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论文摘要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我们的社会进入了风险社会,风险认知研究越来越受到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重视。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人际交往日益成为人际交往的一种新的交往模式,对传统的现实人际交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人际交往既体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又面临着潜在的危机,网络人际风险认知对网络人际交往起着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已成为网络使用的重要群体,网络人际交往成为了他们人际交往的一部分,所以探讨大学生的网络人际风险认知意义更大。研究通过自编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问卷,对358名大学生进行预测,对四所不同层次类别大学110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问卷的Alpha系数为0.933,重测信度为0.722。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主要包括经济风险认知、心理风险认知、人身安全风险认知、社会评价风险认知、情感风险认知多个维度,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正式测验研究采用自编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结果表明:1.大学生总体的风险认知程度处于中等风险认知水平。2.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存在性别差异、出生类别差异、年级差异、网龄差异、上网时间差异。3.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与人格特征相关显著,但相关水平不高。社会掩饰性、情绪稳定性对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总分有正向预测作用,但预测水平比较低。4.大学生人格特征大致分为内向不稳定、外向不稳定、内向稳定、外向稳定;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大致可分为忧虑型、适度忧虑型、相对坦然型、淡漠型;不同类型人格特征的大学生主要在社会评价认知风险上存在显著差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选题的意义
  • 1.1 理论意义
  • 1.2 现实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网络人际交往
  • 2.1.1 关于网络人际交往概念界定
  • 2.1.2 网络人际交往的相关研究
  • 2.2 风险认知
  • 2.2.1 关于风险认知概念界定
  • 2.2.2 风险认知研究方法
  • 2.2.3 风险认知研究的内容
  • 2.3 风险认知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 3. 问题提出
  • 第二章 问卷编制
  • 1. 研究的目的
  • 2. 预测问卷编制
  • 2.1 项目收集
  • 2.1.1 文献的检索与收集
  • 2.1.2 个别访谈与小组讨论收集
  • 2.2 问卷预测
  • 2.2.1 预测被试
  • 2.2.2 预测程序
  • 2.3 预测结果分析
  • 2.3.1 项目分析
  • 2.3.2 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 2.3.3 探索性因素分析
  • 2.3.4 各项目与维度的内部一致性分析
  • 3. 正式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4. 正式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 4.1 信度
  • 4.1.1 内部一致性信度
  • 4.1.2 重测信度
  • 4.2 效度
  • 4.2.1 内容效度
  • 4.2.2 构想效度
  • 第三章 正式调查分析
  • 1. 研究工具
  • 1.1 《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问卷》
  • 1.2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
  • 2. 研究被试与程序
  • 3. 结果分析
  • 3.1 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描述统计分析
  • 3.1.1 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各项目总平均分排序
  • 3.1.2 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得分情况
  • 3.2 不同群体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差异比较
  • 3.2.1 不同性别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比较
  • 3.2.2 不同出生类型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比较
  • 3.2.3 不同年级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比较
  • 3.2.4 不同网龄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比较
  • 3.2.5 不同上网时间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比较
  • 3.3 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 3.3.1 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
  • 3.3.2 大学生人格特征对网络人际风险认知的回归分析
  • 3.4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网络人际风险认知的聚类分析
  • 3.4.1 大学生人格特征样本快速聚类分析
  • 3.4.2 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样本快速聚类分析
  • 3.4.3 大学生人格特征类型在网络人际风险认知类型上的分布
  • 3.4.4 不同人格特征类型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的比较
  • 第四章 讨论及其教育启示
  • 1. 研究结果讨论
  • 1.1 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现状讨论
  • 1.1.1 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的内容讨论
  • 1.1.2 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基本情况讨论
  • 1.2 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与人格特征关系讨论
  • 1.2.1 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与人格特征的相关讨论
  • 1.2.2 大学生人格特征对网络人际风险认知的回归分析讨论
  • 1.2.3 不同人格特征类型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的比较讨论
  • 1.3 研究结论
  • 2. 研究的教育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学生网络购物风险的研究[J]. 戏剧之家 2019(36)
    • [2].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及教育引导策略探析[J]. 科技视界 2020(04)
    • [3].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网络行为监测系统的设计[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09)
    • [4].客体关系视角下的青年学生网络成瘾研究[J]. 教育探索 2020(04)
    • [5].“互联网+”视角下高职学生网络文化素养提升路径研究[J]. 财富时代 2020(04)
    • [6].高职学生网络依赖现状调查及教育策略研究[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0(06)
    • [7].5G时代高职学生网络社交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20(18)
    • [8].大学生网络贷款现象研究综述[J]. 法制博览 2020(28)
    • [9].大学生网络信贷问题及对策研究[J]. 法制博览 2019(13)
    • [10].大学生网络贷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04)
    • [11].大学生网络贷款现状分析及建议[J]. 市场周刊 2018(06)
    • [12].大学生网络订餐的安全问题浅析[J]. 食品安全导刊 2018(18)
    • [13].大学生网络共同体道德建设谫论[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01)
    • [14].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特征研究及实证分析[J]. 电子商务 2017(04)
    • [15].高校学生网络贷款安全问题的防范对策研究[J]. 才智 2017(17)
    • [16].中学生网络成瘾因素分析研究[J]. 才智 2017(23)
    • [17].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培育研究[J]. 高校辅导员 2017(05)
    • [18].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分析[J]. 亚太教育 2016(15)
    • [19].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相关的因素分析[J]. 亚太教育 2015(34)
    • [20].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发展趋势的研究[J]. 成才之路 2017(17)
    • [21].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12)
    • [22].大学生网络犯罪分析及解决对策[J]. 赤子(下旬) 2016(06)
    • [23].大学生网络借贷问题及对策研究[J]. 参花(下) 2017(05)
    • [24].大学生网络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 智富时代 2017(06)
    • [25].大学生网络信贷现状、风险及其规避[J]. 长江丛刊 2017(05)
    • [26].大学生网络信贷问题的法律规制[J]. 大众投资指南 2017(04)
    • [27].信息化时代下高职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研究[J]. 新校园(阅读) 2017(06)
    • [28].大学生的成因及预防措施分析[J]. 明日风尚 2017(16)
    • [29].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分析——以抚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30].大学生网络贷款危害及对策防范的研究[J]. 石河子科技 2020(01)

    标签:;  ;  ;  ;  

    大学生网络人际风险认知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