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粳交偏型恢复系农艺性状及米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籼粳交偏型恢复系农艺性状及米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论文摘要

2008年用6个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作为父本,与6个三系不育系按6×6不完全双列杂交共组配36个杂交组合,考查了每个杂交组合的株高、穗数、单穗长、穗实粒数、穗总粒数、千粒重、单株重和结实率等8个农艺性状及粒长、长宽比、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等7个米质性状。对36个组合8个农艺性状及7个米质性状的相关性、超亲优势、竞争优势和配合力效应等所得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遗传率的估计。结果表明:1、在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各农艺性状间简单相关分析中,单株重与株高、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正相关,尤其是与穗数和穗实粒数的相关系数都达极显著水平,与单穗长和千粒重负相关,但是不显著。产量性状对亚种间F1单株产量的作用为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2、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之间不同性状的平均超亲优势不同。各品系除穗数、千粒重和单株重3个性状平均表现正向的超亲优势外,其它几个为负向超亲。在穗数上超亲优势最大且6个偏籼型恢复系均表现正向超亲,各品系杂种间的超亲优势差异较大。3、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所配杂交组合的竞争优势在不同性状间各不相同,同一性状在不同组合中的竞争优势也不相同。竞争优势在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杂种一代所配组合间的差异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单株重>穗实粒数>结实率>穗数>株高>穗总粒数>单穗长>千粒重。穗总粒数和千粒重表现正向的竞争优势,其它性状表现为负向竞争优势。在单株重上,南恢596和南恢16表现正向竞争优势,其它都表现负向竞争优势。4、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杂交一代在不同父母本所配组合中的单株重竞争优势都不一致。南恢596、南恢16所配组合中单株表现正向竞争优势个数都为4个,数量多,而且谷丰A/南恢596的单株重竞争优势为11.27,优势明显。大部分的组合的单株重都表现为负向竞争优势。5、一般配合力效应均表现较好的亲本有南恢596、南恢16和南恢009,而南恢225和R1672较差。在单株重上,高特殊配合力效应值的组合有:龙特甫A/南恢009、谷丰A/南恢596、龙特甫A/南恢596、Ⅱ-32A/南恢596、龙特甫A/南恢938、谷丰A/南恢16、龙特甫A/南恢16、Ⅱ-32A/南恢225、谷丰A/南恢009、冈46A/南恢16、圣丰1A/南恢16、冈46A/南恢596等。6、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除穗总粒数以外其他7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与其表型值都正相关。双亲所有8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之和与其杂种的表型值达极显著正相关,不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与其表型值达极显著正相关。7、进一步分析比较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杂种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中父母本所占的比重(VG1和VG2)。其中穗数、单穗长、穗总粒数和千粒重四个农艺性状表现为父本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在比母本大,这些性状受父本的影响更大。而在株高、穗实粒数、单株重和结实率等性状上,母本比父本的贡献率大,这些性状受母本的影响更大。8、株高、单穗长、穗实粒数、穗总粒数、单株重和结实率的广义遗传率比较高,说明这几个性状主要取决于基因型效应。各农艺性状狭义遗传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株高>穗实粒数>单株重>结实率>单穗长>穗数>穗总粒数>千粒重。狭义遗传力高的性状如株高、穗实粒数、单株重、结实率、单穗长、穗数和穗总粒数等受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千粒重的狭义遗传力低,受环境影响较大。9、米质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方差结果表明:所有7个米质性状基因的加性作用比非加性作用更加重要。基因的加性作用在不同亲本间、不同性状间均存在差异。10、进一步分析比较了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杂种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中父母本所占的比重(VG1和VG2)。其中粒长、长宽比、精米率、整精米、垩白率和垩百度这些性状受父本的影响更大。而母本在糙米率性状上影响更大。11、粒长、长宽比、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和垩百度的广义遗传率都很高,它们主要取决于基因型效应。各性状狭义遗传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精米率>粒长>长宽比>整精米率>垩白率>垩百度>糙米率。狭义遗传力高的性状如精米率、粒长、长宽比和整精米率数等受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容易通过对亲本的选择获得所期望的后代。垩白率、垩百度和糙米率的狭义遗传力低,受环境影响较大,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方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
  • 1.2.2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
  • 1.2.3 杂交水稻各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 1.2.4 配合力的研究分析
  • 1.2.5 水稻亲本性状与其杂交后代配合力的关系
  • 1.2.6 杂种优势的利用与水稻亲本配合力之间的关系
  • 1.2.7 水稻稻米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的研究
  • 第二章 材料与研究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农艺性状的测定
  • 2.4 米质性状的测定
  • 2.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的杂种优势分析
  • 3.1.1 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亲本及杂种的性状表现
  • 3.1.2 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各农艺性状间的简单相关分析
  • 3.1.3 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杂种F1超亲优势的分析
  • 3.1.4 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杂种F1竞争优势的分析
  • 3.2 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杂种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 3.2.1 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杂种一代8个农艺性状的方差分析
