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

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

论文摘要

一、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提高养老金的运作效率、加强对养老金的监督以减轻财政支付压力、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经历了一场养老保障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养老保障从由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逐步转向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三个支柱组成的多层次体系。在我国,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剧和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企业年金将在我国人民的经济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微观来讲,它既是提高员工退休生活品质的物质保障,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同时它也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业务空间和利润来源。有专家甚至认为,企业年金是在我国国家宏观调控下,金融机构的一个新的超常发展点。从宏观来看,由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们对养老的需求剧增,政府已经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对人民的养老承担无限责任。所以,国家通过制度的安排,适度缩小国家在养老保险体系中的责任,加大企业和个人的责任,从这个意思上来说,企业年金已经成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以实现政府的政治目标。另外,由于企业年金能够积累大量的资金,企业年金基金可以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将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整体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通过各方大力宣传,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员工从不知道企业年金到知道再到了解,形成了国有大型企业积极建立,中小企业兴趣浓厚,社会组织逐渐参与的局面;各大金融机构也兴趣浓厚,在积极争取企业年金管理资格,加大营销力度的同时,也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各政府部门积极重视,不断出台各项政策,引导市场的发展。但是企业年金在中国是新生事物,国内普遍缺乏与之相匹配的理念和意识,企业年金市场运作还不规范,面临着许多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好职工的养老问题,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更好发展已经势在必行。发展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尤其需要对制约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二、论文的主要思路和结构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尝试着对企业年金市场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初步建立起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国外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经验做了介绍。由于英国采取的也是“多支柱”的养老保障,通过多年的发展,英国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企业年金市场,所以本文选取了英国作主要分析样本。本文以我国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为背景,通过对国外企业年金市场的分析比较,从而得出制约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具体因素,然后对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现状作出准确的判断。由此探索出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大概思路和具体配套措施。本文以分析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现状和发展为主题,分为如下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从企业年金市场的需求、供给、政府角色和市场面临的风险四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搭建了对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整体分析框架。企业年金市场与其他市场一样,需求和供给是最基本的制约因素;由于企业年金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所以和其他市场相比,更需要政府的参与;企业年金最终使命是为职工提供养老保障,如何控制企业年金市场的风险贯穿了企业年金运作的始终。第二章中,作者首先对国外企业年金市场发展大体介绍,主要把国外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以英国的企业年金市场为例从需求、供给、政府角色、和风险控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到重要启示。第三章从我国现实的政治经济条件为大背景,对影响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市场面临的问题,分析其原因。第四章对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如何发展进行较深入地思考。首先笔者从市场前景分析认为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对于如果扩大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需求,本文提出应该循序渐进地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建立科学的企业用人制度。作者通过对平安和太平两家养老保险公司的案例进行分析,认为金融控股集团在以后的企业年金市场中将占有优势,会成为市场中的主要力量。此外,为了更好的协调我国各部门在企业年金市场的职能,论文还探索了如何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最后,提出了如何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三、论文的研究方法1.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在对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分析中采用了静态分析方法,而在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如何发展的分析中采用了动态分析方法。2.比较分析方法。在本文中,在分析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现状的时候采用了国外与国内的横向比较以及定性和定量比较。3.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在分析国外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时候运用归纳的方法从个别性例证推理到一般性原理,在对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作出判断时又运用演绎的方法把一般性原理运用到我国的个案中。4.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对我国现状的描述都先用分析的方法对企业年金市场各部分分解来研究,最后又把各部分整合起来当作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的研究。四、论文主要创新1.论文选题视角新颖企业年金是目前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但是目前对于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如何发展还存在着较大争议。如何规范企业年金同基本养老保险的关系,如何推动企业年金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并思考的重大理论问题。论文紧扣企业年金市场的制约因素,力图通过比较借鉴,对完善中国企业年金市场提出了若干思路。因此,论文的写作有一定的理论探讨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2.论文初步建立了分析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整体分析框架,并力图贯穿始终影响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是并非都是制约因素。本文在第一章就建立起制约因素的整体分析框架,并贯穿全文,从而使论文重点突出,形散而神不散,进而更深刻地认识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3.提出有一定新意的观点笔者通过案例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强调分析金融控股集团在以后的企业年金市场中将占有优势,会成为企业年金市场中的重要力量。在建立政府协调机制方面,笔者提出了建立全国企业年金理事会的一些新思路,如建立一个由部级以上的领导负责的非正式的临时企业年金理事会,负责监管企业年金市场发展,使其有序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0.1 选题背景
