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中的重要性分析

院前急救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中的重要性分析

马依拉.阿布都热合曼米尔阿迪力.阿布都热西提

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844000

摘要:目的:探析院前急救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研究时间从2015年3月到2016年8月在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观察组则给予院前急救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急救成功率。结果:经不同的救治模式后,观察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且急救成功率远高于对照组,小组间的数据显示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急诊中给予临床路径的应用作用相对较显著,不仅缩短了救治时间,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挽救了更多患者的生命,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院前急救路径;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救;重要性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突然血流中断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除了疼痛外,患者有可能发生休克或者心衰,若不能及时的抢救,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可谓争分夺秒,每一秒都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文选取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对比研究的方式,研究其给予院前急救路径后取得了满意的成效,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研究时间从2015年3月到2016年8月在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有男性:女性=13:12,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8.5±1.7)岁;观察组有男性:女性=14:11,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8.5±1.7)岁。所有患者均排除患有精神意识障碍疾病以及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对比上述资料显示,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一致的可比性。

1.2急救方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观察组则给予院前急救路径。具体内容有:急救出诊:接到120急救电话后,首先出诊医生根据家属对患者病情的描述,对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疾病类型进行简单的评估判断,第一时间立马将图片发我们胸痛中心的微信群,一边采集病史,一边做心电图确定是否为心梗病人,快速通知相关人员,带着急救设备和药物快速出车,在出车后医护人员要及时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医生及时的指导家属要确保患者的安全,切勿盲目的进行操作,对于已确诊的患者,必要时指导其可先服用阿托伐他定钙片60mg、波立维300mg以及3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2];急救路径:接到急救通知后,接诊人员做好充分准备,备全用物、急救药品等,对危重患者可予以绿色通道治疗,患者接诊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并在第一时间立马采血,进行急诊凝血五项以及血常规检验,并给予患者持续性吸氧,可改善心肌缺血的面积,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暂时缓解疼痛,若在院前发作,需要急救医生进行电除颤以及胸外心脏按压,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到急诊科,开绿色通道再次进行心电图、心梗三项的检查,抢救医生已在胸痛中心科室等候病人,患者达到急诊科后,医生应该立马跟家属商量pci或溶栓治疗方式,家属同意后签字,然后再由医生的陪同下送到介入室[3]。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给予不同的急救措施,其临床效果不同,观察并记录各小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急救成功率。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结果均采用SPSS16.0版进行本次实验所研究的数据处理,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为抢救成功率、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以n(%)和±表示,采用x2和t检验,统计指标存在差异(P<0.05),并纳入了统计学范畴。

2结果

2.1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记录情况分析

不同的院前急救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用时都较对照组短,具有较大的差异性,P<0.0。具体分析见表1。

2.2各组患者急救成功率分析

据统计观察组25例患者急救成功24例,失败1例,急救成功率为96%;对照组25例患者急救成功19例,失败6例,急救成功率76%。两组比较x2=4.152,P值为0.041,经对比结果有差异(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类病情发展变化较快的疾病,要及时的进行救治,所以该疾病的患者抢救时间更是不容耽误,患者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严重者可能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4]。因此,在临床救治的工作中,要争分夺秒,将出诊时间和救护时间缩短会大大提高急救成功率。本文就该疾病给予院前急救干预模式主要是优化了急救操作流程,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效率的一类救治服务。急诊工作要求高,护理要求也高,通过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训练和进行不断模拟操作演练,熟悉急救流程可以大大节省急救时间,为患者救治工作争取更多的时间。院前急救路径在这方面做出了良好的表率,使急救工作显得更加的规范化、秩序化,不仅提高了急救成功率,还使更多患者重获了新生,成为急救工作学习的模板,我们要共同致力于发展急救服务工作中,来挽救更多的生命。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急诊中给予临床路径干预模式的应用作用相对较显著,不仅缩短了救治时间,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挽救了更多患者的生命,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汪业方,胥伟华,周巍.院前急救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0:109-110.

[2]黄春华.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04:667-669.

[3]张学嫦.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4:200-201.

[4]黄兵.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3,22:182-183.

标签:;  ;  ;  

院前急救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中的重要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