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网论文-陈棋

向量网论文-陈棋

导读:本文包含了向量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路由方法,层次路由,多径寻由

向量网论文文献综述

陈棋[1](2019)在《向量网分层递归的最优化多径路由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路由问题是网络的核心问题之一,采用什么路由方法对于网络有着重要的影响。设计一种效率高、适用性强的路由算法一直是网络通信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对于规模比较小的网络,目前有比较成熟的路由方案,比如OSPF和RIP等协议,但是它们无法用于大型网络。目前的IP网采用BGP来解决大型网络互联问题,但是IP网自身具有无连接、最短路径寻由等特性,IP网技术虽然成熟,但是其自身的一些缺点一直没有被解决,比如路由收敛慢、只提供单路径等。业界研究结果表明,解决大型网络寻由的关键是运用网络分层路由技术。结合新型网络向量网(Vector Network,VN)特点的网络路由体系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新的合理又高效的解决思路。网络路由主要分为网络拓扑的表示方法、网络拓扑获取以及根据网络拓扑进行选路,结合向量网技术、运用分层和递归的思想缩小寻由规模的分层路由算法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基于向量网的一种层次递归的拓扑结构表示方法,可以将平面的物理网络拓扑表示为分层的网络架构,实现链路和节点的聚合,能够简化网络拓扑表示,并且为路由算法的设计提供支撑。(2)根据向量网的特点,设计了向量网的路径格式、对等组内的域内路由算法、多路径的获取方法、多条路径之间重合度的判断方法。基于上述工作提出了一种运用分层递归最优化思想的分层路由算法。该方法降低了大型网络路由的计算复杂度,理论上计算复杂度从原来的N2降低为N*logN,可显着提高路由效率;而且该方法不仅能够寻找到一个网络拓扑中两个节点之间的最佳路径,而且能够找到多条和最佳路径相对独立的备选路径,从而能够提升网络的可靠性。(3)在PyCharm平台下,基于Python 3.6对上述的拓扑结构表示方法和路由算法进行了编程实现,并且设计了实验方案,对算法进行了实验仿真,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能够有效地运用于不同规模的网络路由。路由算法是否优秀也严重影响网络整体性能是否优秀。本文提出的分层递归最优化的多径路由算法适用于一种新型网络体系,即向量网。分层的路由架构使得网络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支持大规模网络,并且能够降低路由的计算复杂度。(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30)

白晓丹[2](2019)在《面向向量网的递归路由方法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IP网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IP地址资源耗尽、路由表急速膨胀、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等,这些导致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急速下降。增加成本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但这会导致网络资源效率低,用户费用高,从而使网络性价比很低。与此同时,网络中新兴业务的发展和新型应用的出现对网络提供带宽的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国际电信联盟提出下一代网络的概念来解决这些问题,向量网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它符合下一代网络的要求,是一种新型的轻连接网络。它具有易于实现、多路径、有连接和良好的可扩展性等优点。路由是一个网络的核心功能,路由的好坏往往决定了网络性能的优劣。因此,设计一种适用于向量网的路由方法对于向量网的实现以及应用至关重要。本文应向量网研究需求,在向量网多年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面向向量网的递归路由方法。它是在分层组织的网络上实施的路由方式,其优点有:可扩展性好,有效解决大规模网络路由问题;可高效实现多路径路由,支持并行多路径传输,从而均衡网络流量,提高网络利用率;有连接,提供QoS支持,提高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实现简单且成本低,易于普及。围绕向量网递归路由,重点研究叁部分内容:向量网路由架构、递归路由和向量连接,每部分内容包括设计和实现两部分工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路由架构,给出两种向量网节点位置标识的格式,定义每个字段的含义和作用以及其应用场景。(2)设计递归路由过程,定义递归路由中四种信令包的交互过程。根据递归路由特点,设计出四种路径表示格式,并明确它们各自的应用场景。明确递归路由过程中的路径拼接和路径筛选的概念,并提出具体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对递归路由和IP网路由方式进行比较。(3)根据向量连接的定义,设计建立向量连接和挂断向量连接的过程,明确建立向量连接中四种信令包交互过程,并设计出建立连接的端状态机。(4)设计实现递归路由的方案,通过编程实现向量网路由架构建立、递归路由和向量连接叁部分内容。最后,本文通过在Linux平台进行C语言编程,搭建一个网络的实际路由架构,并实现递归路由过程和向量连接过程,验证递归路由设计和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17)

