对生姜的主要功能成分6-姜酚含量进行测定,发现3-癸烯-2-酮处理后姜块中6-姜酚含量比对照略有提高,说明3-癸烯-2-酮在抑制生姜发芽的同时对生姜的主要功能成分无不良影响。因此,3-癸烯-2-酮可以作为生姜潜在的采后抑芽剂。

白琳,吕静祎,路研文,葛永红,李灿婴,孙建华[5](2020)在《氯化钙处理对鲜切生姜保鲜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以生姜为试材,研究1%和2%氯化钙(Calcium chloride,CaCl2)处理对鲜切生姜低温(12±0.2 ℃)贮藏过程中保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CaCl2处理均能延缓鲜切姜片含水量、硬度及可滴定酸(TA)含量的降低,抑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纤维素含量的上升,有效减缓维生素C(vitamin C,VC)含量、总酚含量及姜辣素含量的降低,抑制?E*值的升高,同时降低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活性。结论:CaCl2处理延缓了鲜切生姜的成熟衰老进程,保持了其贮藏品质,其中2% CaCl2处理效果较好。

张晶琳[6](2020)在《生姜精油缓释体系构建及在果蔬保鲜上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姜精油作为一种天然抑菌剂,具有抗氧化、抑菌等功能,但存在易挥发、难溶于水、易氧化及稳定性差等缺点,因此利用微胶囊化技术或微乳化技术,构建生姜精油包埋缓释体系,并评价体系稳定性及缓释性能,最后验证其保鲜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采用复凝聚方法制备不同壁材组成的复合多糖基-生姜精油微胶囊体系,经性能鉴定发现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壳聚糖复合微囊具备稳定的交联网状结构。当壳聚糖和羧甲基纤维素钠质量比为1∶1时,制备的微胶囊化学结构稳定,延展性最佳,结晶度最低,特征组分含量最高,包埋率可达到88.5%,可有效控制精油的释放。在常温/低温贮藏环境下,生姜精油微胶囊处理可提高冬枣贮藏期的硬度、松脆度及抗氧化活性、抑制转红指数的增加,维持贮藏期内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抑制成熟衰老发育过程,减少微生物侵染引起的腐败变质,延长货架期。另外,采用超声及高压等均质技术制备不同生姜精油质量浓度(0%、0.1%、0.3%、0.5%)壳聚糖基纳米乳体系,再用流涎法制备对应可食膜。结果发现,壳聚糖纳米乳体系具备良好的粘度指数、粒度分布、稳定性及控释效果。可食膜具有良好的光学、力学性能及结构稳定性。生姜精油-壳聚糖复合可食膜抗紫外光老化作用以及抵抗紫外光能力强于单一壳聚糖可食膜。精油添加量为0.3%或0.5%时可提高壳聚糖纳米乳体系的粒度分布及稳定性。壳聚糖可食膜可维持鲜切甘薯原有的硬度、韧性、脆性及色差;生姜精油-壳聚糖复合膜处理可显着(P<0.05)抑制甘薯切片的酵母菌、霉菌数和细菌的滋生;生姜精油添加量为0.3%和0.5%时可显着(P<0.05)减少甘薯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损耗;相比0.1%Ginger EO及0.3%Ginger EO,0.5%Ginger EO纳米乳处理可明显降低甘薯的感官品质(风味、整体接受度)。生姜精油浓度为0.3%时鲜切甘薯保鲜效果最佳。总之,微胶囊/纳米乳包埋体系结构稳定,具备缓释能力,可提高生姜精油利用率及应用价值,明显提高冬枣/鲜切甘薯采后保鲜效果。证实生姜精油在果蔬保鲜及食品包装行业具有较高应用潜力,为进一步拓宽其在食品、医药等行业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李灿婴,魏美林,葛永红,陈延儒,杨轶为,励建荣[7](2020)在《采后硝普钠处理对生姜根茎能量代谢的影响》文中提出为探讨外源硝普钠(SNP)对生姜根茎能量代谢的影响,分别用0和0.25 mmol/L的SNP溶液浸泡生姜10 min,研究常温贮藏期间线粒体H+-ATPase、Ca2+-ATPase、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ATP、ADP和AMP含量及能荷的变化。结果表明,0.25 mmol/L的SNP处理提高了采后生姜根茎线粒体H+-ATPase、Ca2+-ATPase、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SNP处理还延缓了生姜体内ATP和ADP含量及能荷的下降,使生姜根茎维持较高的能量水平,从而延缓生姜根茎采后衰老进程,更好地保持生姜根茎的品质。

邴辉[8](2020)在《生姜根际促生菌的促生效应》文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生姜种植面积最大且生产总量最多的国家,其中北方则主要以山东省种植面积最大。但是随着种植的推广许多问题也就逐渐凸显,主要是防治过程中的过量施肥或者其他不当防治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土质下降等问题日益显着,所以需要找一种新的低污染的科学方法来取代传统方法。微生物菌剂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防止环境污染,改善环境和土壤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开发生姜专用微生物菌剂有利于生姜的绿色高效生产。本研究主要围绕对四株不同的生姜根际促生菌的菌株鉴定和功能筛选开展工作,研究了不同菌剂处理对生姜的促生效果,探讨了菌剂对生姜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四株菌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LCDD6、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TA-201、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TA-202和蕈状芽孢杆菌(B.mycoides)TA-203。对四株菌株的解蛋白、产铁载体等功能进行检测,其中LCDD6、TA-201、TA-202、TA-203有产IAA、解蛋白、产铁载体和解磷能力。用抗生素的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检测四株菌是否含有依枯草菌素A(Iturin A)、杆菌霉素D(Bacillomycin D)、丰原素(Fengycin)、表面活性肽(Surfactin)、藤黄绿脓菌素(Pyoluteorin)基因,其中LCDD6检测到4种抗生素合成基因,TA-201、TA-202和TA-203都检测到2种抗生素合成基因。通过盆栽试验验证四株菌对生姜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施加单一菌剂TA-201、TA-202、TA-203、LCDD6和复合菌剂(LCDD6、TA-201、TA-202和TA-203的菌液体积比为1:1:1:1)能够使生姜的株高增幅14.32%-49.60%、茎粗增幅11.63%-34.05%,同时使得生姜地上部分鲜重增幅82.22%-150.92%和地上部分干重增重83.58%-188.06%,综合农艺性状和生物量,单一菌剂中LCDD6对生姜的促生效果最好,而复合菌剂对生姜的促生效果比单一菌剂好。