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抗疫霉根腐病资源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资源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论文摘要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发生于世界大部分大豆主产区,在中国的发生区域逐渐扩大,局部地区发生严重。防治该病唯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抗病品种。然而,大豆疫霉菌生理小种多,遗传变异较快,且毒力结构十分复杂,从而导致抗性不能持久。随着大豆生产的不断现代化,栽培大豆的遗传基础已越来越狭窄,因此,为了保持大豆生产可持续发展,必须扩大利用遗传资源,拓宽栽培大豆的遗传基础。本研究利用SSR标记评价了大豆抗疫霉根腐病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抗病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利用50对SSR引物对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66份品种(系)中,经过6%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50个SSR位点共产生了26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引物对可以扩增5.3个等位变异。品种(系)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3124,88.9%的品种(系)间相似系数在0.2~0.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756,说明抗疫霉根腐病大豆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较大。166个品种(系)在相似系数为0.28时被聚为两类,在相似系数为0.33时被聚为六类,地理来源相同和亲缘关系相近的品种大多聚在一起。相同地理来源,具有相同抗病反应聚在一起的品种(系),它们可能含有相同或相似的遗传背景,携带了相同或相近的抗病基因组合。东北地区大豆较黄淮海地区大豆和南方大豆遗传基础相对狭窄。国外品种Willams和Clark的近等基因系可能是不同于我国大豆的另外一基因库,可以用于拓宽我国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四个与抗疫霉根腐病基因连锁的SSR标记在近等基因系材料中的扩增结果与材料本身所携带的抗病基因不相符,因此不能用于检测抗病基因。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文献综述
  • 1.1 病害概况
  • 1.1.1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和危害
  • 1.1.2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
  • 1.2 抗病资源筛选及抗性遗传
  • 1.2.1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资源筛选
  • 1.2.2 质量性状抗性遗传
  • 1.2.3 数量性状抗性遗传
  • 1.3 遗传多样性
  • 1.3.1 遗传多样性的涵义与意义
  • 1.3.2 我国大豆起源
  • 1.3.3 大豆种质资源保存状况
  • 1.4 遗传标记
  • 1.4.1 形态标记
  • 1.4.2 细胞学标记
  • 1.4.3 同工酶标记
  • 1.4.4 分子标记
  • 1.4.5 分子标记的种类
  • 1.5 分子标记在遗传多样性上的应用
  • 1.5.1 我国大豆的系谱研究
  • 1.5.2 SSR标记在大豆遗传多样性上的应用
  • 1.5.3 分子标记在抗病资源种质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3 材料和方法
  • 3.1 材料
  • 3.2 方法
  • 3.2.1 DNA提取
  • 3.2.2 SSR引物
  • 3.2.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3.3 数据分析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引物筛选
  • 4.2 遗传多样性分析
  • 4.3 相似系数分析
  • 4.4 聚类分析
  • 4.5 主成份分析
  • 4.6 与抗病基因连锁的SSR标记初析
  • 5 讨论
  • 5.1 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分析
  • 5.2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
  • 5.3 抗性大豆品种(系)的遗传关系
  • 5.4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品种(系)的利用
  •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资源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