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共产党新型工业化模式的选择

试论中国共产党新型工业化模式的选择

论文摘要

独立与富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两大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工业化的命题不仅是纯学术问题的探讨,更是国家与民族发展道路的探索,从洋务运动、工业救国到中国共产党建国后的工业化战略部署,无不是为此道路所作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迅速发展,同时许多问题也充分暴露出来了,中共中央十六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为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理论的研究引向深入,许多问题逐步获得澄清、获得解决,笔者正是在广泛参考与借鉴学者们成果的基础上,笔者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试图对工业化道路模式选择提出自己的一点学术思考与研究。文章的第一部分,笔者指出传统工业化与现代工业化内涵的差异性,与时俱进,确保研究的前沿性与科学性,也为学术研究的语境提供对话的平台,特别是对新型工业化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其次,笔者主要分析了与工业化相关的几个概念,试图厘清工业化与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区别与联系,分析了工业化与工业化模式,明确了概念,厘清关系,为下文作好铺垫。在文章的第二部分,笔者试图对中外不同国家工业化模式进行疏理、归纳、分类,通过比较分析,集中归纳出了三组不同的工业化模式,它们分别是:社会主义模式与资本主义模式;自由经济模式与政府主导模式;自主创新模式与引进创新模式,本部分始终贯穿着从一般内涵到具体国家发展范例的研究思路。文章的第三部分是对中国共产党建国以来工业化道路探索的历史回顾与评价。在本部分中,笔者首先对改革开放以前工业化模式探索的历史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并试图对在那特定的历史时期下所做的积极探索进行简单的评价;其次,笔者总结了改革开放至十六大以前工业化模式的探索,在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绩时,也分析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这样的问题反映在工业化道路探索上更为明显。在文章的第四部分,笔者首先分析了中国共产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现有资源条件下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笔者分析了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能性。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很多的优势机遇,例如,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战略机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动,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后发的发展优势等等。最后,在前面四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本部分着力于问题的解决,即如何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模式的选择,笔者主张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模式必须坚持:在社会制度选择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推动力选择上坚持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模式;在技术来源选择上坚持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的模式;速度与结构的选择上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文章的写作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客观的精神,并力求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笔者广泛借鉴了西方实证的研究方法,坚持从定量分析到定型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查阅广大中外专家的著作,力求在文献资料上做到准确而全面;同时,采取比较的研究方法,对中外工业化的实践进行比较,最后提炼出共同的模式化特征,为我国新型工业化实践做出借鉴。工业化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历史发展进程告诉我们,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正是由传统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过程。上世纪初,工业救国、实业救国蔚然成风,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了由农业过向工业国过渡的伟大战略,建国以后,周恩来代表中央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体系逐渐形成,面对国际日益激烈的竞争,党中央十六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伟大战略举措。如何深刻认识新型工业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特别是在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深刻认识新型工业化,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工业化内涵及其相关概念分析
  • (一) 工业化的内涵
  • 1、工业化的内涵
  • 2、新型工业化及其内涵
  • (二) 与工业化与相关的几个概念
  • 1、工业化与信息化
  • 2、工业化与现代化
  • 3、工业化与工业化模式
  • 二、国外工业化模式选择比较研究
  • (一)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与资本主义工业化模式
  • 1、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 2、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的国家范例分析
  • 3、资本主义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 4、资本主义工业化模式的国家范例分析
  • (二) 自由经济模式与政府主导模式
  • 1、自由经济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 2、自由经济模式的国家范例分析
  • 3、政府主导模式的内涵
  • 4、政府主导模式的国家范例分析
  • (三) 自主创新模式与技术引进模式
  • 1、自主创新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 2、自主创新模式的国家范例分析
  • 3、技术引进型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 4、技术引进型模式的国家范例分析
  • 三、中国共产党建国以来工业化道路探索的历史回顾与评价
  • (一)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工业化模式探索的历史回顾与评价