研究菌剂对盆栽中生姜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发现,施加微生物菌剂的5个处理组中除了Treat2处理组之外,Shannon、Simpson和Chao1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即表明施加微生物菌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细菌群落结构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为了验证复合菌剂对生姜产量的影响进行大田试验,在大田试验中发现施加菌肥的处理组JF的生姜产量最高,与对照组CK相比每亩生姜产量增加了517.87kg,增加量占CK的16.92%;施加菌肥和菌剂的处理组YF较施加复合肥的对照组CK相比每亩生姜产量增加了266.67kg,增加量占CK的8.69%;施加菌剂的处理组JY较施加复合肥的对照组CK相比每亩生姜产量减少了33.33kg,降低量占CK的1.11%。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大田中生姜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优势门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大田中生姜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优势门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鞭毛菌亚门。PCoA和层次聚类分析表明,不同的处理组中,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分离,即表明施加不同肥料可以明显地改变生姜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将对生姜促生效果最好的B.licheniformis LCDD6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与产生长素、解磷、产铁载体相关的促生基因和地衣素、杆菌素等抗生素基因,这将为更好的研究和应用地衣芽孢杆菌LCDD6提供非常重要的价值。以豆芽汁为基础培养基,进行碳源、氮源、无机盐、pH值的递进优化(将优化好的营养物质加入到下一次营养物质优化的培养基中)时,B.licheniformis LCDD6以葡萄糖为碳源时LCDD6菌体浓度可达1.035×109cfu/mL,以豆粕为氮源时LCDD6菌体浓度可达2.665×109cfu/mL,以磷酸氢二钾为无机盐时LCDD6菌体浓度可达3.61×109cfu/mL,培养基pH值为8.0时LCDD6菌体浓度可达4.00×109cfu/mL。本研究为利用微生物菌剂提高生姜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生姜专用微生物制剂的菌种资源研发奠定了基础。

张墨池[9](2020)在《酶辅助法提取生姜中姜辣素和生姜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世界上生姜的主要生产国,2015年我国生姜年产量达到1000万吨,约占世界产量的45%。其中,姜辣素是生姜中辛辣成分的总称,是生姜深加工的重要产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很高的价值。姜辣素提取过后会产生大量固体残渣,残渣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纤维素等物质,对这部分物质的资源化和高值化利用,对促进生姜的综合利用,提高生姜加工企业经济效益,扩大产品种类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姜辣素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在提取的过程中,通过对生姜进行酶预处理,利用纤维素酶破坏植物细胞壁结构,可望降低细胞的渗透阻力,促进姜辣素的溶出。目前资料上关于酶辅助提取姜辣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采用商品纤维素酶制剂进行处理,研究酶解时间、温度、pH等工艺条件对姜辣素提取的影响等初步研究方面,而对于不同酶种类、复合酶等处理对姜辣素提取率影响的研究鲜有涉及。由于酶对底物的作用效果与酶种类、酶系等密切相关,因此,开展对不同酶处理效果的评价研究,对提高酶处理效果,降低加工过程用酶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目前对生姜加工后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研究较少。论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不同酶辅助乙醇提取姜辣素的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利用该固体残渣制备膳食纤维和可发酵糖的可行性,为后续进一步开展综合利用研究提供参考。论文主要的工作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在对姜辣素的主要组成分析之后,确定了通过测定乙醇提取液在280 nm处的吸收来计算姜辣素含量的方法。与通常采用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方便用于研究过程中对大量样品的测定等优点。对乙醇提取姜辣素的工艺进行了初步优化,发现在将生姜粉磨碎到粒度约60目,乙醇浓度为75%,固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30 min时,姜辣素提取率可达到1.70%(对原料干重)左右,达到目前资料报道的较高水平。(2)采用实验室筛选的具有不同蛋白组成的纤维素酶菌株,采用液体发酵自制了 5种纤维素酶的粗酶液,研究了上述不同纤维素酶液处理对姜辣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相同蛋白量或相同酶活量的条件下,不同酶对后续乙醇提取过程的改善效果存在差异。比较了不同酶液中的不同酶活力的差异,研究了姜辣素对纤维素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推测不同纤维素酶粗酶液处理对姜辣素乙醇提取率改善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一方面应该与不同酶液中含有的果胶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等不同酶含量的差异有关,其中果胶酶的影响比较大,另一方面也与姜辣素对不同粗酶液活性的抑制作用不同有关。优选出了对后续乙醇提取姜辣素具有良好促进效果纤维素酶液RE-6和RE-7。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纤维素酶与果胶酶的复合酶处理对姜辣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混合酶处理,可以显着提高姜辣素提取率,同时添加果胶酶,还可以降低纤维素酶的用量。利用淀粉酶处理姜粉,发现淀粉酶处理对乙醇提取姜辣素也具有促进作用,在较短的酶处理时间内即可达到较好的辅助效果。(3)采用大孔树脂法对提取的姜辣素进行纯化,初步确定了树脂种类和纯化工艺,初步研究表明,采用HPD-950型树脂,利用60%的乙醇进行洗脱,洗脱液流速为1.0 mL/min时,效果较好。(4)利用姜辣素的抗氧化性能,初步探讨了其在抑制食用油脂氧化酸败中的作用效果,并通过对比,发现提取的姜辣素与市售抗氧化剂具有相似的抗氧化效果。对提取姜辣素过后剩余的生姜残渣的综合利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利用生姜残渣制备膳食纤维并对其品质进行了评价,另一方面,利用纤维酶对残渣进行酶解,研究了残渣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酶解糖化效果,为后续利用残渣生产可发酵糖,并进一步发酵生产更高价值的产品提供了参考。

