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空间论

中国古代小说空间论

论文摘要

从时间的角度切入小说文本,描述小说叙事的时间流程,是小说研究,尤其是古代小说研究的经典方法。本论文则选择从空间角度切入来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空间,是小说的重要元素之一,涉及到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主题表达、审美旨趣和艺术价值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本论文立足本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特质,通过对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系列空间问题的深入研究与整体把握,尝试搭建中国古代小说空间理论的体系。论文的前言部分,主要是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的述评、研究对象的界定以及研究途径的规划。论文的第一章探究了小说空间的哲学渊源。这种探究主要是以剖析中国古代的空间意识为核心,体察古人的空间思维,对小说空间进行一种文化观照。论文并未简单地按照历时顺序,泛泛罗列中国古代有关空间的论说话语,而是采用了纵向对比与横向联系的结合来梳理空间意识的发展脉络。中国古代空间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从简单的方位认知到深邃的宇宙思索两个层次,并在总体上表现出与时间意识关系密切、与社会人生息息相关、具有相对性和综合性三大特点。中国古代的空间意识及其所显露的三大特点,对古代小说的空间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研究古代小说的空间问题提供了重要参照。从第二章到最后一章,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论文的第二章集中回答了什么是小说空间、小说空间的构成要素、小说空间的构成特点以及空间表现的主要方式等一系列问题。古代小说的空间,是小说中包含着人物与故事的地域片段。它既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若干片段的组合排列。由此,古代小说的空间又包含了静态与动态两个层面。静态空间主要指小说中具体可感的空间风貌,如处所状况、景物安排等等。动态空间主要指小说的空间叙事,即小说是如何通过空间的转换来完成故事情节以及小说在叙事中所体现出来的共时性与画面感。不同形态的小说空间,都具有四类构成要素:地域内容、社会内容、景物内容和人物内容。在小说空间的构成上,则显示出四个主要特点:1、以人为本,主客一体;2、包罗万象,组构自由;3、静止与流动相结合;4、封闭与开放相统一。这一章实际上相当于建构小说空间的理论体系的一个总论。第三章侧重静态空间的研究,深入分析了超现实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关系以及二者在古代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超现实空间与现实空间虽处于不同的时空维度,但彼此却可时时交通。二者的并立、互动乃至融合,是中国古代小说重要的空间现象,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空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第四、五两章则侧重动态空间的研究,探讨了古代小说的空间叙事和空间结构。论文在此首先分析了作为空间叙事基本单位的场景以及古代小说叙事的场景化特点。然后,讨论了古代小说叙事空间转换与衔接的基本方式与主要特点;提炼了古代小说空间结构的两种主要类型,即板块式与套盒式。最后,勾勒了古代小说空间叙事的发展轨迹。这一部分的研究,既有对打斗场景等具体的场景类型的深入解剖,也包括对空间叙事的操作流程的整体把握,在侧重动态研究的同时,显示出了从微观研究到宏观研究的攀升。论文的第六章系统地阐述了小说空间与思想内蕴的关系。这主要包括叙事的空间化与小说寓意的表达、空间设置与反讽效果的形成、作品的空间建构所蕴涵的对于生存空间的思考三个问题。前者相当于该节的总基调,而后两者则是局部空间和整体空间的不同和声。这一章是从空间的结构形式到思想内容以及审美价值的延伸。它说明透过作者的描述,不仅可以了解作品的空间形象和空间构造,也可以知晓作者对于宇宙万物和社会人生的态度。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基于空间与时间的如影随形,论文对一些问题的探讨注意了空间与时间、横向与纵向、共时性与历时性的联系与区别;基于空间的原人性与辐射性,论文把人的因素纳入小说空间的考察范围之中,以小说人物为基点而旁涉其他,希望能够尽量展呈综合的空间图景。论文还注意了勾画作品面貌与营造理论体系的结合:在具体文本的搜检与剖析中,以经典作品为挈领,以其他众多小说为羽翼;在抽象理论的诠次与构建中,立足以小说评点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并适度借鉴西方语言学、叙事学等相关理论学说。也正因如此,在论文的撰写当中,始终品尝着一种努力寻求不同维度的平衡状态所带来的精神痛楚。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古代小说空间问题的提出
  • 第一节 小说空间研究的相对薄弱
  • 第二节 古代小说空间问题的理论建构
  • 第三节 古代小说空间问题的研究思路
  • 第一章 古代小说空间的哲学渊源
  • 第一节 古代空间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 一 辨方正位
  • 二 玄理哲思
  • 第二节 古代空间意识的总体特色
  • 一 与时间意识关系密切
  • 二 与社会人生息息相关
  • 三 具有相对性与综合性
  • 第二章 古代小说空间的构成
  • 第一节 小说空间的构成要素
  • 一 地域内容
  • 二 社会内容
  • 三 景物内容
  • 四 人物内容
  • 第二节 古代小说空间构成的主要特点
  • 一 以人为本主客一体
  • 二 包罗万象组构自由
  • 三 静止与流动相结合
  • 四 封闭与开放相统一
  • 第三节 古代小说空间表现的主要方式
  • 一 直接由叙述者全面地描写空间
  • 二 间接通过人物片面地描写空间
  • 三 叙述者和人物相结合分步展现空间
  • 第三章 超现实空间与现实空间
  • 第一节 超现实空间的产生原因
  • 一 鬼神信仰与宗教学说
  • 二 创作承传与心理需要
  • 第二节 超现实空间与现实空间的相互关系
  • 一 差别明显的异度空间
  • 二 交流互动的阴阳双鱼
  • 第三节 超现实空间与现实空间的魅力整合
  • 一 主题的深化与完整
  • 二 人物的奇异与厚实
  • 三 叙事的灵活与圆融
  • 第四章 空间叙事的基本单位——场景
  • 第一节 场景与古代小说的空间叙事
  • 一 场景与场面
  • 二 小说叙事的场景化
  • 第二节 小说场景的主要类型
  • 一 场景类型划分
