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影响研究

《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用工方式不断涌现,这些用工方式在促进经济发展,拓宽就业渠道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在管理劳动市场方面的经验不足,对用工方式的管制不严,导致很多用工方式朝着不正规的方向发展,为我国的劳动关系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为了规范我国以劳动合同为缔结手段的劳动关系,2008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行新《劳动合同法》,该项立法在经历了多轮审议,参考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建议后确立,它的颁布表明了我国整顿劳动市场,改善劳动关系的决心。《劳动合同法》是一部以构造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目的的民主法律。《劳动合同法》是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相对于以前的劳动法,它有了很多的突破和创新点,在适用方面、缔约责任方面、违约金方面、劳务派遣方面等等,都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说明和规定,这使得我国劳动关系的各方主体都必须重新调整步伐,以适应新法。劳务派遣是新《劳动合同法》特殊规定中重点强调的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其以劳动力的“使用”与“雇佣”相分离为主要特点.近些年来,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兴的用工方式,因其灵活性而受到广大用人单位的青睐,但是,由于我国一直以来对劳务派遣没有进行引导和规范,导致这一方式的发展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被许多企业滥用,损害了被派遣劳动者的利益,阻碍了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建立。本文从劳务派遣在我国的产生背景、发展状况入手,分析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优势、劣势,归纳出劳务派遣方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新《劳动合同法》中的相关条款,具体分析了劳务派遣用工方式中各方主体在新法约束下所承担的责任义务及所享有的权利。最后,本文将政府纳入劳务派遣关系中,通过建立“四位一体”劳务派遣市场模型来分析我国应该如何合理引导、规制、运用劳务派遣用工方式,使之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利工具。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本文框架
  • 第二章 《劳动合同法》概述
  • 2.1 《劳动合同法》概念
  • 2.2 《劳动合同法》立法进程
  • 2.3 《劳动合同法》立法背景
  • 2.3.1 我国劳动合同制度实施过程存在问题
  • 2.3.2 政府执政理念是立法的方向
  • 2.3.3 我国国情决定有必要制定《劳动合同法》
  • 2.4 《劳动合同法》主要突破
  • 第三章 劳务派遣简述
  • 3.1 劳务派遣概念
  • 3.2 劳务派遣优势
  • 3.2.1 对于用工单位的优势
  • 3.2.2 对被派遣劳动者的好处
  • 3.2.3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 3.3 劳务派遣产生背景
  • 3.4 国内现状
  • 3.4.1 发展状况
  • 3.4.2 存在问题
  • 3.5 劳务派遣法律关系分析
  • 第四章 《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影响
  • 4.1 徐延格诉肯德基案例分析
  • 4.1.1 基本案情
  • 4.1.2 维权过程
  • 4.1.3 法律分析
  • 4.2 《劳动合同法》对用工单位的影响
  • 4.2.1 用工单位面临的风险
  • 4.2.2 《劳动合同法》对用工单位产生的影响
  • 4.2.3 用工单位法律风险防范
  • 4.3 《劳动合同法》对派遣单位的影响
  • 4.3.1 派遣单位面临的风险
  • 4.3.2 《劳动合同法》对派遣单位产生的影响
  • 4.3.3 劳务派遣单位法律风险防范
  • 4.4 《劳动合同法》对被派遣劳动者的影响
  • 4.4.1 被派遣劳动者面临的风险
  • 4.4.2 《劳动合同法》对被派遣劳动者产生的影响
  • 4.4.3 被派遣劳动者规避风险的对策
  • 第五章 促进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发展的研究
  • 5.1 劳务派遣在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
  • 5.1.1 法律执行力较弱
  • 5.1.2 工会组织作用有限
  • 5.1.3 《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有待商榷
  • 5.1.4 劳动者认识程度影响法律的贯彻执行
  • 5.2 “四位一体”劳务派遣市场的建立
  • 5.3 推动劳务派遣发展的建议
  • 5.3.1 明确劳务派遣用工岗位范围
  • 5.3.2 明确派遣单位与用人单位权利义务
  • 5.3.3 加强执法监察力度
  • 5.3.4 充分发挥工会作用
  • 5.3.5 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
  • 5.3.6 强化多方联合机制的协调运作
  • 5.3.7 加强对派遣机构的资质认证和监督管理
  • 第六章 结论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6.2 主要结论
  •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劳动合同的违约金制度[J]. 辽宁法治研究 2008(04)
    • [2].解读劳动合同法7大亮点[J]. 中国建材资讯 2008(01)
    • [3].如何面对《劳动合同法》[J]. 中国建材资讯 2008(04)
    • [4].《劳动合同法》下企业的十大风险[J]. 中国建材资讯 2008(02)
    • [5].刍议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条件——对《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法理解读[J].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2008(02)
    • [6].《劳动合同法》制度创新及其理论基础研究[J]. 财经政法资讯 2008(05)
    • [7].《劳动合同法》下的企业管理[J]. 中国水电医学 2008(05)
    • [8].《劳动合同法》对于用人单位利益的保护[J]. 区域治理 2019(33)
    • [9].以“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解除劳动合同需谨慎[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9(12)
    • [10].《劳动合同法》的失衡问题分析[J]. 法制博览 2020(02)
    • [11].《劳动合同法》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基于企业发展的视角[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2)
    • [12].案例教学法在《劳动合同法》教学中的应用[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02)
    • [13].《劳动合同法》各阶段下中小企业的利弊[J]. 区域治理 2019(45)
    • [14].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防范[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0(03)
    • [15].公司是否可以与合同期满的伤残职工正常终止劳动合同[J]. 人才资源开发 2020(05)
    • [16].委托——代理视角下《劳动合同法》的完善[J]. 理论探索 2020(02)
    • [17].解除劳动合同须先支付补偿金[J]. 工会博览 2020(07)
    • [18].疫情期间未能签订劳动合同,权益如何保障[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20(04)
    • [19].公司法与劳动合同法中竞业禁止的相关法律问题探索[J]. 法制与社会 2020(11)
    • [20].突发事件背景下对劳动合同履行制度的思考[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20(04)
    • [21].谋职假之法律问题探讨——兼论《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之规定与完善[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0(01)
    • [22].《劳动合同法实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20(12)
    • [23].《劳动合同法》视角下若干司法实践问题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20(13)
    • [24].北京将推广电子劳动合同[J]. 计算机与网络 2020(09)
    • [25].公司要解除劳动合同,怎么办?[J]. 人民调解 2020(05)
    • [26].推广电子劳动合同 助力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20(05)
    • [27].北京:推广使用电子劳动合同[J]. 人才资源开发 2020(09)
    • [28].新时期劳动合同管理问题研究[J].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2)
    • [29].“末位淘汰”解除劳动合同,合法吗?[J]. 人才资源开发 2020(07)
    • [30].劳动合同中止制度实践应用分析[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标签:;  ;  ;  

    《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