方辉[10](2020)在《西式熏煮火腿贮藏品质及货架期预测模型研究》文中认为西式熏煮火腿属于低温肉制品,由于其营养价值高、口感细腻、水分含量高等特点非常适宜微生物生长繁殖而引起腐败变质,从而失去食用价值,造成资源浪费。因此,研究西式熏煮火腿的保质保鲜问题迫在眉睫,最首要的从原料到生产加工、销售、贮藏整个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微生物污染,抑制其氧化分解过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研究天然香辛料、60Co-γ辐照杀菌、超高压等保鲜技术对西式熏煮火腿贮藏品质的影响,并对西式熏煮火腿货架期模型进行预测,为更好地延长西式熏煮火腿货架期和西式熏煮火腿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1.通过香辛料对西式熏煮火腿品质影响的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迷迭香、生姜、良姜对西式熏煮火腿品质影响显着,且最佳添加量分别为0.3%0.5%、2%4%、0.2%0.4%时,西式熏煮火腿贮藏品质较好;最佳参数为迷迭香0.47%、生姜2.98%、良姜0.30%,菌落总数3.15 lg(CFU/g),感官评分为90.55分。2.辐照处理不同包装西式熏煮火腿能够显着促进样品中的脂质氧化,降低贮藏过程中的氧化稳定性;改善质构特性,提高样品L*值、降低a*值、b*值,并且得出最佳辐照剂量为2-6 kGy;辐照处理可显着降低样品菌落总数,可将真空包装货架期延长约15 d,气调包装货架期延长约7 d左右。3.超高压对西式熏煮火腿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压力为250 MPa、处理时间为20 min保鲜效果最好。样品的TBARS值在贮藏期内显着高于对照组;TVB-N值先降低后逐渐升高;菌落总数随时间延长也逐渐增加;pH值迅速上升;初始菌落总数较低时,经250 MPa、20 min处理并在4℃条件下贮藏能将气调包装产品货架期延长至35 d,真空包装产品货架期延长约至60 d,且确保西式熏煮火腿的感官品质较好。4.采用不同模型拟合在不同温度下贮藏的真空包装西式熏煮火腿中菌落总数生长情况,不同一级模型的拟合优度比较为:Baranyi模型>修正的Gompertz模型>Logistic模型;二级模型均能成功拟合;利用Baranyi模型与平方根模型可建立真空包装西式熏煮火腿货架期预测模型,偏差因子、准确因子、残差值均较小且都在可接受范围内,经过验证后能很好地预测4-15℃条件下西式熏煮火腿的货架期。

二、不同方法处理对生姜组织培养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方法处理对生姜组织培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生姜根茎形成与膨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生姜的起源于分类
        1.1.1 生姜的起源
        1.1.2 生姜的分类
        1.1.3 生姜的营养与药用价值
    1.2 植物变态根茎发育的生理学基础
        1.2.1 变态根茎的发育与根际环境的关系
        1.2.2 变态根茎发育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代谢
        1.2.3 内源激素与变态根茎的发育
        1.2.4 影响变态根茎发育的其他因素
    1.3 植物变态根茎发育的遗传学基础
        1.3.1 变态根茎的遗传发育及QTLs定位
        1.3.2 ABFs转录因子结构特点
        1.3.3 ABFs的作用机理及环境响应
        1.3.4 ABFs在变态根茎发育中的作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药品与试剂
        2.2.1 载体与菌株
        2.2.2 试剂盒
        2.2.3 基本培养基与抗生素
        2.2.4 引物
    2.3 试验方法
        2.3.1 石蜡切片与徒手切片
        2.3.2 生姜生理指标测定
        2.3.3 总RNA、基因组DNA提取和cDNA合成
        2.3.4 转录组测序、数据组装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2.3.5 靶向代谢组(植物激素)测定
        2.3.6 荧光定量PCR
        2.3.7 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2.3.8 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2.3.9 染色体步移法克隆启动子
        2.3.10 酵母单杂交
        2.3.11 双荧光素酶
        2.3.12 ZoSUT2启动子活性分析
        2.3.13 生物信息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姜根茎的形成与发育过程
        3.1.1 生姜根茎的形成过程
        3.1.2 生姜根茎的发育过程
    3.2 生姜根茎形成的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3.2.1 生姜根茎形成过程中生长素和脱落酸的变化
        3.2.2 生姜根茎形成过程中乙烯与水杨酸含量的变化
        3.2.3 生姜根茎形成过程中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变化
        3.2.4 生姜根茎形成过程中赤霉素含量的变化
        3.2.5 生姜根茎形成过程中茉莉酸含量的变化
    3.3 生姜根茎形成的转录组学分析
        3.3.1 转录组测序质量检测
        3.3.2 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3.3.3 差异基因的功能分析
        3.3.4 植物激素生物合成途径差异基因的筛选
        3.3.5 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差异基因筛选
        3.3.6 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差异基因筛选
        3.3.7 萜类主链生物合成途径差异基因筛选
        3.3.8 差异基因荧光定量PCR验证
    3.4 生姜根茎膨大与生理代谢的关系
        3.4.1 生姜根茎膨大过程植株的生物量变化
        3.4.2 生姜根茎膨大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3.4.3 生姜根茎膨大与物质吸收的关系
        3.4.4 生姜根茎膨大与根际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关系
        3.4.5 生姜根茎膨大与物质积累的关系
        3.4.6 生姜根茎膨大与物质转运的关系
    3.5 ZoABF4与ZoSUT2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3.5.1 ZoABF4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3.5.2 ZoSUT2基因的克隆与启动子分析
        3.5.3 ZoABF4对ZoSUT2转录调控验证