  • 二 重要类型举隅
  • 第五章 古代小说的空间叙事
  • 第一节 叙事空间的转换与衔接
  • 一 空间的转换与衔接拼成故事
  • 二 空间转换与衔接的方式技巧
  • 三 空间转换与衔接的主要特色
  • 第二节 叙事空间的结构与布局
  • 一 "间架"
  • 二 板块与套盒
  • 第三节 古代小说叙事的空间化
  • 一 空间单元的两种关系
  • 二 历时性情节的空间化叙事
  • 三 共时性情节的叙事技巧
  • 四 古代小说叙事空间化的发展轨迹
  • 第六章 古代小说的空间艺术与思想内蕴
  • 第一节 空间化与寓言性
  • 一 形成寓言的空间手段
  • 二 传达寓意的空间层次
  • 第二节 空间设置与反讽构成
  • 一 反讽概论
  • 二 产生反讽的空间境况
  • 第三节 生存空间的建构与思考
  • 一 《水浒》、《三国》:政治空间的追求与捍卫
  • 二 《金瓶》、《红楼》:物质空间与情感空间的对垒
  • 三 《西游》、《儒林》:精神信仰的秉持与失落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2019年第十八届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文献暨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中国古代小说中“老妇当家”现象的文化学解析[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03)
    • [3].“中国古代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综述[J]. 文学遗产 2020(01)
    • [4].中国古代小说、小说史与新小说史书写[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5].一路春风 满树花开——近30年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掠影[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 [6].因果报应观念向中国古代小说的渗透与深化[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7].“中国古代小说学术研讨会”召开[J]. 文学遗产 2017(03)
    • [8].1900―1949年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研究[J]. 天中学刊 2017(01)
    • [9].论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共生关系[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5)
    • [10].中国古代小说的分形叙事[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11].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中“负心汉”社会心理探析[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03)
    • [12].词理意兴 无迹可求——张稔穰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述要[J]. 蒲松龄研究 2016(02)
    • [13].2014年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论著简目[J]. 明清小说研究 2016(04)
    • [14].2010年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论著简目[J]. 明清小说研究 2015(02)
    • [15].第十四届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文献暨数字化国际研讨会综述[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 [16].《中国古代小说在韩国研究之综考》序[J]. 蒲松龄研究 2015(03)
    • [17].高中语文中国古代小说教学中的儒家文化蕴涵[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08)
    • [18].借助文本,续写悬念[J]. 新教师 2017(02)
    • [19].中国古代小说的历史生态与小说史书写的策略思考[J].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 2017(00)
    • [20].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与方志文献[J]. 华中学术 2017(03)
    • [21].中国古代小说地域特征之显性表现[J].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 2016(00)
    • [22].简论《李公子救蛇获称心》故事的主题研究[J]. 北方文学 2016(23)
    • [23].投稿须知[J].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 2016(00)
    • [24].“必也正名乎”——李小龙《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序[J]. 励耘学刊 2017(01)
    • [25].高中生阅读古典名著有效途径的探索——选修课《中国古代小说欣赏》教学初探[J]. 课外语文 2016(13)
    • [26].探寻中国古代小说的“本然状态”与民族特征——评谭帆教授等著《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J].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14(02)
    • [27].“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三十年”专家座谈会会议综述[J].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15(01)
    • [28].论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研究的四种关系[J]. 学术月刊 2013(11)
    • [29].中国古代小说解读——中国古代小说的文学艺术价值(一)[J]. 青春岁月 2012(14)
    • [30].斑斓诡谲的艺术世界——中国古代小说赏析[J]. 高中生之友 2010(Z4)

    标签:;  ;  ;  ;  ;  ;  ;  ;  ;  ;  

    中国古代小说空间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