赵建光[3](2019)在《基于向量网的软件定义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作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广泛应用在航空、军事、反恐、救灾、环境、工业、医疗及家居等领域,然而大部分WSN专网专用,普适性较差,在WSN架构、效率、能耗方面有很大改进空间。已构建的网络多用于完成特定的任务,如需完成另一任务,就需要重新部署一个全新网络,造成网络底层物理设备复用率低,WSN资源浪费,网络通用性和多任务性差。另一方面,对于单个WSN节点,能量供给、计算和存储资源有限,需要提高节点使用寿命,降低节点功耗。由于单个WSN节点的资源受限性,网络必须平衡负载,延长单个节点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整个网络寿命。本文将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及向量网(Vector Nerwork,VN)相关技术引入到WSN领域,在向量网架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SDN的WSN网络(VN-based WSN,VN-WSN)架构,分离数据面、控制面和管理面。参照向量地址定义,设计了向量转发算法、多路径传输机制及路径恢复算法。提出了基于SDN和VN技术的VN-WSN构建算法及基于向量转发的源端数据转发策略,并对构建的模型进行分析,对提出的算法进行实验仿真。基于SDN和VN技术部署VN-WSN,使端系统和通信网络可编程,实现一个VN-WSN网络可提供多种应用业务服务,从而共享网络资源。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SDN和向量网技术的WSN网络架构,即VN-WSN。网络架构主要由解耦的数据面和控制面构成,数据面由传感器节点执行,依据控制策略进行数据转发。控制面由分布式的控制器执行,负责网络拓扑维护及管理等工作,如拓扑发现、多路径路由等。优化网络地址,引入多标识,采用向量网叁标识架构:身份标识/位置标识/路径标识。实现从IP网单标识(IP地址,既是身份标识和位置标识,也代表路径标识),到移动网络双标识(身份/位置),再到向量网(身份/位置/路径)的叁标识架构。通过解耦网络地址,优化网络架构,从而达到提高网络性能及网络扩展性的目的。(2)提出了基于向量地址的WSN数据转发策略。该策略中,将WSN的每个节点的所有当前无线链路出口进行局部编码(称为分量),这样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路径信息就由一系列的编码构成,我们称其为向量地址。在无需网内数据处理的场景下,主叫节点向控制器请求向量地址,控制器生成向量地址返回主叫节点,节点收到后存储该向量地址,每次转发从向量地址中分离一个分量,并把数据包送到该分量所对应的出端口上,中间的转发节点不存储任何路径有关的信息。在需要网内数据处理的场景下,与上述工作过程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处理节点存储下一跳向量地址,多个向量地址接力完成转发,并进行网内数据融合。实验中,在同一应用场景下,分别采用现有WSN转发策略与向量地址转发策略,结果表明向量地址转发策略能节省更多的查表时间,节省能量,与FLOODING相比能耗降低89.15%,与GOSSIP相比能耗降低46.25%。(3)提出了基于向量地址的多路径传输机制及路径恢复算法。无线通信信号不稳定,WSN网络拓扑变化频繁,网络动态性强,单一的路径转发难以提供高的服务质量。本文提出了基于向量地址的端对端多路径传输机制及路径恢复算法,虽然单个路径不能连续保证网络连接,但是多条路径一起可以高可靠地提供网络连接。在该方法中,主叫申请和存储多条相对独立的通信路径,并按照路径代价排序待用。转发时,选择最优的一条路径之向量地址,按照向量转发机制转发,如果转发失败,启动路径恢复算法,选择备用路径进行数据转发。备用路径的切换速度独立于控制面的路由速度,所以可以实现端对端的快速路径切换,这样在较低的路由收敛速度的条件下,仍然可以实现“低时延高可靠”通信的目的。实验中,选择了路径最优的十条路径作为备选路径,分别对不同跳数下的路径恢复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的性能显着改善。(4)提出了基于向量转发的源端查表数据转发策略。SDN-WISE每次数据转发都必须查表,造成WSN节点资源过度耗费,本文提出了基于向量转发的源端查表数据转发策略,最优状态下每个数据包只在源端查表一次,中间转发节点完全不用查表,即可完成数据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传输,有效节约了WSN节点资源。通过实验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与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其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4-01)