    3.6 生姜内参基因的筛选
        3.6.1 内参基因表达分析
        3.6.2 使用GeNorm、Best Keeper和Norm Finder软件评价参考基因的稳定性
        3.6.3 综合分析筛选最优内参基因
        3.6.4 候选内参基因的验证
4 讨论
    4.1 生姜根茎形成和发育的细胞学基础
    4.2 植物激素对生姜根茎形成和膨大的调控机制
        4.2.1 植物激素对生姜根系发育的调控作用
        4.2.2 植物激素对生姜根茎形成与膨大的调控作用
    4.3 生姜根茎膨大的物质基础
        4.3.1 生姜根茎膨大与物质吸收
        4.3.2 生姜根茎膨大与物质积累
        4.3.3 生姜根茎膨大与物质转运
        4.3.4 ZoABF4对ZoSUT2转录激活促进生姜根茎膨大
5 结论
6 创新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熟制即食南美白对虾常温贮藏特定腐败菌分离及控菌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南美白对虾简介
    1.2 南美白对虾即食产品
    1.3 水产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1.4 水产品加工中常见的抑菌技术
        1.4.1 栅栏技术
        1.4.2 电解水杀菌技术
        1.4.3 超高压杀菌技术
        1.4.4 辐照杀菌技术
        1.4.5 天然抗菌剂
    1.5 植物精油在水产品中的应用
    1.6 立题背景、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常温即食南美白对虾中特定腐败菌的分离鉴定
    2.1 引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处理方法
        2.3.1 优势菌株的分离纯化
        2.3.2 南美白对虾仁中特定腐败菌的确定
        2.3.3 特定腐败菌的鉴定
        2.3.4 菌株BWX40602的形态特征
        2.3.5 菌株BWX40602 的生长特性研究
        2.3.6 数据处理与分析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优势菌株的分离纯化
        2.4.2 即食南美白对虾常温贮藏期间TVB-N值和菌落总数值的变化
        2.4.3 菌株BWX40602 的遗传学及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2.4.4 菌株BWX40602 的表型特征
        2.4.5 S.epidermidis BWX40602 的生长特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S.epidermidis BWX40602致即食南美白对虾腐败的作用机理
    3.1 引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处理方法
        3.3.1 样品前处理
        3.3.2 样品提取
        3.3.3 色谱-质谱分析
        3.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实验数据质量评价
        3.4.2 代谢物主成分分析(PCA)
        3.4.3 代谢物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
        3.4.4 筛选显着性差异代谢物
        3.4.5 KEGG通路注释及富集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植物精油对S.epidermidis BWX40602 的抑菌活性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处理方法
        4.3.1 植物精油对S.epidermidis BWX40602 抑菌活性的测定
        4.3.2 植物精油对S.epidermidis BWX40602 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
        4.3.3 植物精油对S.epidermidis BWX40602 生长的影响
        4.3.4 精油的成分分析
        4.3.5 细菌形态观察
        4.3.6 细胞渗透分析
        4.3.7 数据处理与分析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植物精油对S.epidermidis BWX40602 抑菌活性
        4.4.2 植物精油对S.epidermidis BWX40602 最低抑菌浓度
        4.4.3 植物精油对S.epidermidis BWX40602 生长的影响
        4.4.4 肉桂和丁香精油的成分分析
        4.4.5 细菌形态观察
        4.4.6 肉桂精油对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肉桂精油对即食南美白对虾品质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设备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处理方法
        5.3.1 样品处理
        5.3.2 感官评定分析
        5.3.3 色差测定
        5.3.4 质构测定
        5.3.5 pH值测定
        5.3.6 TVB-N测定
        5.3.7 菌落总数测定
        5.3.8 硫代巴比妥酸测定
        5.3.9 生物胺测定
        5.3.10 数据处理与分析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不同处理对即食南美白对虾感官品质的影响
        5.4.2 不同处理对即食南美白对虾色泽的影响
        5.4.3 不同处理对即食南美白对虾质构的影响
        5.4.4 不同处理对即食南美白对虾pH值的影响
        5.4.5 不同处理对即食南美白对虾TVB-N含量的影响
        5.4.6 不同处理对即食南美白对虾菌落总数的影响
        5.4.7 不同处理对即食南美白对虾硫代巴比妥酸的影响
        5.4.8 不同处理对即食南美白对虾生物胺的影响
    5.5 本章总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生姜精油的抑菌活性及其在冷鲜牛肉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生姜概述
    1.2 生姜精油研究进展
        1.2.1 生姜精油简介
        1.2.2 提取方法
        1.2.3 生物活性
    1.3 生物复合薄膜概述
        1.3.1 定义及发展史
        1.3.2 生物复合薄膜成分
        1.3.3 生物复合薄膜种类
    1.4 冷鲜牛肉的概述
    1.5 课题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生姜精油提取工艺的研究及组分分析
    2.1 材料与仪器设备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内容与方法