  • 1、改革开放以前工业化模式探索的历史回顾
  • 2、改革开放以前工业化模式探索的评价
  • (二) 改革开放至十六大以前工业化模式探索的历史回顾与评价
  • 1、改革开放至十六大以前工业化模式探索的历史回顾
  • 2、改革开放至十六大以前工业化模式探索的评价
  • 四、中国共产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与可能性
  • (一)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
  • 1、新型工业化是信息化和工业化互动发展的工业化
  • 2、新型工业化是综合效益的工业化
  • 3、新型工业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
  • 4、新型工业化是优势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的工业化
  • (二)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
  •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现有资源条件下的必然要求
  •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 (三)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能性
  •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战略机遇
  • 2、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动
  • 3、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后发的发展优势
  • 五、中国共产党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模式选择
  • (一) 社会制度选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与新时代的内涵
  • 2、中国新型工业化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二) 推动力选择——坚持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模式
  • 1、坚持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础
  • 2、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不可少的推动力
  • 3、坚持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模式的实现
  • (三) 技术来源选择——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模式
  • 1、坚持自主创新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
  • 2、只有扩大技术引进才能促进中国新型工业化
  • (四) 速度与结构的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 1、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
  • 2、走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战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传统工业化模式向生态文明模式的历史性跨跃研究[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3(10)
    • [2].江浙工业化模式的形成机理:企业家主导下的制度创新增长模式[J]. 经济论坛 2011(08)
    • [3].国内外农村城镇化与工业化模式综述及经验借鉴[J]. 中共铜仁市委党校学报 2012(06)
    • [4].新型工业化的三个新趋势[J]. 智慧中国 2019(04)
    • [5].“大推进”工业化模式及其对策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11(04)
    • [6].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模式的演进与选择[J]. 商业时代 2010(07)
    • [7].汪能江作品[J]. 中国书法 2012(02)
    • [8].“大推进”工业化模式及其协调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10(12)
    • [9].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模式研究[J]. 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 2011(00)
    • [10].用工业化模式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的初步实践[J]. 电子政务 2009(05)
    • [11].东亚农村工业化模式探析与启示[J]. 国外理论动态 2008(12)
    • [12].新型工业化的三个新趋势[J]. 理论与当代 2019(05)
    • [13].重构我国工业化模式——沿海制造企业内迁潮引发的思考[J]. 企业经济 2011(02)
    • [14].国外农村工业化模式的探讨及其启示[J]. 四川建筑 2008(05)
    • [15].高质量工业化的理论推演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J]. 沈阳干部学刊 2019(01)
    • [16].关于我国工业化模式集约性的评估[J]. 统计与决策 2009(19)
    • [17].苏联工业化再认识[J]. 现代交际 2015(08)
    • [18].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工业化模式的转换与制度创新[J]. 工业技术经济 2008(06)
    • [19].产品内分工条件下中国新型工业化模式探索[J]. 现代经济探讨 2011(11)
    • [20].苏北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与实证分析——以淮安市为例[J]. 中国集体经济 2019(30)
    • [21].国外工业化模式比较与我国产业创新选择[J]. 理论视野 2009(05)
    • [22].从我国典型区域工业化模式看西部工业化道路的选择[J]. 价格月刊 2008(05)
    • [23].基于标准化系列化部品的工业化住宅设计思考[J]. 建筑钢结构进展 2019(03)
    • [24].“印度制造”的双重困境——印度工业化的曲折道路[J]. 文化纵横 2019(03)
    • [25].论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下的阿根廷庇隆政府的经济政策[J]. 侨园 2019(05)
    • [26].西方工业文明模式的五个基本特征[J]. 当代社科视野 2009(01)
    • [27].现代化进程中的腐败与反腐败——印尼难题及对中国的警示[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4(07)
    • [28].代际和谐视角下的工业化模式选择[J]. 学习与探索 2008(06)
    • [29].日本工业文化培育与企业国际化之路[J]. 中国工业评论 2018(01)
    • [30].“五四”以来中共关于工业化模式的探索及其启示[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标签:;  ;  ;  ;  ;  

    试论中国共产党新型工业化模式的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