  • 0.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0.3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0.4 本文分析框架与思路
  • 1. 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理论及制约因素分析
  • 1.1 企业年金市场的需求分析
  • 1.1.1 企业年金市场的需求动机分析
  • 1.1.2 企业年金市场的需求能力分析
  • 1.2 企业年金市场的供给分析
  • 1.2.1 企业年金市场的供给原因分析
  • 1.2.2 企业年金市场的金融机构优势分析
  • 1.3 企业年金市场的政府责任分析
  • 1.3.1 政府参与企业年金市场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分析
  • 1.3.2 企业年金市场的政府角色定位
  • 1.4 企业年金市场面临的风险分析
  • 1.4.1 企业年金市场风险分析的重要性
  • 1.4.2 企业年金市场的风险识别
  • 1.5 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的分析框架
  • 2. 国外企业年金市场的制约因素分析——基于英国企业年金市场的案例分析
  • 2.1 国外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情况
  • 2.2 英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分析
  • 2.2.1 英国企业年金市场简介
  • 2.2.2 英国企业年金市场的需求分析
  • 2.2.3 英国企业年金市场的供给分析
  • 2.2.4 英国企业年金市场的政府角色分析
  • 2.2.5 英国企业年金市场的风险分析
  • 2.3 英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启示
  • 3. 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 3.1 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进程
  • 3.2 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需求分析
  • 3.2.1 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需求现状
  • 3.2.2 我国企业年金市场需求的制约因素分析
  • 3.3 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供给分析
  • 3.3.1 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供给现状
  • 3.3.2 我国企业年金市场供给的制约因素分析
  • 3.4 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政府责任分析
  • 3.5 我国企业年金市场风险分析
  • 4. 促进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 4.1 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前景展望
  • 4.2 增大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需求
  • 4.3 混业趋势下金融机构拓展企业年金市场的思路
  • 4.4 对我国企业年金市场中政府行为的思考
  • 4.5 完善我国企业年金市场风险控制机制的思考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一些思考——以美、德、日三国为例比较分析[J].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10(04)
    • [2].论企业年金会计的基本理论[J]. 财经政法资讯 2010(05)
    • [3].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现状[J]. 财经政法资讯 2013(01)
    • [4].企业年金管理的风险识别及应对[J]. 新疆电力技术 2012(04)
    • [5].论企业年金会计的基本理论[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10(02)
    • [6].企业年金税收优惠若干问题浅析[J].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10(01)
    • [7].探究施工企业年金管理现状及优化建议[J]. 财会学习 2019(36)
    • [8].企业年金追溯补缴之辩[J]. 中国社会保障 2019(12)
    • [9].企业年金争议属于劳动仲裁受案范围文[J].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19(10)
    • [10].“四轮”驱动企业年金走出发展瓶颈[J]. 中国社会保障 2020(02)
    • [11].“自动加入”助推企业年金发展[J]. 中国社会保障 2020(03)
    • [12].把脉企业年金监管[J]. 中国社会保障 2020(05)
    • [13].企业年金监管立法层次亟待提升[J]. 中国社会保障 2020(06)
    • [14].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8(22)
    • [15].企业年金的动因考察与模式选择[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6)
    • [16].关于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思考[J]. 中国保险 2019(01)
    • [17].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徐晓明呼吁:尽快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账户[J]. 班组天地 2018(02)
    • [18].智慧管理:国有企业年金受托模式[J]. 营销界 2019(08)
    • [19].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企业年金审计制度创新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12)
    • [20].浅谈企业年金对职工养老的影响[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07)
    • [21].中国企业年金的税收政策优化研究[J]. 上海保险 2019(05)
    • [22].扩大企业年金参与率:路在何方[J]. 贵州社会科学 2019(07)
    • [23].论我国企业年金管理的困境及对策[J]. 中外企业家 2019(25)
    • [24].中国水电三局企业年金运营过程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 中外企业家 2019(28)
    • [25].商业银行企业年金业务发展的机遇与对策[J]. 清华金融评论 2017(10)
    • [26].企业年金产品化运营探索与展望[J].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7(20)
    • [27].企业年金办法明年2月1日施行[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7(12)
    • [28].《企业年金办法》施行的意义[J]. 大众理财顾问 2018(03)
    • [29].我国企业年金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 市场研究 2018(03)
    • [30].企业年金,由自主建立向强制建立过渡[J]. 金融经济 2018(03)

    标签:;  ;  ;  

    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