        2.2.1 生姜预处理
        2.2.2 生姜精油萃取工艺流程
        2.2.3 精油提取率的计算
        2.2.4 生姜精油的保存
        2.2.5 提取工艺优化
        2.2.6 生姜精油的GC-MS分析
        2.2.7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单因素试验分析
        2.3.2 响应面优化分析
        2.3.3 生姜精油GC-MS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姜精油的抑菌活性及机制的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设备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2 试验内容与方法
        3.2.1 细菌菌株活化
        3.2.2 生姜精油对四种细菌抑菌圈活性的测定
        3.2.3 生姜精油对四种细菌MIC和 MBC的测定
        3.2.4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3.2.5 细菌膜电位的测定
        3.2.6 细菌菌体蛋白浓度的测定
        3.2.7 细菌菌体蛋白的SDS-PAGE电泳
        3.2.8 细菌细胞膜完整性的测定
        3.2.9 RNA的提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3.3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生姜精油抑菌活性的测定
        3.4.2 生姜精油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3.4.3 不同浓度生姜精油对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3.4.4 生姜精油处理对细菌膜电位的影响
        3.4.5 生姜精油处理对细菌菌体蛋白浓度的影响
        3.4.6 生姜精油处理对细菌菌体蛋白SDS-PAGE电泳的影响
        3.4.7 生姜精油处理对细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3.4.8 生姜精油处理对细菌裂解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姜精油复合薄膜在冷鲜牛肉保鲜中的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设备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主要试验仪器
    4.2 试验内容与方法
        4.2.1 薄膜制备
        4.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4.2.3 薄膜的厚度及机械性能的测定
        4.2.4 薄膜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
        4.2.5 薄膜有效成分的迁移测定
        4.2.6 鲜牛肉预处理
        4.2.7 pH的测定
        4.2.8 色调角值的测定
        4.2.9 水分含量的测定
        4.2.10 脂肪氧化值的测定
        4.2.11 总微生物含量的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FT-IR光谱分析
        4.3.2 薄膜的厚度和机械性能分析
        4.3.3 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率
        4.3.4 薄膜有效成分的迁移
        4.3.5 不同薄膜处理对冷鲜牛肉p H的影响
        4.3.6 不同薄膜处理对冷鲜牛肉色调角值的影响
        4.3.7 不同薄膜处理对冷鲜牛肉水分含量的影响
        4.3.8 不同薄膜处理对冷鲜牛肉脂肪氧化值(TBARS)的影响
        4.3.9 不同薄膜处理对冷鲜牛肉总微生物含量(TMAB)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4)3-癸烯-2-酮对生姜采后抑芽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1.1.1 材料与试剂
        1.1.2 仪器与设备
    1.2 方法
        1.2.1 不同物质对生姜抑芽作用的研究
        1.2.2 3-癸烯-2-酮抑芽方式的研究
        1.2.3 3-癸烯-2-酮使用浓度的研究
        1.2.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姜中6-姜酚含量
        1.2.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物质对生姜抑芽效果的影响
    2.2 3-癸烯-2-酮不同处理方式对生姜抑芽效果的影响
    2.3 不同浓度3-癸烯-2-酮对生姜抑芽效果的影响
    2.4 3-癸烯-2-酮处理对生姜中6-姜酚含量的影响
3 结论

(5)氯化钙处理对鲜切生姜保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处理方法
    1.4 生理指标及测定方法
        1.4.1 硬度的测定
        1.4.2 色差的测定
        1.4.3 含水量的测定
        1.4.4 TA含量的测定
        1.4.5 VC含量的测定
        1.4.6 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1.4.7 MDA含量的测定
        1.4.8 总酚含量及PPO活性的测定
        1.4.9 姜辣素含量的测定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CaCl2处理对鲜切生姜硬度的影响
    2.2 CaCl2处理对鲜切生姜色差的影响
    2.3 CaCl2处理对鲜切生姜含水量的影响
    2.4 CaCl2处理对鲜切生姜TA含量的影响
    2.5 CaCl2处理对鲜切生姜VC含量的影响
    2.6 CaCl2处理对鲜切生姜粗纤维含量的影响
    2.7 CaCl2处理对鲜切生姜MDA含量的影响
    2.8 CaCl2处理对鲜切生姜总酚含量及PPO活性的影响
    2.9 CaCl2处理对鲜切生姜姜辣素含量的影响
3 结论

(6)生姜精油缓释体系构建及在果蔬保鲜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生姜精油简介
        1.1.1 生姜精油功能及成分
        1.1.2 生姜精油抑菌机理
        1.1.3 生姜精油的应用
    1.2 包埋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1.2.1 包埋技术概况
        1.2.2 微胶囊技术
        1.2.3 微乳化技术
    1.3 保鲜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1.3.1 保鲜技术概况
        1.3.2 微胶囊技术在保鲜领域研究进展
        1.3.3 涂膜保鲜技术在保鲜领域研究进展
