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作家”与日本传统工艺文化的现代转型 ——兼与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转型比较

“工艺作家”与日本传统工艺文化的现代转型 ——兼与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转型比较

论文摘要

随着全球现代化、产业化、商业化大趋势的冲击,传统工艺文化的现代转型问题日益被重视起来,人们开始寻找不是将其以“遗产”或“文物”的方式保存于记忆和博物馆中,而是以“产业”为依托,使其成为一种永葆生命活力并与时俱进的“活态”工艺文化。怎样保护和传承具有民族特点的传统工艺,并使它逐步融合于现代文明又得以健康转型和发展的问题,长久以来是不少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的国家在迈向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严肃课题。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中日两国“工艺作家”性质、地位,以及“工艺作家”群的孕生条件、自发觉醒的动力、对工艺转型的作为、对传统工艺文化现代转型带来影响与价值等多方面探讨,以及通过对现代日本“工艺作家”群的构成成分及工艺文化性质倾向进行梳理归纳,来探究日本各个“工艺作家”群体的创作思想和现代工艺转型和发展状况,找到支撑传统工艺文化现代转型的人为要素。本文从中日传统工艺文化向现代转型这两个方向进行纵向研究,分析异同,汲取日本方面可取的经验,完善我国传统工艺文化现代转型机制,为中国现代工艺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找出中国工艺文化现代发展过程中存在和面临的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 1.2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提要
  • 1.3 本文研究的“传统工艺文化”范畴
  • 第2章 日本传统工艺文化的现代转型
  • 2.1 “美术”的诞生和“工艺”概念的形成
  • 2.1.1 “美术”概念的形成
  • 2.1.2 “美术”的成立以及其后“工艺”概念的形成
  • 2.1.3 明治20 年代的“工艺”概念的变迁与其支持者
  • 2.2 日本近现代“工艺”概念的变迁及转型
  • 2.2.1 工艺的纯粹美术化
  • 2.2.2 传统工艺的开展
  • 2.2.3 民艺运动与民艺思想
  • 2.2.4 生活工艺的登场和开展
  • 2.2.5 文化遗产保护法令的制定
  • 2.2.6 现代转型的基石——“传产法”和“传产协会”
  • 第3章 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现代转型
  • 3.1 中国近代“工艺”概念演变
  • 3.1.1 “工艺”的现代意义
  • 3.1.2 “美术”概念的起源与含义
  • 3.1.3 工艺美术与设计艺术
  • 3.2 19 世纪末至20 世纪30 年代的中国工艺美术(鸦片战争-侵华战争)
  • 3.2.1 南洋劝业会和巴拿马博览会
  • 3.2.2 近代工艺美术教育家
  • 3.2.3 近代工艺美术家
  • 3.3 战争时期中国的工艺美术(1938-1949)
  • 3.3.1 特殊时期手工业的重要意义
  • 3.3.2 国统区大后方的手工业
  • 3.3.3 解放区的手工业和传统工艺美术
  • 3.4 解放后中国的工艺美术(1949-1976)
  • 3.5 21 世纪中国工艺文化的发展趋向
  • 第4章 中日现代转型中的关键因素比较
  • 4.1 从现代工艺大展纵观中日传统工艺现代转型
  • 4.2 日本传统工艺文化的现代转型的中坚——工艺作家
  • 4.2.1 近代工艺作家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 4.2.2 工艺作家对日本传统工艺文化向现代转型的作用
  • 4.2.3 日本近代工艺作家的团体和代表作家
  • 4.2.3.1 “美术工艺”与日展
  • 4.2.3.2 “传统工艺”与“人间国宝”
  • 4.2.3.3 “生活工艺”与设计
  • 4.2.3.4 “前卫工艺”与现代美术
  • 4.2.4 从“职人”到“工艺作家”
  • 4.2.5 工艺作家自觉性的苏醒
  • 4.3 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现代转型的关键——工艺美术大师及工艺作家群体
  • 4.3.1 当代语境下中国工艺文化的窘境
  • 4.3.2 缺乏工艺作家群体的中国
  • 4.3.3 工艺美术大师的社会担当
  • 4.3.4 现代艺术家在中国工艺文化的现代转型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 第5章 中日工艺文化现代转型的深层因素比较及中国传统工艺转型趋势研究
  • 5.1 中日近现代“工艺”概念的社会基础与思想意识比较
  • 5.1.1 日本“工艺”概念的社会基础
  • 5.1.1.1 “工艺”与“美术”
  • 5.1.1.2 “工艺”与“工业”
  • 5.1.2 中国“工艺”概念的社会基础
  • 5.1.2.1 “工艺”和“美术”
  • 5.1.2.2 “工艺美术”的概念混淆
  • 5.2 中日实学文化深层因素的异同
  • 5.2.1 日本实学对传统工艺文化现代化转型的影响
  • 5.2.2 中国实学与传统工艺文化现代转型的关系
  • 5.3 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先现代转型的新起点