王增森[4](2018)在《基于向量网的OpenStack网络扩展模型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虚拟化解决方案,可以将现有的计算、存储和网络等物理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资源池并以弹性的、即时的方式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其中,OpenStack作为一种开源的云计算管理平台,在各大厂商的支持下得以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公有云和私有云中的领先者。但是,随着终端设备的不断增加,数据的规模越来越大,云数据中心内部网络呈现出东西向流量集中、业务流量多变、端到端的时延较低等特性。而传统的IP网在这种资源密集型的网络条件下,具有路由收敛慢、不支持多路径传输等问题,因此难以满足当前云计算网络流量传输的需求。向量网技术是在总结下一代网络体系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网络架构,基于向量地址可建立向量连接,具有无限可扩展性、支持多路径传输等优势。因此,本文针对OpenStack云数据中心的物理网络和虚拟网络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将向量网技术融入到OpenStack的网络体系中,扩展了网络功能,为提高云计算网络性能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主要创新和工作如下:(1)在OpenStack云数据中心的物理网络层面,本论文基于向量网融合模型设计了一种脊椎型网络部署方法,该方法不仅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实现成本更低,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向量网多路径传输的能力,降低能耗。(2)在OpenStack云计算管理平台的虚拟网络层面,本论文基于向量驱动程序设计实现了一种新型虚拟网络模型(Vnet),该模型支持多路径传输,降低处理时延,提高了云网络的可靠性。(3)通过对OpenStack的物理网络和虚拟网络进行向量化的改进,在OpenStack系统中真正实现了虚拟机之间的向量通信,从而完成了向量网和OpenStack的融合,搭建了相关实验平台并进行了相关实验验证。向量网技术在云网络中的应用,不仅为OpenStack的网络服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而且对向量网络的实际应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5-31)

廖伟辰[5](2018)在《基于向量网的层次拓扑收集方法的递归设计和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路由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设计一种扩展性好、效率高的路由机制,一直是网络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网络路由包括网络拓扑的表达、获取和选路,本论文集中研究前两个内容。目前针对IP网的网络路由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是由于IP的无连接、最短路径路由等特性,一些弊端一直没有很好地被解决,例如路由收敛慢、只能提供单路径等。与此同时,结合向量网(VectorNetwork,VN)特点的网络路由体系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而在这个路由体系中拓扑的表达和获取是基础和重点的部分,针对这一部分,本文提出了一种层次拓扑架构,该架构与VN结合,可以部署扩展性好、效率高的大型网络系统,此外也可以用来改进现有网络的路由架构,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基于向量网的一种层次拓扑架构的表示方法,并设计了相关的节点、链路的数据结构,可将平面物理网络拓扑表示为层次的网络架构,为分层路由提供基础、减小路由计算复杂度。(2)提出了基于向量网的一种自组织收集网络拓扑信息、生成层次拓扑架构的方法,并设计了相关信令格式和内容。其自组织并行收集拓扑的特性,可较大程度地降低生成层次拓扑架构的复杂性。(3)在Linux系统下,用C语言实现了能验证所提出的层次拓扑架构表示及自组织收集方法有效性的程序。本文所提出的层次拓扑收集方法具有不需要信令广播、递归实现、可适用于不对称的单向链路网络等优点,为多路径层次路由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2)

刘书召[6](2018)在《面向向量网的Linux网络认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人们对网络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所以各种新型网络技术相继被研发。向量网就是在该背景下被研发出的新型网络架构之一,相比于其他的网络,它在可扩展性,QoS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接入认证体系在任何一个网络中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网络的安全性,也关系到网络QoS等网络功能的实现。向量网与现有网络一样,都面对着网络安全的威胁和网络接入控制的问题。向量网作为一种新型网络必须要有高可靠的安全性,因此,为向量网设计一个合理高效,使用便捷的网络接入认证架构体系,从源头解决向量网的安全问题和对接入网络的设备进行一致的控制和管理,对向量网具有重要的意义。每种网络的认证必须要符合该网络的具体要求,所以向量网的接入认证必须要符合向量网的全部特性。本论文的目的是为新型的向量网设计一套合理、高效和严格的网络接入认证体系,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一种针对向量网的面向对象、分层次的认证架构,为设计和实现向量网递归的接入认证系统提供了基础。(2)设计向量网接入认证系统的具体方案。整个接入认证系统分为驱动接入认证和用户接入认证。通过对802.1X协议进行扩展研究,根据EAP报文设计出驱动认证的数据结构,并通过Linux内核编程设计出驱动接入认证方案。根据LDAP协议设计出用户接入认证方案。(3)通过Linux网络内核编程并搭建实验环境对向量网驱动认证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在Redhat操作系统中利用OpenLDAP和Berkeley DB对用户接入认证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该接入认证设计方案可以为向量网实现高可靠的接入控制,并为向量网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2)

