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疲劳中医脾虚病机的探讨

运动性疲劳中医脾虚病机的探讨

论文摘要

目的:从中医学角度探讨运动性疲劳脾虚的症状特点,分析运动性疲劳脾虚证的基本病机,以探讨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和理论。方法:将中医辨证理论方法与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有机结合,统一诊断标准和资料处理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湖南省各运动队,发放调查问卷,从回收的调查表中选取398名属于运动性疲劳脾虚的队员纳入研究。分析脾虚各证型构成比并进行x2检验,聚类分析,观察单一症状出现频次、症状组合出现频次,并分析各证型出现的原因。结果:①脾虚常见症候有体倦乏力、神疲懒言、胃纳减少、食后腹胀、月经过多、鼻衄、恶心呕吐、肠鸣、大便溏薄、畏寒肢冷等。②常伴见它脏虚证有腰酸膝软、耳鸣眼花、胸闷叹气、头晕心烦、健忘等。③各证型构成比:脾气虚证(51.51%)、脾不统血证(37.69%)、脾阳虚证(2.76%)、脾阴虚证(5.78%)。④聚类分析:第一类为体倦乏力、神疲懒言、胃纳减少、大便异常、食后腹胀;第二类为鼻衄、尿血、月经过多;第三类为腰酸膝软、耳鸣眼花;第四类为头晕心烦、健忘、少寐多梦。参与组合频次大于50%的症状主要是:体倦乏力、神疲懒言、胃纳减少、食后腹胀、大便稀溏,这5个症状单个症状频次亦大于80%结论:运动性疲劳脾虚证普遍存在;运动性疲劳脾虚各证中以脾气虚证最常见,脾不统血证次之,而脾阴虚证与脾阳虚证则较少见;脾虚多与其它脏腑虚证并见;脾气虚是引起运动性疲劳脾虚证的主要病机。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 1 中医学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
  • 1.1 疲劳的含义
  • 1.2 中医学对运动性疲劳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
  • 2.1 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和分类
  • 2.2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主要机制
  • 第二部分 流行病学调查
  • 1.一般资料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研究对象
  • 1.5 调查方法与内容
  • 1.6 主要观察指标
  • 1.7 统计分析
  • 1.8 调查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 2.2 脾虚各证型构成比
  • 2.3 症状出现频次
  • 2.4 聚类分析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不足
  • 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运动性疲劳中医脾虚病机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