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康拉德研究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康拉德研究

论文题目: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康拉德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作者: 王晓燕

导师: 方汉文

关键词: 身份认证,文学人类学,原型,他者,辨证叙述策略,文学意蕴

文献来源: 苏州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波兰籍英语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文本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多元文化语境下,以比较文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由于康拉德作品的独特内容,分别从叙事学、文学的人类学与本文分析等方面,来论述康拉德小说中的文学意蕴。全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述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以及康拉德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一步指出当前我国学界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正文部分由六章组成。第一章探讨康拉德生平对其小说题材、风格的影响,从他的波兰背景、马赛冒险、亲历远东、非洲之行以及定居英国后的婚姻家庭生活为依据,探讨他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和多元文化的浸润与他创作意图之间的关系。本章同时从康拉德的身份认证和语言选择入手,来考察作家的文化心态。康拉德面临着归化英国和重返波兰的两难困境,一方面,波兰的民族精神和波兰的文化基因深深根植在他的灵魂深处,他无法完全归化英国,始终保持着波兰贵族的气质和道德意识;另一方面,他不得不背离祖国,寻求大英帝国的保护和认同,而他并没有真正被主流社会所接纳,他带着“非英国人”的身份游走在欧洲文化的边缘。同时探讨了康拉德与波兰母语、俄语、法语、英语之间的亲疏关系及其在作家生活和创作中的位置,揭示了作家在接纳异质文化和语言过程中所经历的主体分裂和文化震撼,作者把这种身份的缺失和文化边缘人的思考融入其小说创作中。第二章从文学人类学的视野来研究康拉德的文本,作家以超越时空的远视目光,描述了非洲原始文化特性和马来土著民族的习俗,他关注帝国统治下的殖民地本土文化的延续性,对弱势民族的存在给予人道同情,对土著文化的独特性给予充分肯定,理性反思殖民者的所倡导的“文明”“教化”的霸权意识,在其文本中表达了文化混杂并存的思想。第三章把康拉德放在纵向文化背景之下,探讨他对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题材的创造性运用,归纳出康拉德文本中几种主要的神话原型模式,他借用“放逐者”、“替罪羊”形象来描述西方殖民者无法被拯救的处境,用神话中英雄游历的崇高伟大来讽喻现代欧洲探险队的贪婪动机和悲惨下场,他用蛇原型来象征帝国殖民政策的邪恶和文明人内心的黑暗,从

论文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康拉德的文化困境

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概述

第二节 身份认证和文化认同

第三节 多元的语言世界

第二章 康拉德文本:文学的人类学

第一节 非洲原始文化

第二节 马来习俗

第三节 文学文本的人类学价值

第三章 康拉德小说与原型研究

第一节 文学中的“离家与放逐”原型

第二节 “替罪羊”原型

第三节 蛇意象

第四节 神话中的英雄游历和航海史上的探险

第四章 康拉德的他者想象

第一节 《黑暗深处》中的种族观

第二节 关于远东的记忆

第三节 康拉德笔下的中国人

第五章 康拉德的叙事艺术

第一节 辨证叙事法

第二节 马洛作为叙述人的成长历程

第三节 《水仙花号上的黑水手》的人物轴心和叙述结构

第四节 《台风》叙事语言研究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6-03-24

参考文献

  • [1].自我、他者、世界[D]. 李文军.山东大学2011
  • [2].康拉德小说的空间艺术[D]. 邓颖玲.湖南师范大学2005
  • [3].康拉德小说情节研究[D]. 陈广兴.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 [4].“焦虑时代”中的“道德现实主义”[D]. 胡强.浙江大学2006
  • [5].他者之维[D]. 祝远德.四川大学2005
  • [6].康拉德小说伦理观研究[D]. 王松林.华中师范大学2008
  • [7].康拉德与浪漫主义批判[D]. 王美萍.华东师范大学2010
  • [8].康拉德小说的道德主题与现代阐释[D]. 刘坚.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 [9].康拉德小说的陌生化诗学[D]. 刘秀杰.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 [10].二十世纪英国小说中的非洲形象研究[D]. 岳峰.苏州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自我、他者、世界[D]. 李文军.山东大学2011
  • [2].康拉德小说的陌生化诗学[D]. 刘秀杰.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 [3].康拉德小说的道德主题与现代阐释[D]. 刘坚.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 [4].美国生态文学研究[D]. 朱新福.苏州大学2005

标签:;  ;  ;  ;  ;  ;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康拉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