    1.4 本文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1.4.2 技术路线
        1.4.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生姜精油微胶囊化工艺优化及其缓释效果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2 实验设备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不同壁材组成生姜精油微胶囊的制备
        2.2.2 生姜精油成分分析与鉴定
        2.2.3 红外光谱(FT-IR)分析
        2.2.4 X-射线衍射(XRD)分析
        2.2.5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2.2.6 生姜精油乳液复合凝聚反应倒置显微镜观察
        2.2.7 生姜精油微胶囊包埋效果分析
        2.2.8 生姜精油微胶囊缓释效果鉴定
        2.2.9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生姜精油特征成分
        2.3.2 不同壁材组成对微胶囊结构表征影响
        2.3.3 不同壁材组成对微胶囊包埋效果影响
        2.3.4 微胶囊芯材释放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生姜精油微胶囊对冬枣贮藏品质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1.2 实验设备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冬枣生姜精油微胶囊处理方法
        3.2.2 贮藏期内微胶囊缓释曲线监测
        3.2.3 外观形态及颜色测定
        3.2.4 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测定
        3.2.5 转红指数,衰老指数及腐烂指数测定
        3.2.6 感官品质测定
        3.2.7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贮藏期内微胶囊缓释曲线
        3.3.2 微胶囊处理对冬枣外观形态及颜色的影响
        3.3.3 微胶囊处理对冬枣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3.3.4 微胶囊对冬枣的转红指数,衰老指数及腐烂指数影响
        3.3.5 微胶囊对冬枣感官品质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生姜精油-壳聚糖纳米乳的制备及其性能测定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1.2 实验设备与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纳米乳及可食膜制备
        4.2.2 纳米乳质构性能的测定
        4.2.3 纳米乳粒径,分散系数(PDI),Zeta电位的测定
        4.2.4 生姜精油纳米乳缓释效果测定
        4.2.5 纳米乳、可食膜颜色检测
        4.2.6 红外光谱(FT-IR)分析
        4.2.7 紫外可见光学分析
        4.2.8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4.2.9 机械性能测定
        4.2.10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纳米乳的质构性能
        4.3.2 纳米乳的粒径,分散系数(PDI),Zeta电位
        4.3.3 生姜精油纳米乳缓释效果
        4.3.4 纳米乳、可食膜颜色变化
        4.3.5 生姜精油可食膜结构表征
        4.3.6 生姜精油可食膜机械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同浓度生姜精油纳米乳涂膜处理对鲜切甘薯保鲜效果的影响
    5.1 实验材料与设备
        5.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5.1.2 实验设备与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生姜精油纳米乳涂膜方法
        5.2.2 纳米乳稳定性检测
        5.2.3 外观形态、质构及色泽的测定
        5.2.4 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
        5.2.5 菌落总数及酵母菌、霉菌总数测定
        5.2.6 失重率及感官评价的测定
        5.2.7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纳米乳稳定性分析
        5.3.2 贮藏期各组甘薯表观变化
        5.3.3 贮藏期甘薯质构的变化
        5.3.4 贮藏期间甘薯色泽的变化
        5.3.5 贮藏期甘薯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
        5.3.6 贮藏期甘薯总菌落数目及酵母菌、霉菌总数变化
        5.3.7 贮藏期甘薯失重及感官评价变化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7)采后硝普钠处理对生姜根茎能量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处理方法
        1.3.2 取样方法
        1.3.3 指标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采后SNP处理对生姜根茎线粒体H+-AT-Pase活性的影响
    2.2 采后SNP处理对生姜根茎线粒体Ca2+-ATPase活性的影响
    2.3 采后SNP处理对生姜根茎线粒体SDH活性的影响
    2.4 采后SNP处理对生姜根茎线粒体CCO活性的影响
    2.5 采后SNP处理对生姜根茎ATP、ADP和AMP含量及能荷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8)生姜根际促生菌的促生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莒县生姜生产现状
    1.2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
        1.2.1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概念
        1.2.2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作用机制
        1.2.3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的应用
    1.3 微生物肥料
        1.3.1 概念
        1.3.2 微生物肥料分类
    1.4 微生物多样性
        1.4.1 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1.4.2 评估微生物多样性的技术
    1.5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
