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生问题研究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生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生问题,是陕甘宁边区政府着力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历史和封建社会留给陕甘宁边区人民的遗产是政治腐败、经济基础薄弱、文化教育落后、社会风气闭塞、周边匪患不断、生存环境险恶。土地革命前,这里地瘠民贫,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民生一片凋敝。针对这一现状,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一面领导抗战,一面想方设法减轻人民负担,实施富民政策,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大力发展医药卫生事业,改善卫生条件,减轻人民疾患痛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教育,扫除文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积极构建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各项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措施,使边区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生活有了保障;剿除匪患,禁绝烟毒,改造二流子,解放妇女,以整肃社会环境、移风易俗,为边区人民营造了一个和谐稳定的民生环境。本文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历史背景和边区人民的生活现状入手,着重对边区的民生问题进行梳理,对党中央和边区政府为解决好民生问题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进行系统整理分析;总结抗战时期积累的各种民生建设经验;运用对比、例证等论证方法对边区民生建设成效进行深入考察。全文共有六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缘起、现实意义以及本选题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概述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生背景;第二章从边区政府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物质生活的角度详细论述边区的民生问题;第三章从建立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生产、生活等层面来探讨边区的民生问题;第四章对边区政府发展文教、卫生事业,提高群众文化水平、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保障人民健康,提高民众身体素质的情况进行了论述;第五章介绍了边区政府整肃社会环境、改良社会风气、营造和谐边区的历史事实;第六章总结了边区民生建设的成效和特点,对边区的民生建设做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总结了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在战争环境中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以及对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现状
  • 三、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与研究方法
  • 四、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生背景
  • 第一节 地理概况、自然环境及人口分布
  • 一、陕甘宁边区的地理概况
  • 二、陕甘宁边区的自然环境
  • 三、陕甘宁边区的土地面积和人口分布
  •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土地革命前的社会状况
  • 一、陕甘宁边区土地革命前的社会状况
  • 二、陕甘宁边区土地革命前的民生现状
  • 第二章 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物质生活
  • 第一节 减轻民负,保障人民生活
  • 一、减除各种税赋,增加民众收入
  • 二、减租减息,提高群众生产积极性
  • 三、开展大生产运动,增加民众收入
  • 第二节 实施富民政策,帮助群众致富
  • 一、倡导生产互助合作,提高劳动效率
  • 二、扶持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 三、推广植棉,解决军民穿衣问题
  • 四、发展农村副业,开发致富新渠道
  • 第三节 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 第三章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利益
  • 第一节 救助安置灾难民与移民
  • 一、抗战时期边区的灾荒现状
  • 二、边区赈济灾荒的政策法令
  • 三、边区赈济灾荒的措施及成效
  • 第二节 优待、救济抗属
  • 一、边区的优抗政策
  • 二、边区的优抗措施及成效
  • 第三节 关爱老幼,优抚弱残军人
  • 一、保育儿童、关爱妇女老人
  • 二、抚恤优待残疾、退伍军人
  • 第四节 保障雇工等劳动者权益
  • 一、边区保障雇工权益的政策
  • 二、边区保障雇工权益的成效
  • 第五节 开展社会保障工作的意义
  • 第四章 发展文教卫生事业,保障教育健康权益
  • 第一节 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 一、大力发展新式学校教育
  • 二、广泛开展社会教育
  • 第二节 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 一、边区的医疗卫生状况
  • 二、开展大规模群众卫生运动
  • 三、积极构建边区医疗服务体系
  • 四、推广新法接生保障妇婴健康
  • 五、破除迷信净化边区医疗环境
  • 六、发展中医药事业兴办医药合作社
  • 第三节 发展文教卫生事业的成就及评价
  • 一、边区文化教育事业成效显著
  • 二、边区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观
  • 第五章 营造和谐民生环境,树立社会新风尚
  • 第一节 清剿匪患,整肃社会环境
  • 一、边区的匪患危害
  • 二、边区的剿匪举措
  • 第二节 改造二流子,推动生产发展
  • 一、边区改造二流子的措施
  • 二、边区改造二流子的成效
  • 第三节 禁除烟毒,促进边区社会和谐
  • 一、边区禁绝鸦片的措施
  • 二、边区禁绝鸦片的成效
  • 第四节 移风易俗,提高妇女地位
  • 一、开展反缠足运动
  • 二、废止各种封建婚俗
  • 三、大力开展妇女教育
  • 第五节 整肃社会环境移风易俗评价
  • 第六章 陕甘宁边区民生建设的成效及历史评价
  •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民生建设的成效及特点
  • 一、边区民生建设的成效
  • 二、边区民生建设的特点
  •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民生建设历史评价
  • 一、边区民生建设的经验总结
  • 二、边区民生建设的不足分析
  • 三、边区民生建设的历史启示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以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J].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3(11)
    • [2].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树立的三个理念[J]. 蚌埠党校 2018(01)
    • [3].民生巨变与中国制度及治理体系的事实逻辑[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12)
    • [4].论新时代中国民生政治实践——以共建共治共享为视角[J]. 社会主义研究 2019(06)
    • [5].民生新闻:助力梦想 服务民生——浅谈江西民生广播《民生365》节目如何做好“三贴近”[J]. 声屏世界 2019(11)
    • [6].财政补足民生“短板”重在政府部门协同[J]. 中国行政管理 2019(12)
    • [7].尕楞乡着力做好民生文章[J]. 青海党的生活 2020(01)
    • [8].中国人寿广东省分公司评选第二届“感动南粤”民生保险服务专员[J]. 大社会 2019(12)
    • [9].江苏实施民生共享战略的时代背景、价值诉求及现实路径[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06)
    • [10].新时期民生新闻编辑相关策略探讨[J]. 科技传播 2020(02)
    • [11].价格争议联动化解 服务民生和谐稳定——常州价格争议调解工作拾锦[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9(09)
    • [1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的经验与启示[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3].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J]. 劳动保障世界 2020(01)
    • [14].乡村振兴背景下民生保障落实研究[J].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0(01)
    • [15].省级两会民生决策亮点多[J]. 小康 2020(05)
    • [16].新媒体时代民生新闻创新分析[J]. 中国报业 2020(03)
    • [17].民生“小新闻”折射为民“大情怀”——区县报如何做好民生新闻的几点思考[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02)
    • [18].新时期民生新闻的编辑策略[J]. 科技传播 2020(03)
    • [19].抗击疫情 保障民生[J]. 四川劳动保障 2020(02)
    • [20].“代表通道”:建发展之言 应民生之问[J]. 人大建设 2020(02)
    • [21].电视台民生新闻的采访策略探讨[J]. 记者摇篮 2020(03)
    • [22].以民生问题为基础的新闻编辑工作途径分析[J]. 电视技术 2019(17)
    • [23].百年为民生[J]. 国企管理 2019(23)
    • [24].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民生保障制度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J]. 河南农业 2020(09)
    • [25].大数据时代民生档案资源建设研究[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20(02)
    • [26].如何做好新时代民生新闻的编辑[J]. 记者摇篮 2020(04)
    • [27].报纸民生新闻的采访与创作中的“情”与“理”[J]. 传媒论坛 2020(09)
    • [28].3G/4G技术在民生新闻直播中的应用探讨[J]. 甘肃科技 2020(07)
    • [29].民生保障:衡量制度优劣与治理效能的重要标准[J]. 中国社会保障 2020(02)
    • [30].新时代民生保障制度的类型转向及特征[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03)

    标签:;  ;  ;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生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