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路职工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基层公路职工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公路管理局广西南宁530219

摘要:近年来,公路系统从业人员不断扩大,公路系统越来越重视人才资源,一面吸收大量高素质人才加入,一面加强职工教育工作,大大提升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但是,目前公路系统从业人员的素质还参差不齐,职工教育还不能满足广大职工的学习需求。笔者从基层公路职工教育的必要性、现状、对策思考三方面讲述了自己对公路职工教育的理解,以及未来发展的期盼。

关键词:基层公路职工教育

一、基层公路职工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基层公路职工教育是单位发展的需求。

近几年,我们公路系统招考了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这些优秀人才进入基层公路局,就掀起来“鲶鱼效应”,各个基层公路局都尝到了“甜头”。尽管这批人才给基层公路局带来了效益,但是还足以推动整个队伍素质的提升,公路系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仍然有很大的窟窿需要填补。

倘若全部用新鲜血液替换掉老职工,是否就能解决以上问题?这虽然理想,但并不现实,而且老职工长期累积的工作经验是无可替代的,多年以后新的血液也会变老。所以,为职工提供培训平台和学习机会,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不断成长,最终回馈到岗位上,让单位成为人才的吸收者,也成为人才的制造者,这才是单位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加强基层公路职工教育是职工成长的诉求。

笔者在一次闲谈中听到这样一个故事,90年代初电脑还没有那么普及,我们公路局的办公桌上并没有出现电脑,很多老职工也不会使用电脑,当然,他们也不认为自己以后会使用到电脑。但是我局的劳资员,自己自费去学习电脑,凭着自己的一股韧劲,从零基础开始学习,如今在同期的职工中,能熟练使用电脑的,莫过于她。很多老职工,由于不能熟练使用电脑,现在很多工作已经不能胜任了,但是我局的劳资员,仍然在劳资这个工作繁琐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一个老职工,用自己的力量提升自己,最终回馈给自己的岗位,可敬可佩,我们的单位还有什么理由漠视职工学习的诉求。回想当年,如果单位足够重视职工教育,提供一个机会,让所有的职工免费学习电脑,那么今天,很多老职工,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是否就没有那么力不从心。

二、基层公路职工教育的现状

一是培训经费不足。培训经费问题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大家都知道问题所在,但是都没有具体的解决途径。笔者认为有关决策部门,也许是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认为职工教育投入大,产出小,重视程度不够,所以缺乏解决该问题的决心。据了解,2016年下拨到市局和县局的培训经费比2015年有所下降,这让本来经费紧张的基层公路局在开展职工教育活动方面更是缩手缩脚。

二是重形式轻效果。多年来传统的“填鸭”式培训已经形成习惯,各基层公路局习惯将职工培训看成“完成上级安排下来的政治任务”,更将职工培训看成是不见成效的负担。培训内容老套,让职工产生抵抗情绪,觉得去参加培训,不但没有学到东西,反而耽误工作时间,回来还要处理积压的工作,很难将心思全都放在培训学习上。

三是缺少专业的培训老师。由于客观原因,我们公路局能够选择的培训地点,培训老师非常有限。上级部门经常安排职工参加市内党校培训,多数课程由党校老师讲授。党校的课程一般情况下理论性比较强,与我们基层职工的日常工作联系不大。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通过视频培训,我们一线公路职工才有机会听到一些专业的、高级的、遥远的声音。但是由于视频连接信号不稳定,缺乏现场互动等因素,目前来看,培训效果并不明显。

四是忽视心理健康和团队精神培训。我们职工的心里健康和单位团队合作精神往往被忽视,也是由于受“八项规定”的影响,培训形式受到局限,这两项培训内容较难开展。但是难培训不能成为不培训的理由,随着工作的压力增大,职工的心里波动,情绪变化越来越大,职工的心理健康尤其重要。团队合作是减轻工作压力的有效途径,我们现在的培训内容当中,几乎没有涉及到此项内容。

五是培训内容片段化。我们现在多数培训内容,针对性有余,系统性不足,往往都是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急需职工解决的问题而开展培训。培训的目的局限于解决单个问题,没有形成后续的,系统的,全面的培训。众所周知,我们想要在某一方面取得成效,需要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同理,我们想要提升职工某一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开展相关方面系统的培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而且,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提升职工解决问题的全面性和灵活性。

六是培训机会不均等。由于培训资源有限,我们很多培训只是针对领导干部或者业务骨干,很多基层职工很少有或者从来没有机会参加培训。大多数基层职工只能吸收“二手培训信息”,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三、解决基层公路职工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是逐渐培养自己的专业师资队伍。我们公路系统发展几十年,不管在哪个县局,肯定有自己的专业骨干。我们多少老同志退休后,也带走了自己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就算平时与其他职工有工作交流,但是没有形成系统的经验典范,实在可惜。如果能够让本局骨干职工有机会,系统的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分享给身边的同事,不但实用性强,还节约培训成本,对于骨干职工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提升。优秀的县局师资可以逐步补充市局师资力量,甚至可以跨局交流授课。

二是丰富培训内容。一提到培训,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专业技能培训。各局目前的培训形式也是如此,对办公室人员进行公文写作培训,对劳资员进行工资类培训,对养护职工进行养护技能培训等等。但是,我们每一位职工的全面发展不仅仅需要提高业务素质,也需要提高思想文化、职业道德、心理健康,更需要团队合作精神。我们基层单位很多时候需要职工交换岗位,所以对职工进行全方位培训,培养一些“一专多能”的人才,可以增强单位工作的灵活性。职工掌握的技能越多,对问题的处理就会越全面,工作效率也就越高。此外,现在我们职工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需要心里健康和单位团队合作培训,建议有关决策部门,放宽培训形式要求,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增加户外拓展类培训活动,加强单位团队合作培训,增强职工身心健康。

三是适当聘请专业学者授课。一般情况下,基层公路局的培训,都是邀请上级部门领导来授课。这种模式让基层职工有机会与上级领导面对面对的交流,更能直接理解上级部门的要求,便于今后开展工作。但是,这样的模式长久之后,职工的视野比较局限,没有机会听到新的声音。2016年3月22日上午,各县局参加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主讲的视频培训课程,让人耳目一新。虽然由于客观原因影响听课效果,但是至少我们听到了新的、专业的声音。我们基层职工日日坚守在一线岗位,对于现在社会上新的发展、新的研究,甚至党和国家新的政策理论,有的略知皮毛,有点一无所知。有机会学习到这些新的知识,不仅仅可以开拓职工的眼界,更有助于职工准确认知自己的岗位,准确自我定位,在处理工作中的问题会更加全面和灵活。

四是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传统“填鸭式”的培训方式,加上内容枯燥无味,让很多职工一坐进教室就开始玩手机、放空、睡觉。参加培训对职工来说变成了一种“甜蜜的负担”,不仅耽误工作,培训过程还很煎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职工从“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在培训形式上,还要多下工夫。各基层公路局要积极开展培训思路,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多样的培训活动,实现寓教于乐,调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满足职工学习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部关于提升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素质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2、浅议新时期如何做好公路行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http://www.doc88.com/p-252251366671.htm)

标签:;  ;  ;  

基层公路职工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