        1.5.1 概述
        1.5.2 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
        1.5.3 基因组数据分析
    1.6 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菌株
    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3 主要药品试剂
    2.4 培养基
    2.5 菌株鉴定
        2.5.1 菌株形态学观察
        2.5.2 DNA提取
        2.5.3 16SrDNA序列PCR扩增
        2.5.4 系统发育树构建
    2.6 菌株生理生化特征的测定
    2.7 菌株促生功能鉴定
        2.7.1 细菌分泌IAA定性测定
        2.7.2 细菌产蛋白酶的鉴定
        2.7.3 细菌产铁载体的鉴定
        2.7.4 细菌解磷能力鉴定
    2.8 抗生素合成基因检测
    2.9 盆栽实验
        2.9.1 菌株准备
        2.9.2 菌株对姜苗的影响
        2.9.3 指标测定及方法
    2.10 大田实验
        2.10.1 大田试验设计
        2.10.2 指标测定及方法
    2.11 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2.11.1 实验流程
        2.11.2 信息分析流程
    2.12 培养基成分优化
        2.12.1 生长曲线测定
        2.12.2 碳源优化
        2.12.3 氮源优化
        2.12.4 无机盐的优化
        2.12.5 pH值的优化
3 结果与分析
    3.1 菌株鉴定
        3.1.1 菌株形态学观察
        3.1.2 系统发育树
    3.2 菌株生理生化特征
    3.3 菌株功能性代谢产物研究
        3.3.1 生长素
        3.3.2 蛋白酶
        3.3.3 解磷能力
        3.3.4 铁载体
    3.4 抗生素合成基因PCR检测结果
        3.4.1 Surfactin合成基因
        3.4.2 Fengycin合成基因
        3.4.3 其他抗生素合成基因
    3.5 菌剂生姜盆栽应用效果
        3.5.1 菌剂对生姜农艺性状的影响
        3.5.2 菌剂对生姜生物量的影响
        3.5.3 菌剂对生姜叶片酶活的影响
        3.5.4 菌剂对生姜叶绿素的影响
        3.5.5 菌剂对细菌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3.5.5.1 OTU聚类
        3.5.5.2 土壤微生物丰富度与多样性评估
        3.5.5.3 群落结构分析
        3.5.5.4 不同处理间细菌群落结构比较
    3.6 大田试验
        3.6.1 大田生姜幼苗期生长情况
        3.6.2 大田生姜生长期生长情况
        3.6.3 大田生姜成熟期生长情况
        3.6.4 大田生姜农艺性状
        3.6.5 不同处理对生姜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影响
        3.6.5.1 OTU聚类
        3.6.5.2 土壤微生物丰富度与多样性评估
        3.6.5.3 群落结构分析
        3.6.5.4 不同处理间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
    3.7 地衣芽孢杆菌LCDD6 全基因组分析
        3.7.1 地衣芽孢杆菌LCDD6 基因组组分分析
        3.7.2 地衣芽孢杆菌LCDD6 基因功能注释
        3.7.2.1 蛋白编码基因的GO注释
        3.7.2.2 蛋白编码基因的KEGG注释
        3.7.2.3 蛋白编码基因的COG注释
        3.7.2.4 基因组圈图绘制
        3.7.3 地衣芽孢杆菌LCDD6 基因组功能预测分析
        3.7.3.1 基因岛预测
        3.7.3.2 碳水化合物相关酶(CAZy)分析
        3.7.3.3 抗生素抗性(CARD)分析
        3.7.3.4 前噬菌体序列分析
        3.7.3.5 次生代谢产物预测
        3.7.4 地衣芽孢杆菌LCDD6 潜在促生基因分析
        3.7.4.1 与生长素相关的促生基因预测
        3.7.4.2 与溶磷相关的促生基因预测
        3.7.4.3 与铁载体相关的基因预测
    3.8 LCDD6 培养基成分优化结果
        3.8.1 生长曲线测定
        3.8.2 碳源对LCDD6 生长的影响
        3.8.3 氮源对LCDD6 生长的影响
        3.8.4 无机盐对LCDD6 生长的影响
        3.8.5 pH值对LCDD6 生长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酶辅助法提取生姜中姜辣素和生姜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及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生姜及其利用现状
    1.2 姜辣素的研究及应用
        1.2.1 姜辣素的性质
        1.2.2 姜辣素的提取
        1.2.3 姜辣素的测定
        1.2.4 姜辣素的分离纯化
        1.2.5 姜辣素的抗氧化作用
    1.3 生姜残渣的利用
        1.3.1 生姜残渣的主要成分
        1.3.2 生姜膳食纤维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姜辣素提取方法及工艺的初步优化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姜辣素的提取及主要成分分析
        2.2.3 提取物中姜辣素含量的测定
        2.2.4 乙醇提取姜辣素的单因素试验
        2.2.5 PB实验设计
        2.2.6 提取后不同物质的分离
    2.3 结果和讨论
        2.3.1 生姜中主要成分的测定
        2.3.2 姜辣素提取及测定方法的确定
        2.3.3 乙醇提取姜辣素的工艺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种类酶辅助提取姜辣素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3.2.1 菌株和酶
        3.2.2 培养基
        3.2.3 常用试剂及缓冲液
        3.2.4 纤维素酶的发酵生产
        3.2.5 酶水解辅助提取姜辣素
        3.2.6 姜辣素对酶的影响
        3.2.7 分析方法
        3.2.8 乙醇的回收
    3.3 结果和讨论
        3.3.1 纤维素酶辅助的乙醇提取姜辣素
        3.3.2 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复合酶体系辅助的乙醇提取姜辣素