于杰[7](2018)在《向量网接入认证体系架构及在网络计费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网络发展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了。现有的IP网发展成熟,使用广泛,但是其无连接和最短路径路由特征,使IP网在安全和提供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方面遇到困难。IP地址紧张的问题也开始凸显,而向量网是一种新型的轻连接网络,相比IP网具有保证QoS,可无限扩展等优势。向量网包括尽力而为和保证QoS两种服务类型,后者要求非常严格的接入认证,不但要求使用便捷,安全可靠,而且要求保护用户隐私,防止被黑客追踪。而现有的IP网的接入认证模式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向量网严格的接入控制。因此,本文根据向量网安全需求和向量网终端结构特性提出了向量网接入认证体系架构,设计了具有递归性和高安全性的向量网接入认证方案,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认证方案,承担不同的责任。按认证阶段顺序包括向量网驱动认证、机器节点认证和用户认证。主要工作如下四部分:(1)向量网驱动认证的设计是基于802.1x协议的改进,采用了数字证书机制,实现了双向认证和秘钥协商。最终,在omnet++的仿真环境中搭建网络拓扑,实现了驱动认证的过程并抓包分析认证信息。(2)机器节点认证采用OpenLDAP目录服务协议,在linux系统平台下实现了LDAP服务器的配置和客户端的登陆认证。(3)用户认证的设计采用基于身份识别的签名方案,本文设计安全的算法,实现了用户的隐私保护,并用java语言实现了签名认证算法。(4)最后基于接入认证的结果应用,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网络计费上报和备份方案,使得计费结果统计上报更加便捷和节约网络带宽资源,同时网络认证主体是网络计费的承担着,认证结果可防止抵赖并追溯责任,维护运营商和用户的利益。同时,相比IP网,向量网是多路径传输的,认证客体之间可以保持多路径的联系,可靠,简洁,开销少,尤其在多变的无线环境中,为认证进行的通信数据和信令很少,难以捕捉攻击。又因向量地址特殊性,向量网中认证信息被截获后黑客不能查到信息来源,提高了网络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3-05)

宋利帅[8](2017)在《物理网络芯片与FPGA结合的向量网交换机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汲取现有网络中的优秀技术,改进当前网络的性能,构建出一种可无限扩展且高可靠性的网络架构,本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网络体系架构一向量网。向量网(VectorNetwork)实现了数据面与控制面的分离,在数据面中,转发设备只需转发接收的数据包,在控制面中,转发设备则需要负责路由信息的收集与数据链路维护等工作,与传统以太网交换机相比其大大降低了向量交换转发设备的成本与复杂性。向量网交换机便是工作在向量网数据面上的转发设备,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解析数据包,再将数据包转发。而向量网控制面的工作则由其他设备来承担,通常为计算机,这样就将数据面与控制面分离,在向量网交换机中控制面的功能越少越好,从而简化 VS(Vector Switch)。向量网交换机的设计工作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硬件电路设计;二是FPGA硬件编程设计。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完成第一项工作,即向量网交换机的硬件设计与制作。其中包括以下具体工作:(1)设计一套物理网络芯片与FPGA相结合的向量网交换机的实现方案。根据向量网交换机的设计目标,结合以往向量网交换机的硬件系统方案,完成方案的设计。该方案中主要设计包括:MAC模块与PHY模块主要芯片选型与周边电路的设计、电源模块与RJ45模块的选择与电路设计以及向量网交换机中各个模块间接口类型的选择与设计等。完成了向量网交换机的电路原理图的设计;(2)完成向量网硬件交换机的制作。根据实现链路层功能的FPGA芯片XC3S1400A与PHY模块中BCM5464SR芯片以及其他芯片的电气要求,通过具体的分层、布局、布线工作,完成PCB的绘制与电路板的制作;(3)完成向量网交换机硬件系统的调试与测试。通过边焊边调的方法,逐步测试硬件系统各模块功能,保证电路板上的各模块可以正常地实现其电气功能。设计向量网交换机硬件系统测试方案,通过叁种回环测试的方法验证硬件系统的工作状态与功能,验证了向量网交换机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完成了向量网交换机的实现工作。(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3)

