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sus矫治恒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的临床研究

Forsus矫治恒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但大部分患者就诊时都已过生长发育期和功能矫治的最佳时期。以往只能通过拔除上颌牙齿进行掩饰性正畸或待成年后进行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为探求新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将常规用于生长发育高峰前期或高峰期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治疗的Forsus,应用于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恒牙期患者,采用非拔牙治疗,以研究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择19例(男9例,女10例)青少年晚期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年龄在14~16.5岁,恒牙(牙合),矫治前均经骨龄评定(标准见附录)证实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制作记存模型,进行咬肌开颌反射、下颌姿势位咬肌肌电图、牙尖交错(牙合)紧咬咬肌募集肌电图、咬肌咀嚼周期肌电图的检测。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本研究对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的患者运用Forsus进行矫治,平均疗程6.1个月,短时间内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1 X线头影测量:治疗前后上、下颌骨生长及位置改变的参数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上颌切牙舌倾、伸长;上磨牙压低、远中倾斜移动;下切牙唇倾、压低;下磨牙伸长、近中倾斜移动。覆盖由7.82±2.69mm变为1.65±1.02mm,减小了6.17±1.45mm,磨牙关系由远中关系调整为中性关系,调整了4.83mm,其中上颌磨牙远中倾斜移动1.93mm,下颌磨牙近中倾斜移动2.90mm。覆(牙合)由治疗前的3.45±0.99mm变为治疗后的1.35±1.01mm。软组织测量显示H角减小1.43±0.94°,鼻唇角增大1.71±1.42°,上唇突点后移1.36±0.44mm,上唇突距减小2.02±0.10 mm,下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软组织侧貌得到改善。2模型分析:上颌牙弓前部宽度增大1.54±0.78mm,中部宽度增大1.92±0.83mm,后部宽度增大2.16±0.96mm;下颌牙弓前部宽度增大1.23±0.89mm,中部宽度增大2.12±0.79mm,后部宽度增大2.00±0.88mm。以上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肌电图检测:(1)开(牙合)反射潜伏期无明显变化,静止期由原来延长趋于正常。(2)下颌姿势位图形稳定,无异常波形出现。(3)牙尖交错位紧咬由原来异常的混合相趋于正常的干扰相,图形密集,波幅增高,波形趋于一致。(4)咀嚼周期食物粉碎相异常停顿消失或减少,图形较一致,开口相、闭口相无异常收缩出现。(5)咀嚼周期总时程有缩短趋势。结论应用Forsus矫治器对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进行非拔牙治疗,能在短时间内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因此Forsus对现有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系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1对上下颌骨的生长及位置改变无明显作用。2磨牙关系的调整及前牙覆(牙合)、覆盖的减小主要是牙齿位置的改变及牙槽区的改建。3上前牙的舌倾后移使上唇后移,软组织侧貌得以改观。避免了部分患者拔除上颌牙齿进行掩饰性正畸治疗,亦为正颌外科手术边缘病例提供了非手术治疗的机会。4牙弓宽度增大说明该矫治器可用于牙弓狭窄或轻度牙列拥挤患者的扩弓治疗,但扩弓后的远期疗效和稳定性还有待于临床大量病例的积累及对患者长期跟踪观察。5引导下颌向前以后,咬肌发生适应性变化,咬肌功能活动增强,各项肌电图检测趋于正常。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Forsus矫治恒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的临床研究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 综述正文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技术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合并牙列拥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 2020(05)
    • [2].安氏Ⅱ类与Ⅲ类错(牙合)畸形牙弓与基骨弓关系测量分析[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0(01)
    • [3].A点凸距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正畸治疗中应用研究[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01)
    • [4].安氏Ⅱ类一分类错青年患者正畸过程中咀嚼效率的变化[J]. 医药论坛杂志 2017(04)
    • [5].不同年龄段安氏Ⅱ类亚类患者对称性的比较[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7(05)
    • [6].微种植体支抗治疗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殆的疗效评估[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3)
    • [7].安氏Ⅱ类1分类前磨牙拔除模式的影响因素[J]. 中国医学创新 2011(27)
    • [8].成都地区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鼻唇角的相关因素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02)
    • [9].铸造成型固定式双垫矫治青春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疗效分析[J]. 口腔疾病防治 2016(11)
    • [10].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颅颌面结构三维形态分析[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5(05)
    • [11].正畸微种植体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02)
    • [12].功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软组织侧貌的影响[J]. 口腔医学 2011(06)
    • [13].成人与青少年均角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拔牙矫治的对比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11(11)
    • [14].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颏部生长变化的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 2011(35)
    • [15].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护理体会[J]. 广东牙病防治 2010(02)
    • [16].拔除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的临床回顾性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0(02)
    • [17].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的效果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4)
    • [18].安氏Ⅱ类2分类成年患者拔牙治疗的临床分析[J]. 现代医院 2010(06)
    • [19].成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拔牙矫治前后颌骨及牙位的变化[J]. 实用医技杂志 2010(12)
    • [20].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重度深覆盖错的临床研究[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0(06)
    • [21].安氏Ⅱ类1分类错矫治后复发特点与再矫治[J]. 广东牙病防治 2009(07)
    • [22].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体会[J]. 中国医疗前沿 2009(22)
    • [23].12例安氏Ⅱ类低角型成年患者拔牙治疗分析[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6)
    • [24].固定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远中错矫治中的应用[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8(02)
    • [25].安氏Ⅱ类2分类女性颅面结构生长变化的分析[J]. 重庆医学 2008(05)
    • [26].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矫治前后硬组织变化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08(06)
    • [27].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正畸治疗后面部软组织侧貌的改变[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8(S1)
    • [28].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矫治前后前面高及双平面变化的临床研究[J]. 口腔疾病防治 2016(07)
    • [29].安氏Ⅱ类1分类错拔牙与否的逐步判别分析[J]. 福建医药杂志 2014(05)
    • [30].关于安氏Ⅱ类使用Ⅱ类牵引效果的临床评价[J]. 中国美容医学 2013(14)

    标签:;  ;  ;  ;  

    Forsus矫治恒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