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体操运动员双杠成套动作编排模式研究

优秀体操运动员双杠成套动作编排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操规则对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2006-2008年竞技体操规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是在新周期里,规则的改变对于任何国家都是均等的。在这种形势下,深入研究新规则,充分合理利用新规则就非常的关键。那么如何充分的去利用新规则,除了深入的学习和准确的把握规则之外,还应结合实际,根据新规则的精神,建立各个项目的成套动作编排模式,以尽快提高运动员竞争实力。双杠项目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而新规则对双杠项目的影响是较大,面对这种变化,我们在难度动作的发展方面以及在编排双杠成套动作方面都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如果在新规则的基础之上,根据世界双杠发展的情况和特征,制定出优秀体操运动员双杠项目的成套编排模式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本文就对此进行研究,旨在为我国体操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实际的训练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确保08年中国男子体操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服务。本文以2006年之后世界体操比赛中双杠项目成套动作,以及国家体操集训队男子体操运动员的双杠成套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录像分析法、专家访问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以及实践经验总结法七种研究方法,对优秀体操运动员双杠的成套编排模式进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新规则的主要变化有:突破传统10分,A分放开;扣分系统更加细致、严格;鞍马和双杠取消了难度动作连接加分(2)我国双杠优秀运动员双杠成套动作难度加分高,A分高,难度组分布集中,D、E难度动作占绝对优势。(3)双杠成套动作编排模式构建系统由成套动作编排因素和运动员特定需求构成。(4)双杠成套动作编排模式构建的原则有:规则导向原则、类型多样化原则、动作高难化原则、连接直接化原则、突出动力化原则、呈现立体化原则和优势动作组别原则。(5)双杠成套动作模式划分为“支撑类”编排模式、“挂臂类”编排模式、“悬垂大摆类”编排模式、“短半径回环类”编排模式和“混合类”编排模式。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文献综述
  • 1.2.1 "模式"的研究
  • 1.2.2 对竞技体操双杠成套动作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2.1 调查对象
  • 2.2.2.2 调查问卷
  • 2.2.3 录像分析法
  • 2.2.4 专家访问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逻辑分析法
  • 2.2.7 实践经验总结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3.1.1 世界双杠优秀运动员
  • 3.1.2 双杠成套动作编排模式
  • 3.1.3 双杠成套动作编排的合理性
  • 3.1.4 运动员特定需求
  • 3.1.5 优势动作组别
  • 3.2 新规则的主要变化及对体操项目的影响
  • 3.2.1 新规则的主要变化
  • 3.2.1.1 突破传统10分,A分放开
  • 3.2.1.2 扣分系统更加细致、严格
  • 3.2.1.3 体操各项目不少难度动作降组,部分项目连接加分取消。
  • 3.2.2 新规则的变化对世界体操发展的影响
  • 3.2.2.1 新规则对国际体操发展的影响
  • 3.2.2.2 对中国体操发展的影响
  • 3.2.2.3 新规则对双杠项目发展的影响
  • 3.3 世界双杠优秀运动员与我国双杠优秀运动员双杠项目成套动作的比较分析
  • 3.3.1 世界双杠优秀运动员双杠项目成套动作的分析
  • 3.3.2 我国双杠优秀运动员双杠项目成套动作的分析
  • 3.4 双杠成套动作编排模式的构建
  • 3.4.1 双杠成套动作编排模式构建的要素分析
  • 3.4.1.1 成套动作编排要素
  • 3.4.1.2 运动员特定需求
  • 3.4.2 双杠成套动作编排模式构建的原则
  • 3.4.2.1 规则导向原则
  • 3.4.2.2 类型多样化原则
  • 3.4.2.3 动作高难化原则
  • 3.4.2.4 连接直接化原则
  • 3.4.2.5 突出动力化原则
  • 3.4.2.6 呈现立体化原则
  • 3.4.2.7 优势动作组别原则
  • 3.4.3 双杠成套动作编排模式的构建
  • 3.4.3.1 双杠成套动作编排模式的分类
  • 3.4.3.2 双杠成套动作编排模式构建的程序
  • 3.4.3.3 "支撑类"编排模式
  • 3.4.3.4 "挂臂类"编排模式
  • 3.4.3.5 "悬垂大摆类"编排模式
  • 3.4.3.6 "短半径回环类"编排模式
  • 3.4.3.7 "混合类"编排模式
  • 3.4.4 双杠成套动作模式应用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5 致谢
  • 6 参考文献
  • 7 附件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2019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有氧踏板成套动作编排的分析[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12)
    • [2].对流行街舞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J]. 运动 2016(24)
    • [3].规则导向下竞技健美操集体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6(10)
    • [4].对健美操有氧舞蹈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技术分析[J]. 休闲 2019(06)
    • [5].健美操有氧舞蹈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研究[J]. 运动 2016(05)
    • [6].我国广场健身操(舞)成套动作编排的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以吉林省第五届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为例[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10)
    • [7].将中国元素运用到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编排中的探讨[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05)
    • [8].中外优秀拉丁舞选手斗牛舞成套动作编排的对比研究[J]. 新课程(小学) 2019(01)
    • [9].体育舞蹈伦巴舞成套动作编排研究[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3(10)
    • [10].健美操成套动作编排研究[J]. 戏剧之家 2020(08)
    • [11].斗牛舞成套动作编排的构成要素及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6(01)
    • [12].健美操有氧舞蹈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研究[J]. 体育风尚 2018(03)
    • [13].广场健身操舞成套动作编排模式研究[J]. 体育风尚 2018(05)
    • [14].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特征的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15].当代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发展态势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6(02)
    • [16].健美操有氧舞蹈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2(05)
    • [17].第14届健美操世锦赛有氧舞蹈前八名成套动作编排研究[J]. 济宁学院学报 2017(02)
    • [18].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中融入中国元素的研究——表演性啦啦操[J]. 明日风尚 2020(18)
    • [19].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成套运动的编排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10)
    • [20].世界优秀男子自由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模式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 2015(05)
    • [21].新规则变化下的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编排——以2013—2016周期为例[J]. 体育科学研究 2014(04)
    • [22].高校技巧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以吉林体育学院为例[J]. 体育风尚 2017(09)
    • [23].世界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特征的研究——基于第34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24].里约奥运周期顶尖单杠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研究[J]. 四川体育科学 2017(03)
    • [25].新规则下世界男子单杠成套动作编排特征的研究[J]. 辽宁体育科技 2010(02)
    • [26].中外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特征分析[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5(01)
    • [27].2013-2016周期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编排指向探析——基于国际体联新版健美操评分规则[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4(10)
    • [28].啦啦队参赛的科学组织与实施研究[J]. 四川体育科学 2010(01)
    • [29].世界蹦床男单成套动作编排及发展趋势分析[J]. 体育科技 2009(04)
    • [30].优秀体操运动员双杠成套动作编排模式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09)

    标签:;  ;  ;  ;  ;  

    优秀体操运动员双杠成套动作编排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