        3.3.3 淀粉酶辅助的乙醇提取姜辣素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姜的综合利用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
        4.2.1 药品及试剂
        4.2.2 姜辣素的分离纯化
        4.2.3 姜辣素抗氧化性的研究
        4.2.4 过氧化值(POV)的测定
        4.2.5 硫代巴比妥酸值的测定
        4.2.6 姜粉成分的测定
        4.2.7 膳食纤维的提取
        4.2.8 膳食纤维样品的品质评价
        4.2.9 纤维素酶水解生姜残渣
    4.3 结果和讨论
        4.3.1 姜辣素的分离纯化
        4.3.2 姜辣素在抑制食用油脂氧化酸败中的应用
        4.3.3 生姜残渣再利用的可行性探讨
    4.4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西式熏煮火腿贮藏品质及货架期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低温肉制品研究现状
        1.2.1 低温肉制品概述
        1.2.2 低温肉制品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肉制品保鲜技术研究现状
        1.3.1 香辛料在肉制品中应用研究现状
        1.3.2 辐照技术在肉制品中应用研究现状
        1.3.3 超高压技术在肉制品中应用研究现状
        1.3.4 包装技术在肉制品中应用研究现状
    1.4 预测食品微生物学
        1.4.1 预测食品微生物学概况
        1.4.2 预测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天然香辛料对西式熏煮火腿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
    2.1 材料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基本配方
        2.2.2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2.2.3 样品处理
        2.2.4 单因素试验设计
        2.2.5 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
        2.2.6 指标检测方法
        2.2.7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香辛料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分析
        2.3.2 迷迭香添加量对西式熏煮火腿贮藏品质的影响
        2.3.3 大蒜添加量对西式熏煮火腿贮藏品质的影响
        2.3.4 生姜添加量对西式熏煮火腿贮藏品质的影响
        2.3.5 良姜添加量对西式熏煮火腿贮藏品质的影响
        2.3.6 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辐照杀菌对西式熏煮火腿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
    3.1 材料与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基本配方
        3.2.2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2.3 试验设计
        3.2.4 指标检测方法
        3.2.5 试验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辐照剂量对气调包装西式熏煮火腿贮藏品质的影响
        3.3.2 辐照剂量对真空包装西式熏煮火腿贮藏品质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超高压对西式熏煮火腿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
    4.1 材料与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基本配方
        4.2.2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2.3 试验方法
        4.2.4 指标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超高压压力对西式熏煮火腿品质的影响
        4.3.2 处理时间对西式熏煮火腿品质的影响
        4.3.3 中心组合设计试验结果分析
        4.3.4 超高压对西式熏煮火腿贮藏品质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西式熏煮火腿货架期预测模型研究
    5.1 材料与设备
    5.2 试验方法
        5.2.1 样品制备
        5.2.2 试验设计
        5.2.3 菌落总数测定
        5.2.4 数据处理
        5.2.5 微生物生长预测模型理论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贮藏温度对西式熏煮火腿菌落总数的影响
        5.3.2 一级模型拟合优度比较
        5.3.3 二级模型拟合结果分析
        5.3.4 货架期模型优度评价
        5.3.5 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全文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四、不同方法处理对生姜组织培养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生姜根茎形成与膨大机制研究[D]. 吕尧.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2]熟制即食南美白对虾常温贮藏特定腐败菌分离及控菌技术研究[D]. 柳佳娜. 浙江海洋大学, 2021(02)
  • [3]生姜精油的抑菌活性及其在冷鲜牛肉保鲜中的应用研究[D]. 王鑫.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4]3-癸烯-2-酮对生姜采后抑芽作用的研究[J]. 张耘梦,刘鑫,孟庆昌,张子岗,王庆国,石晶盈. 保鲜与加工, 2020(06)
  • [5]氯化钙处理对鲜切生姜保鲜的影响[J]. 白琳,吕静祎,路研文,葛永红,李灿婴,孙建华. 包装与食品机械, 2020(04)
  • [6]生姜精油缓释体系构建及在果蔬保鲜上的应用[D]. 张晶琳. 浙江科技学院, 2020(08)
  • [7]采后硝普钠处理对生姜根茎能量代谢的影响[J]. 李灿婴,魏美林,葛永红,陈延儒,杨轶为,励建荣. 中国食品学报, 2020(06)
  • [8]生姜根际促生菌的促生效应[D]. 邴辉.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9)
  • [9]酶辅助法提取生姜中姜辣素和生姜综合利用技术研究[D]. 张墨池. 山东大学, 2020(12)
  • [10]西式熏煮火腿贮藏品质及货架期预测模型研究[D]. 方辉. 吉林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不同处理方法对生姜组织培养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