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李学的形成与传播研究

颜李学的形成与传播研究

论文摘要

颜元和李塨是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针对清初的社会问题,颜元、李塨阐释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颜、李的学术被后人合称为颜李学。作为一个学术范畴,颜李学应该具有较为明确的内涵和外延。作为一种学术形态,颜李学也存在一个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本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探讨颜李学的形成过程。二是探讨颜李学的内涵、特征以及颜、李的主要思想。三是探讨颜李学在清初的传播。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探讨颜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任何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具有一定的现实依据的,颜李学也是如此。颜李学的产生具有特定的社会和学术背景,清初知识分子群体不同的价值取向以及学术向多个方向发展也是颜李学产生的重要原因。第二章以颜元和李塨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颜李学形成的过程。颜元出身社会底层,对社会体味较深。针对长期动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和明朝灭亡的历史问题,颜元试图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通过长期的学习和思考,颜元完成了自己的学术抉择,并完成了《存治》、《存性》、《存学》、《存人》这四部体现自己基本思想的著作,期望为社会提供方法上的借鉴。《四存》是颜元的代表性著作。《四存》的完成,标志着颜学的基本形成。颜学是颜李学的第一个阶段。李塨是颜元的弟子。他继承了颜元的学术,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颜学。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颜元和李塨的学术被称为颜李学。李塨不仅与颜元学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的学术也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探讨了李塨的学术经历和治学特点,分析了李塨和颜元的关系以及李塨选择颜学的原因。李塨的学术既和“颜学”有着密切联系,又具有自己的学术独立性。李学是颜李学的第二个阶段。第三章以“颜李学”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颜李学这一学术概念溯本求源,并对颜李学进行界定。通过对颜学和李学的关系分析,可见,颜学和李学在学术形态上是前后继起的关系,李学是对颜学的继承、发展和修正。颜李学的形成存在着一个较为明显的从颜学到李学再到颜李学发展的内在理路。其次,颜李学作为一种独立的学术形态,具有自己的学术内涵、学术特点以及明确的价值取向。颜、李在政治、经济、哲学、教育诸方面都系统地阐释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颜、李的思想并非孤立的。与理学和考据学都有着一定的联系。第四章探讨了颜李学的传播问题。颜李学是一种以经世为目的的学术,渴望产生明显的社会效果,具有强烈的现实需求。颜、李的学术传播思想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嬗变。为了有效传播自己的学术思想,颜元和李塨在学术传播过程中还运用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为了考察颜李学在当时的社会传播情况,本文从颜李学的传播对象、传播范围、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评介。针对颜李学迅速中衰的的事实,本文亦从社会和颜李学自身两个方面剖析了其衰落的原因。颜李去世以后,作为精神遗产的颜李学主要以文献的形态流传于世。文献整理是学术研究赖以进行的前提,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作用。颜、李后人非常重视对颜李文献的整理、刊刻,他们的努力使颜、李的诸多文献得以保存。在近代,学界又以不同的方式对颜、李文献进行了几次系统整理,《颜氏学记》、《颜李遗书》、《颜李丛书》就是整理颜李文献的成果。本文认为,颜李学虽然带有浓厚的复古色彩,但它代表着清初学术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颜李学作为一种独立的学术形态,上承理学余绪,下接经学考据,在从理学到考据学的转变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学术地位。在清初学术到乾嘉学术的转变过程中,颜李学属于一种典型的学术过渡形态。颜李学术发展的一些特征,体现了清初学术向乾嘉学术转变的内在理路。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本文的选题意义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近三十年颜李学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 四、本文的思路、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颜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一节 颜李学产生的社会环境
  • 第二节 颜李学产生的学术背景
  • 第三节 清初知识分子的分化和学术向多个方向发展
  • 第二章 颜李学的形成
  • 第一节 颜元及其开创的颜学
  • 一、乱世与身世——颜元的人生际遇
  • 二、从养浩堂到思古斋
  • 三、从思古斋到习斋——学术殿堂的游历与抉择
  • 四、《四存》与颜元思想学说的形成
  • 第二节 从颜学到李学
  • 一、李塨的学术渊源与治学特点
  • 二、李塨与颜元交往始末
  • 三、李塨选择颜学原因探微
  • 四、李学的形成
  • 五、颜学到李学发展过程中内涵的转变
  • 第三章 颜李学的内容
  • 第一节 颜李学概念的表述及界定
  • 一、颜李学概念的表述
  • 二、颜李学概念的界定
  • 第二节 颜李学的内涵及价值取向
  • 一、颜李学的内涵
  • 二、颜李学的价值取向
  • 第三节 颜李学的特点
  • 一、尚习行,轻诵读
  • 二、尚动黜静
  • 三、强调有用,反对无用
  • 四、强调实学,反对虚学
  • 第四节 颜、李的主要思想
  • 一、颜李学的总纲领
  • 二、颜李的哲学思想
  • 三、颜李的伦理思想
  • 四、颜李的政治经济思想
  • 五、教育思想及措施
  • 第五节 颜李学与理学、考据学的关系
  • 一、颜李学与理学的关系
  • 二、颜李学与考据学的关系
  • 第四章 颜李学的传播
  • 第一节 颜、李的传播思想
  • 一、颜李学的现实传播需求
  • 二、颜元的学术传播思想及其嬗变
  • 三、李塨的学术传播思想
  • 第二节 颜李学传播的评价
  • 一、传播的方法和技巧
  • 二、传播的对象与范围
  • 三、传播效果
  • 四、传播的中断——颜李学衰落原因探析
  • 第三节 文献形态下的颜李学传播
  • 一、颜李门人对颜李文献的整理
  • 二、近代对颜李文献的几次整理及成果
  • 三、颜李学在近代受到尊捧的原因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表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颜李学的形成与传播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