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血清标记物与不稳定动脉硬化斑块关系及药物干预研究

炎症血清标记物与不稳定动脉硬化斑块关系及药物干预研究

论文题目: 炎症血清标记物与不稳定动脉硬化斑块关系及药物干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内科

作者: 程文立

导师: 柯元南,王瑛,孙瑞娟

关键词: 不稳定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基质金属蛋白酶,细胞间粘附分子,脐静脉内皮细胞

文献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炎症血清标记物与不稳定动脉硬化斑块关系及药物干预研究 [目的] 1.研究降压药物(福辛普利、尼群地平和美托洛尔)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涡流剪切应力诱导内皮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探讨降压药物血管保护机制。2.研究炎症是否是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相关的本质。3.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福辛普利、尼群地平、美托洛尔降压以外的血管保护作用是否有差别。 [方法] 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20ug/ml)及不同浓度的福辛普利、美托洛尔(1×10-7mol/L,5×10-7mol/L,1×10-6mol/L,5×10-6mol/L,1×10-5mol/L,5×10-5mol/L,1×10-4mol/L,5×10-4mol/L,1×10-3mol/L,5×10-3mol/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12小时、24小时,采用ELISA的方法测定MMP9、工CAM-1的蛋白含量。2.采用涡流剪切条件、层流剪切条件以及不同浓度福辛普利、美托洛尔(1×10-7mol/L,5×10-7mol/L,1×10-6mol/L,5×10-6mol/L,1×10-5mol/L,5×10-5mol/L,1×10-4mol/L,5×10-4mol/L,1×10-3mol/L,5×10-3mol/L)干预条件下,进行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12小时、24小时,采用Westem blot的方法测定MMP9的表达,RT-PCR的方法测定其mRNA的表达。3.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92例)、稳定性心绞痛(97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健康者(40例)为对照,测定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中内膜(IMT)厚度、记录颈动脉复杂斑块情况、测定MMP9、高敏度C反应蛋白(Hs-CRP)及ICAM-1的表达,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炎症血清标记物与不稳定性斑块的关

论文目录:

缩略语表

摘要

前言

论文正文

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福辛普利、美托洛尔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内皮细胞表达MMP9、ICAM-1的影响

第二部分 福辛普利、美托洛尔对剪切应力诱导内皮细胞表达MMP9的影响

第二部分 炎性因子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第四部分 福辛普利、尼群地平及美托洛尔对原发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结论

综述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10-13

相关论文

  • [1].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发生机制、检测方法和干预措施的研究[D]. 张蕾.山东大学2008
  • [2].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研究[D]. 韩轶鹏.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
  • [3].炎症标志物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D]. 马丽萍.第二军医大学2002
  • [4].大蒜素对动脉粥样硬化班块稳定的机制研究[D]. 鞠镐.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 [5].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研究[D]. 陈文强.山东大学2004
  • [6].内皮功能、炎症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变化及阿司匹林的预防作用[D]. 黄广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
  • [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hs-CRP、CD105关系的研究[D]. 崔松.第三军医大学2006
  • [8].中老年自然人群中高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斑块性质的关系[D]. 康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 [9].中老年自然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现况调查暨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D]. 吕敏.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
  • [10].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药物干预研究[D]. 周新福.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

标签:;  ;  ;  ;  ;  

炎症血清标记物与不稳定动脉硬化斑块关系及药物干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