  • 5.3.1 “活态”发展与工艺作家对中国特殊国情的帮助
  • 5.3.2 中国传统工艺文化产业的现状和问题点
  • 5.3.3 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现代转型的再飞跃——作为一种生产活力而存在
  • 5.3.4 对工艺作家群的要求和期许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传统工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03)
    • [2].浅析《工艺文化》——谈对中国传统生活器具的认识[J]. 设计 2017(01)
    • [3].产业化下广府传统工艺文化的创新思路及策略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16(07)
    • [4].文化创意产业语境下湖南浏阳非遗夏布工艺文化的产业价值研究[J]. 产业科技创新 2019(21)
    • [5].毛南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源的保护[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10)
    • [6].论工艺文化与现代文明[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 [7].论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J]. 民族论坛 2010(06)
    • [8].苗族刺绣工艺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路径探讨[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0(09)
    • [9].非遗鲁绣工艺文化的艺术特色与传承[J].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04)
    • [10].论染织在极繁主义作品《出岫》中的工艺文化研究[J]. 艺术品鉴 2020(02)
    • [11].日本竹工艺文化概观[J]. 世界竹藤通讯 2011(02)
    • [12].土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源的保护[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05)
    • [13].中国原始工艺文化区域性特征初探[J]. 史学月刊 2008(08)
    • [14].技艺生活与女性生存轨迹“演变”——西南“六山六水”地区民族女性传统工艺文化研究[J]. 长江丛刊 2020(21)
    • [15].发掘工艺 展现文化 记“台湾工艺文化园区”[J]. 上海工艺美术 2011(01)
    • [16].东阳市蔡宅村竹编工艺文化及其保护研究[J]. 大众文艺 2019(17)
    • [17].南陵十兽灯工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探析[J]. 文化月刊 2020(11)
    • [18].论苗族刺绣工艺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 [19].两岸三地联手打造中国工艺美术航母——中国工艺文化城开创商业先河树立行业标杆[J]. 玩具世界 2010(06)
    • [20].客家工艺文化产业创新与再造之研究[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 [21].论工艺文化的特性与内涵[J]. 内蒙古艺术 2009(02)
    • [22].传统工艺文化与德育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4)
    • [23].韩国工艺文化访华团来杭考察纪要[J]. 浙江工艺美术 2008(02)
    • [24].传统工艺文化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J]. 艺术科技 2014(03)
    • [25].浅析《天工开物》的工艺美术思想——兼论其对明代工艺文化的影响[J]. 天工 2016(03)
    • [26].苗侗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以贵州黔东南苗侗民族传统工艺文化为例[J]. 戏剧之家 2017(06)
    • [27].用与美:传统民艺的再生之本——品读《工艺文化》的思考[J]. 中国图书评论 2019(09)
    • [28].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文化传承调查研究[J]. 大众文艺 2017(09)
    • [29].服装定制:复兴传统工艺文化的另类视角 谈传统工艺文化对定制设计的影响[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 2014(04)
    • [30].两岸工艺界的盛会 2013年两岸工艺文化论坛与交流纪实[J]. 上海工艺美术 2013(03)

    标签:;  ;  ;  ;  ;  

    “工艺作家”与日本传统工艺文化的现代转型 ——兼与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转型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