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直肠超声评价前列腺增生突入膀胱致膀胱出口梗阻的研究

经直肠超声评价前列腺增生突入膀胱致膀胱出口梗阻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前列腺增生症(BPH)是中老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前列腺突入膀胱是BPH的一种特殊类型。当前列腺增生严重时患者可出现一系列下尿路梗阻症状,明确判断是BPH致膀胱出口梗阻(BOO)所致还是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引起的非常重要,因为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尿流动力学被认为是诊断BOO的“金标准”,由于其侵袭性较大、费用较高,临床上尚未普遍应用,因此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价值。近来,经直肠超声由于其侵袭性小、费用低、操作简便等优点被逐渐应用于观察BOO。本研究旨在评价经直肠超声(TRUS)在BPH突入膀胱致BOO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具有下尿路症状(LUTS)且前列腺体积>30 cm3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10例,按尿流动力学指标将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梗阻组和非梗阻组,每组中按前列腺突入膀胱(IPP)程度的不同分为Ⅰ级(IPP<5 mm)、Ⅱ级(IPP在5~10 mm)、Ⅲ级(IPP>10 mm)。应用灰阶经直肠超声测得IPP的大小、IPP与前列腺纵径的比值(IPPR)及其他形态学参数,包括前列腺总体积(TPV)、移行带体积(TZV)、移行带指数(TZI)、假定圆面积比(PCAR)、内外腺前后径比(T/PA)、内外腺面积比(T/PS)等;应用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右侧前列腺尿道动脉阻力指数及左右侧内外腺交界处包膜动脉阻力指数,并分别计算尿道动脉阻力指数平均值(URI)及包膜动脉阻力指数平均值(CRI);应用尿流动力学检查仪行压力-流率曲线测得膀胱出口梗阻值(AG值)。根据AG值结果将经直肠超声所测指标做逻辑回归分析。结果:1.以AG值≥40定义为梗阻,则梗阻的共有68例,其中Ⅰ级12例、Ⅱ级25例、Ⅲ级31例;AG值<40定义为非梗阻,则非梗阻的共有42例,其中Ⅰ级32例、Ⅱ级10例。2.左右侧包膜动脉的阻力指数之间及左右侧尿道动脉的阻力指数之间差异未见显著性意义(P>0.05);IPP、IPPR、TZI、PCAR、内外腺前后径比、内外腺面积比、CRI、URI在梗阻组与非梗阻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通过逻辑回归分析,影响BOO的主要相关因素为IPPR和CRI,并建立逻辑回归方程Y=1/(1+e-Z),Z=28.432-40.962×IPPR-34.908×CRI,Y值界定为0.2,则预测BOO的阳性率87.5%,阴性率73.9%,准确率为81.8%。梗阻组中Ⅲ级的Y值明显低于Ⅰ级和Ⅱ级的Y值。结论:在经直肠超声所测众多指标中,IPPR与CRI和膀胱出口梗阻的关系更密切。通过建立逻辑回归方程, Y=1/(1+e-Z),Z=28.432-40.962×IPPR-34.908×CRI,界定Y值为0.2,预测BOO的阳性率为87.5%,阴性率为73.9%,预测BOO的准确率为81.8%,梗阻组中Ⅲ级梗阻程度较Ⅰ级和Ⅱ级重。因此,IPPR和CRI两者联合可以作为TRUS评价IPP致BOO有意义的指标,并且可以定量评价梗阻的程度。由于本研究样本量不大结论尚需进一步探讨。

论文目录

  • 一、正文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三) 前言
  • (四) 材料和方法
  • (五) 结果
  • (六) 讨论
  • (七) 结论
  • (八) 参考文献
  • 二、文献综述
  • (一) 综述
  • (二) 参考文献
  • 三、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经直肠超声评价前列腺增生突入膀胱致膀胱出口梗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