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对臂丛神经损伤修复后神经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缺血对臂丛神经损伤修复后神经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臂丛神经合并血管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外伤,致伤原因多为车祸、机器挤压、枪击或锐器伤所致。由于病情复杂,且解剖位置特殊,目前对此类患者的治疗重点多在于对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而忽视对损伤血管的修复。虽然肢体仍可成活,但肢体低血流量对神经再生及失神经肌肉的功能恢复是否会产生不利影响,目前相关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实验模型,观察缺血对臂丛神经损伤修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和机制,从而为临床上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臂丛神经合并血管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36只,体重400~450g,雌雄不限,按体重编号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18只。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后,作右侧锁骨下斜行切口,剪断胸大肌、胸小肌,暴露并分离大鼠臂丛神经束部及腋动脉,在放大10倍的手术显微镜下,于外侧束起始部将其切断,再用11-0无创伤尼龙线作神经端端缝合4~5针。实验组切断吻合神经的同时自腋动脉起始处切断并结扎其主干;对照组动脉不作处理。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取材前行肌电图检查,记录右侧肌皮神经的潜伏期和波幅,然后取肌肉及神经标本行光镜、电镜观察,观察肌肉萎缩及神经再生的情况,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肌电图检查由于本试验标本取材长度有限,刺激电极和接受电极相距太近,容易受到容积导电的影响,若测定传导速度误差会较大,因此采用潜伏期和振幅两项指标检测神经再生。潜伏期的测定避免了测量表面距离的误差,而振幅的检测能反映出传导兴奋的轴突数量。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潜伏期及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缺血影响了神经的再生速度。2神经组织学检查光镜检查:术后4周实验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多数神经纤维直径较小,髓鞘厚度较薄,形态不规则,排列稀疏,束间结缔组织较多;对照组的有髓神经纤维较实验组略多,且粗大的纤维数目比例大,髓鞘较厚,髓鞘解体较少,束间结缔组织较少。术后8周时实验组有髓纤维数明显增多,但粗大的纤维比例增加不大,髓鞘较前增厚,束间结缔组织减少;对照组粗大的纤维显著增多,髓鞘厚度均匀一致,髓索外观完整,神经纤维分布均匀,形态规则,束间未见明显的结缔组织增生。术后12周时实验组有髓纤维数目明显增多,粗大纤维的比例增加,髓鞘增厚,髓鞘解体少见,束间结缔组织减少;对照组粗大的神经纤维显著增多,髓鞘厚,轴索外观完整、清晰,束间未见纤维化,神经纤维发育成熟。400倍光镜下对每个标本随机摄取五个视野,对其进行分析,测量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及髓鞘厚度,取其平均值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有髓神经数目及髓鞘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电镜检查:术后4周实验组仍可见溃变的髓鞘残质及轴索碎片,少量新生神经纤维,髓鞘结构松散,不规则,轴索内细胞器较少,对照组新生神经纤维较实验组略多,髓鞘结构松散,不规则,轴索内细胞器较少;术后8周实验组新生神经纤维增多,髓鞘部分水肿明显,结构较前略规则,轴突、髓鞘之间可见空泡,对照组新生神经纤维增多明显,髓鞘水肿增生较轻,较厚,板层结构较清晰,轴突内微丝微管结构清晰;术后12周实验组新生神经纤维增多,髓鞘部分增生,向内突出,甚至形成内环,板层结构较前清晰,仍有部分剥离,对照组新生神经纤维明显多于实验组,髓鞘部分增生,板层结构清晰,排列较整齐,轴突内细胞器数量明显增多。3肌肉组织学检查取右侧肱二头肌测量肌细胞直径、肌纤维横截面积及肱二头肌残存率,结果表明实验组低于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说明缺血加速失神经肌肉的萎缩。结论:本实验的结果表明,①神经再生与周围血供关系密切,缺血不仅延缓神经再生的速度,而且加速受损神经靶肌肉的萎缩,不利于神经再生的修复及功能恢复;②对臂丛神经合并血管损伤,应尽早修复受损血管,恢复肢体充足血供,对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的恢复极为重要。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 缺血对臂丛神经损伤修复后神经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缺血对臂丛神经损伤修复后神经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缺血对臂丛神经损伤修复后神经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