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物质及其受体的表达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P物质及其受体的表达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P 物质(substance P,SP)及其受体(substance P receptor,SPR)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探讨IBS 的发病机理。方法:临床症状符合罗马II 标准的IBS 患者40 名,其中腹泻型组(20例)和便秘型组(20 例),无症状对照者15 名。所有患者结肠镜和病理未发现结肠粘膜有病理性变化,结肠镜检查取乙状结肠处粘膜组织,进行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和SPR mRNA 原位杂交分析;并随机加取其中8 例患者乙状结肠处组织观察结肠粘膜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统计分析SP 与SPR 在腹泻型和便秘型IBS 患者肠粘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结肠粘膜层SP 的表达:SP 的表达主要位于结肠粘膜上皮细胞、肠腺体细胞,粘膜固有层的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SP 免疫阳性纤维等处。腹泻型IBS 组、便秘型IBS 组及对照组患者SP 的表达强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两两比较,腹泻型IBS 组SP 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7),而便秘型IBS 患者SP 表达与对照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粘膜固有层的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SP 免疫阳性纤维等处的表达明显高于粘膜上皮细胞及腺体细胞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7);腹泻型IBS 组SP 表达显著强于便秘型IBS 组(P<0.017)。便秘型IBS 组结肠粘膜结缔组织SP 表达显著强于上皮细胞和腺细胞(P<0.017)。②结肠粘膜SPR mRNA 表达情况:腹泻型IBS 组、便秘型IBS 组及对照组SPR mRNA 的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两两比较,在腹泻型IBS 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及便秘型IBS 组(P<0.017),而便秘型IBS 组表达显著弱于对照组(P<0.017)。③电镜观察发现腹泻型IBS 患者结肠粘膜上皮细胞膜完整,细胞形态无异常,粘膜中杯状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和神经内泌细胞的超微结构均可见大量的分泌颗粒、空泡、粗面内质网等,呈现功能活跃和分泌旺盛状态。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参苓白术散在腹泻型肠易激惹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 2014(20)
    • [2].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22)
    • [3].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68例[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04)
    • [4].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24例[J]. 江西中医药 2011(03)
    • [5].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与抑郁和焦虑状态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12)
    • [6].中药联合内镜治疗腹泻型大肠息肉的研究[J]. 光明中医 2016(14)
    • [7].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12)
    • [8].小青龙汤加味治疗腹泻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6例[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1(12)
    • [9].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诱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 2015(12)
    • [10].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3(17)
    • [11].39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表达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01)
    • [12].二术煎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 2008(07)
    • [13].理中汤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腹泻型胃肠功能紊乱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20(14)
    • [14].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相关危险因素[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4(07)
    • [15].黛力新治疗无明显精神症状的腹泻型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30例[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07)
    • [16].固肠止泻丸联合黛力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02)
    • [17].曲美布汀联合谷维素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 2016(06)
    • [18].理中丸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观察[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5(05)
    • [19].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80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0(03)
    • [20].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 2015(17)
    • [21].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13(02)
    • [22].固肠止泻丸治疗腹泻型肠道易激综合症临床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13(17)
    • [23].中药灌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疗效观察[J]. 中医药导报 2012(01)
    • [24].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03)
    • [25].益生菌制剂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防治作用[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04)
    • [26].点灸特定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 2009(02)
    • [27].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28)
    • [28].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地衣芽孢杆菌治疗腹泻型IBS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04)
    • [29].艾灸及穴位贴敷联合思密达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病人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 护理研究 2013(03)
    • [30].中医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进展[J]. 中国保健营养 2012(08)

    标签:;  ;  ;  ;  ;  

    P物质及其受体的表达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