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效率的测度研究 ——基于投入产出关联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效率的测度研究 ——基于投入产出关联

论文摘要

本文研究在三大背景下展开。背景一、制造业面临全球化竞争加剧,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不利的局面。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劳动力成本优势和环境成本优势,是建立在大量的资源消耗基础上的。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中国制造业表现出价值链低端环节锁定的特征,导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背景二、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主导,生产性服务高速发展。从全球来看,服务业逐渐取得经济主导地位的趋势正在形成。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重大转变。背景三、中国经济面临发展转型,不平衡发展局面不可持续。中国经济保持多年高速增长之后,在外部环境的压力和内部发展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增速开始放缓,从追求发展的速度转变为追求发展的质量。本文沿着互动效率的分析路径,以效率优化为基础,结合了投入产出方法、前沿面效率评价方法、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方法等对服务业投入制造业的中间投入效果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在总结和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所处的现实状态和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形式,进而深入探讨各种因素对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互动效率的影响,并对不同的条件环境造成的影响的方向和大小进行研究。研究的成果不仅在理论上可以丰富原有的产业间关联理论,在现实中对于企业的战略选择、产业的发展升级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问题来源、研究意义、基本行业说明、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方法、框架和论文预期的创新点。第二章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了产业结构理论,投入产出理论、生产前沿面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说明了什么是互动效率,并按照要素到产业到产业链的生产完整过程,将优化分解为增加值效率、技术进步传导效率和产业链效率三个方面,并对测度的要素以及数据分离方法进行了说明。第三章分析了增加值效率的测度,通过建立技术经济结构效用最大化模型,给出了增加值效率优化的优化解,运用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对现实情况进行了评价。第四章分析了技术进步传导效率的测度,通过建立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给出了技术进步传导效率优化的优化解,运用2002-2007年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数据对现实情况进行了评价。第五章分析了产业链效率的测度,通过建立两部门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给出了产业链效率优化的优化解,分别运用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和OECD2005年中国和美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对现实情况进行了评价。第六章为了将互动效率的三个侧面进行统一的评价,建立了包含生产、进出口、居民消费、外汇账户的收支平衡,政府等综合因素的开放环境下CGE模型,并使用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对各种参数进行了校准。第七章从影响产业发展的五个主要方面设计了不同的场景,对不同的场景下模拟条件变化导致互动效率的变化。从增加值效率、技术进步传导效率和产业链效率三个方面对模拟结果进行测度,分析不同场景结果与2007年初始场景之间的差异,并比较不同影响因素变化导致互动效率变化在方向和大小上的差异。第八章对前面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此为基础提出政策建议,并指出本文存在的研究局限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本文可能实现的创新点在于:1.建立了从行业间互动效率测度各个要素出发,包含理论、模型、数据、模拟平台的相对完整的分析框架。在框架设计上运用理论提炼、模型分解到综合评估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对内容和因素进行扩展和调整,实现不同的研究主题。2.通过分解明晰了行业间互动效率的概念。从经济学理论投入产出路径出发,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效率分解为三个侧面。针对不同的侧面建立相应的分解模型,将更新的、更有解释力的经济模型运用到各自的测度研究。使用现实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价。根据实证评价的结果,对原有的一些争论问题做出本文的判断。3.采用模拟环境的方式来模拟条件冲击以及政策变动对行业间互动效率带来的影响。与传统基于历史数据回归方式的相关性分析相比,模拟环境方式具有以下改进。一方面包含了更多的现实因素,更符合经济现实环境;另一方面结论数据明确使得政策建议更加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对不同因素,不同条件和不同政策进行了比较,使得政策的导向性更加清晰。4.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研究行业间的互动。将开放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考察,建立模拟整体经济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一方面有助于考查对产业变动的全面影响,避免结论的片面性;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研究的需要对行业进行细化和合并,有利于扩展研究。