王凯[9](2017)在《多转发级别的向量网硬件交换机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用户的大规模增加,现有网络体系在资源控制、QoS、网络安全等方面难以满足网络用户的应用需求,这使得对新型网络体系架构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向量网是一种新型网络体系架构,它以向量地址和向量交换为基础,实现了交换节点简单、轻量向量连接、保证QoS、内在可信、向量地址无限可扩展等优势,并通过将控制面和传输面分离开来,减少传输面路由信息收集、更新、维护等工作,提高了数据转发的能力。本论文设计的向量网硬件交换机的主要功能是解析向量地址,转发数据包;支持部分向量网信令,处理少量控制面信息。该硬件交换机的数据处理过程快,资源利用率高。本文根据向量网理论体系,具体做了如下的设计和实现:1.提出一种向量网硬件交换机功能的改进设计方案,实现多级别数据包缓存处理及相关调度算法,多级别数据包解析转发及相关调度算法,使向量交换机可以支持多级别QoS机制;2.在ISE环境,用Verilog语言实现了一种向量网硬件交换机,包括数据包格式的预处理模块,数据转发处理模块,信令支持模块,输出控制模块等,并实验测试了相应功能;3.在NetFPGA开发板上验证了各个模块功能,结果表明可以满足向Xilinx Spartan-3A系统XC3S1400A芯片移植的要求。通过对向量网硬件交换机的设计和实现,并移植于低成本芯片,达到低成本实现1Gbps转发速率的目的,为向量网的进一步部署和应用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1)

李林阳,吕志平,崔阳,王宇谱,吕浩[10](2016)在《大规模GNSS基线向量网抗差并行贝叶斯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规模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基线向量网平差的特点,在IGGⅢ方案的基础上,基于不同降权效率的双因子等价权的改进模型,比较了并行编程方法及环境的适应性,提出了基于多任务划分与处理的并行计算流程,实现了相关观测抗差贝叶斯估计的并行计算。实验采用IGS全网的数据,结果表明,相关抗差并行贝叶斯估计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坐标参数的先验信息,有效抵制基线向量异常误差的影响,而且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硬件平台,显着提高抗差计算效率。(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6年10期)

向量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IP网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IP地址资源耗尽、路由表急速膨胀、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等,这些导致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急速下降。增加成本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但这会导致网络资源效率低,用户费用高,从而使网络性价比很低。与此同时,网络中新兴业务的发展和新型应用的出现对网络提供带宽的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国际电信联盟提出下一代网络的概念来解决这些问题,向量网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它符合下一代网络的要求,是一种新型的轻连接网络。它具有易于实现、多路径、有连接和良好的可扩展性等优点。路由是一个网络的核心功能,路由的好坏往往决定了网络性能的优劣。因此,设计一种适用于向量网的路由方法对于向量网的实现以及应用至关重要。本文应向量网研究需求,在向量网多年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面向向量网的递归路由方法。它是在分层组织的网络上实施的路由方式,其优点有:可扩展性好,有效解决大规模网络路由问题;可高效实现多路径路由,支持并行多路径传输,从而均衡网络流量,提高网络利用率;有连接,提供QoS支持,提高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实现简单且成本低,易于普及。围绕向量网递归路由,重点研究叁部分内容:向量网路由架构、递归路由和向量连接,每部分内容包括设计和实现两部分工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路由架构,给出两种向量网节点位置标识的格式,定义每个字段的含义和作用以及其应用场景。(2)设计递归路由过程,定义递归路由中四种信令包的交互过程。根据递归路由特点,设计出四种路径表示格式,并明确它们各自的应用场景。明确递归路由过程中的路径拼接和路径筛选的概念,并提出具体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对递归路由和IP网路由方式进行比较。(3)根据向量连接的定义,设计建立向量连接和挂断向量连接的过程,明确建立向量连接中四种信令包交互过程,并设计出建立连接的端状态机。(4)设计实现递归路由的方案,通过编程实现向量网路由架构建立、递归路由和向量连接叁部分内容。最后,本文通过在Linux平台进行C语言编程,搭建一个网络的实际路由架构,并实现递归路由过程和向量连接过程,验证递归路由设计和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向量网论文参考文献

[1].陈棋.向量网分层递归的最优化多径路由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2].白晓丹.面向向量网的递归路由方法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9

[3].赵建光.基于向量网的软件定义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4].王增森.基于向量网的OpenStack网络扩展模型及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8

[5].廖伟辰.基于向量网的层次拓扑收集方法的递归设计和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8

[6].刘书召.面向向量网的Linux网络认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7].于杰.向量网接入认证体系架构及在网络计费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8

[8].宋利帅.物理网络芯片与FPGA结合的向量网交换机的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7

[9].王凯.多转发级别的向量网硬件交换机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7

[10].李林阳,吕志平,崔阳,王宇谱,吕浩.大规模GNSS基线向量网抗差并行贝叶斯估计[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6

标签:;  ;  ;  ;  

向量网论文-陈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