  • 3.2.2 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分析
  • 3.2.3 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特殊配合力分析
  • 3.2.4 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杂种的基因型方差与群体配合力方差
  • 3.2.5 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杂种稻米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
  • 3.3 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杂种稻米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
  • 3.3.1 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杂种的7个米质性状
  • 3.3.2 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杂种7个米质性状的方差分析
  • 3.3.3 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杂种7个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
  • 3.3.4 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杂种米质的基因型方差与群体配合力方差
  • 3.3.5 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杂种的各米质性状的遗传率估计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4.1 本研究所用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的来源与主要农艺性状
  • 4.2 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杂种的性状表现和简单相关分析
  • 4.3 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的杂种优势
  • 4.4 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杂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 4.5 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杂种稻米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 4.6 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杂交新组合选育的思考
  • 第五章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甬优系列籼粳交水稻品种筛选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16)
    • [2].水稻籼粳交育种后代产量结构分析与探讨[J]. 北方水稻 2013(05)
    • [3].施硅量对甬优系列籼粳交超级稻产量及相关形态生理性状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6(03)
    • [4].水稻籼粳交后代粒形性状分离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09(02)
    • [5].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籼粳交后代亚种分化机制[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11)
    • [6].水稻籼粳交杂种优势利用可提高单产15%[J]. 种业导刊 2014(09)
    • [7].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明恢1259选育与应用[J]. 三明农业科技 2015(01)
    • [8].籼粳(偏籼)杂交稻新品种华中优1号[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03)
    • [9].盘锦稻区籼粳交后代品系亚种特征表现及其相关性研究[J]. 北方水稻 2012(04)
    • [10].辽宁地区籼粳交后代品系亚种特征与经济性状的关系[J]. 北方水稻 2010(06)
    • [11].云南籼粳交错区水稻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及通径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 2011(02)
    • [12].籼粳交组合甬优1540钵育机插超高产的产量构成及其群体光合特征[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01)
    • [13].籼粳交水稻重组自交系苗期耐冷材料的鉴定与筛选[J]. 种子 2019(12)
    • [14].水稻籼粳交杂种优势利用可提高单产15%[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4(04)
    • [15].创新微议[J].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0(04)
    • [16].籼粳交恢复系R238的选育与应用[J]. 农业科技通讯 2011(09)
    • [17].两系法籼粳交亲本繁种及杂交制种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12)
    • [18].籼粳交超级晚粳稻稻曲病药剂控制时机的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 2013(11)
    • [19].两系法籼粳交育种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11)
    • [20].水稻籼粳交后代的籼粳分化与杂种F_1结实率的相关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 2016(03)
    • [21].9份水稻籼粳交衍生株系属性鉴定及其遗传效应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 2017(10)
    • [22].利用表达谱芯片分析水稻籼粳交杂种优势的分子基础[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5(06)
    • [23].2种杀菌剂对籼粳交水稻品种‘甬优12’稻曲病防治效果及机理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19)
    • [24].籼粳交恢复系的生育期长短与感光性及基本营养生长性关系的初步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3(11)
    • [25].水稻甬优17[J]. 浙江农业科学 2013(04)
    • [26].水稻籼粳交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J].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0(03)
    • [27].特异性SSR标记对水稻籼粳交RIL群体的分类研究[J]. 北方水稻 2008(03)
    • [28].水稻籼粳交衍生系籼粳分化分析及其在DNA水平上划分标准初探[J]. 西南农业学报 2013(04)
    • [29].甬优15机插高产栽培技术[J]. 杭州农业与科技 2012(02)
    • [30].水稻籼粳交杂种优势利用研究[J]. 杂交水稻 2010(S1)

    标签:;  ;  ;  ;  ;  

    籼粳交偏型恢复系农艺性状及米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