论文目录

  •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来源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来源
  • 1.1.3 选题意义
  • 1.2 行业说明及研究综述
  • 1.2.1 制造业和服务业说明
  • 1.2.2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研究综述
  • 1.2.3 对课题的启发
  • 1.3 研究内容、思路、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
  • 本章图表目录及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互动效率的测度
  • 2.1 理论基础
  • 2.1.1 产业结构理论
  • 2.1.2 投入产出理论
  • 2.1.3 生产前沿面理论
  • 2.1.4 一般均衡理论
  • 2.2 存在的主要争论
  • 2.2.1 争论1—按统计分类区分生产性服务业名符其实?
  • 2.2.2 争论2—标准结构真的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 2.2.3 争论3—服务业真的是效率低下的部门?
  • 2.2.4 争论4—中国制造业产业链是否具有竞争力?
  • 2.3 互动效率的测度
  • 2.3.1 互动效率的特征
  • 2.3.2 互动效率的分解
  • 2.3.3 测度的基本要素
  • 2.3.4 数据的分离和假定
  • 2.4 小结
  • 本章图表目录及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增加值效率的测度—技术经济结构产出优化模型
  • 3.1 增值效率问题描述
  • 3.1.1 模型约束条件
  • 3.1.2 预设问题
  • 3.2 投入产出结构探讨
  • 3.2.1 制造业投入产出结构
  • 3.2.2 服务业投入产出结构
  • 3.2.3 行业间投入产出关联
  • 3.3 技术经济结构效用优化模型
  • 3.3.1 基本模型
  • 3.3.2 模型讨论
  • 3.4 使用现实数据进行测度
  • 3.4.1 数据说明
  • 3.4.2 制造业产出结构
  • 3.4.3 生产性服务业产出结构
  • 3.4.4 制造业增加值效率的测度
  • 3.5 小结
  • 3.5.1 预设问题的评价
  • 3.5.2 现实评价结论
  • 本章图表目录及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技术进步传导效率的测度—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技术进步传导模型
  • 4.1 技术进步传导效率问题描述
  • 4.1.1 模型约束条件
  • 4.1.2 预设问题
  • 4.2 技术进步探讨
  • 4.2.1 行业间技术进步关联
  • 4.2.2 技术进步发展路径
  • 4.2.3 技术进步的行业间均衡
  • 4.3 技术进步传导模型
  • 4.3.1 基本模型
  • 4.3.2 模型讨论
  • 4.4 使用现实数据进行测度
  • 4.4.1 数据说明
  • 4.4.2 制造业技术进步
  • 4.4.3 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
  • 4.4.4 技术进步传导效率的测度
  • 4.5 小结
  • 4.5.1 预设问题的评价
  • 4.5.2 现实评价结论
  • 本章图表目录及参考文献
  • 第五章 产业链效率的测度—两部门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 5.1 产业链效率问题描述
  • 5.1.1 模型约束条件
  • 5.1.2 预设问题
  • 5.2 产业链效率探讨
  • 5.2.1 服务环节效率
  • 5.2.2 制造环节效率
  • 5.2.3 产业链效率
  • 5.3 两部门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 5.3.1 基本模型
  • 5.3.2 模型讨论
  • 5.4 使用现实数据进行测度
  • 5.4.1 数据说明
  • 5.4.2 中国制造业产业链效率的测度
  • 5.4.3 以美国为参照的中国制造产业链效率的测度
  • 5.5 小结
  • 5.5.1 预设问题的评价
  • 5.5.2 现实评价的结论
  • 本章图表目录及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建立综合效率优化的测度模型—开放经济下宏观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 6.1 综合测度指标和模型假定
  • 6.2 CGE模型的构建
  • 6.2.1 生产模块
  • 6.2.2 贸易模块
  • 6.2.3 居民模块
  • 6.2.4 企业模块
  • 6.2.5 政府模块
  • 6.2.6 均衡模块
  • 6.3 社会核算矩阵
  • 6.3.1 概念和基本特点
  • 6.3.2 表的基本结构
  • 6.3.4 SAM表构建
  • 6.4 CGE模型的参数标定
  • 6.4.1 弹性相关参数及份额参数
  • 6.4.2 劳动和资本
  • 6.5 小结
  • 本章图表目录及参考文献
  • 第七章 、不同条件变动影响测度结果的比较分析—模拟场景设计和运行
  • 7.1 场景设计
  • 7.2 条件变动分析
  • 7.2.1 需求条件变动分析
  • 7.2.2 供给条件变动分析
  • 7.2.3 技术条件变动分析
  • 7.2.4 政策条件变动分析
  • 7.2.5 贸易条件变动分析
  • 7.3 模拟场景结果汇总
  • 本章图表目录及参考文献
  • 第八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1.1 现实评价结论
  • 8.1.2 影响因素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2.1 产业发展政策
  • 8.2.2 财政政策
  • 8.2.3 税收政策
  • 8.2.4 对外政策
  • 8.3 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CGE模型份额参数输出表
  • 附录2:2007年中国宏观SAM表
  • 附录3:开放经济下42部门CGE模型GAMS程序
  • 附录4:制造业和服务业分类明细表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汽车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J]. 商业故事 2017(11)
    • [2].装备制造业精益生产技术研究[J]. 科学技术创新 2019(32)
    • [3].读《欧洲工业的未来——欧洲制造业2030》看中国制造业[J]. 中国机械工程 2019(24)
    • [4].潍柴动力发展制造业大数据的做法、成效与启示[J]. 区域治理 2019(31)
    • [5].江苏对外直接投资与制造业转型升级[J]. 经济论坛 2019(11)
    • [6].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 时代经贸 2019(34)
    • [7].财务分析在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的应用研究[J]. 商讯 2019(35)
    • [8].内蒙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北方经济 2019(11)
    • [9].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探索[J]. 粘接 2019(12)
    • [10].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智能化现状、问题与对策[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1].浅谈借鉴“工业4.0”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24)
    • [12].湖南加快先进制造业路径[J]. 营销界 2019(47)
    • [13].江苏外商直接投资与制造业转型升级[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9(06)
    • [14].大数据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04)
    • [15].李晓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历程与宝贵经验[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9(11)
    • [16].山西装备制造业整体系统构建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20(01)
    • [17].数字经济时代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J]. 产业创新研究 2019(12)
    • [18].智能化质量管理在机械制造业的应用[J]. 科技风 2020(03)
    • [19].制造业服务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 创新科技 2019(10)
    • [20].推进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J]. 智慧中国 2020(01)
    • [21].聚焦制造业[J]. 通用机械 2020(Z1)
    • [22].我国确定四大举措促进制造业稳增长[J]. 自动化与仪表 2020(01)
    • [23].四大举措聚焦制造业稳增长[J].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2020(Z1)
    • [24].Y市Z银行改进传统产业融资服务研究——以制造业为例[J]. 中国商论 2020(03)
    • [25].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路径分析——基于国际贸易的视角[J]. 中国经贸导刊(中) 2020(02)
    • [26].金融支持制造业步伐[J]. 产城 2020(01)
    • [27].中国需要建立专门的制造业金融体系(一)[J]. 经济 2020(01)
    • [28].中美贸易关系新形势下中国先进制造业升级路径研究[J]. 价格月刊 2020(02)
    • [29].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路径与动力机制[J]. 产业经济评论 2020(01)
    • [30].基于大数据的我国零售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实证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20(03)

    标签:;  ;  ;  ;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效率的测度研究 ——基于投入产出关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