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大学普通大学生体能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江苏省扬州大学普通大学生体能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大学生肩负国家承前启后、开拓未来的历史使命,身担发展国家和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壮大,要求有无数的人才作保障。当今世界讲创新、讲能力、讲竞争、讲拼搏的大环境,给大学生在精神上、心理上带来了巨大压力,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提出了更高和更全面的要求。体能作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乃至国家的发展前途。所以,研究大学生的体能状况,发展大学生的体能,提高大学生的体能健康水平,为社会输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对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乃至未来发展都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江苏省扬州大学2006届大学生四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科研方法,对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对影响体能状况的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6届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不及格率呈上升的趋势,良好率变化不大,但优秀率却有所下降,经分析认为:扬州大学大学生形态发育呈良性状态,身体素质状况发展不平衡,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心肺等耐力素质状况堪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大学生自身原因、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营养膳食原因,其中缺乏有效地体育锻炼是大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扬州大学学生的体能现状和变化的分析,找出扬州大学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建议扬州大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检查和督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保证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改革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等,以利于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现状
  • 1.2.1 相关概念的研究
  • 1.2.2 国内外对于体能的研究现状
  • 1.2.3 大学生体能的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测量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3 学生体能指标测试内容的选取及根据
  • 2.3.1 身体形态
  • 2.3.2 身体机能
  • 2.3.3 身体素质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身体形态指标现状分析
  • 3.1.1 男、女生克托莱指数统计结果分析
  • 3.2 身体机能指标现状分析
  • 3.2.1 男、女生肺活量统计结果分析
  • 3.2.2 男、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统计结果分析
  • 3.3 身体素质指标现状分析
  • 3.3.1 男、女生 50 米跑成绩统计结果分析
  • 3.3.2 1000 米(男)、800 米(女)跑成绩统计结果分析
  • 3.3.3 男、女生坐位体前屈成绩统计结果分析
  • 4 扬州大学大学生体能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影响大学生体能的家庭因素
  • 4.2 大学生体能下降的学校原因
  • 4.3 大学生体能下降的社会原因
  • 4.4 大学生体能下降的自身原因
  • 4.5 大学生体能下降的饮食等地域因素
  • 5 发展大学生体能的对策
  • 5.1 加大学校体育的宣传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 5.2 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力度,加快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
  • 5.3 增强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 5.4 加强中学体育课教学,确立中学体育的重要地位
  • 5.5 加大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体育教师队伍水平
  • 5.6 重视、强化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构建轻松、健康的校园体育氛围
  • 5.7 建立学生意外伤害事故赔偿制度,解除学校和体育教师的后顾之忧
  • 5.8 健全和完善大学生规章管理制度,对其加强有效的监督和引导
  • 5.9 合理营养与膳食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体能研究:概念、范畴、历史与发展[J]. 德州学院学报 2019(06)
    • [2].跳水运动中体能与技能结合训练的探讨[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20(03)
    • [3].改革开放40年来体能相关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05)
    • [4].篮球课程教学与体能测评整合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04)
    • [5].论警察体能课程资源的开发[J]. 当代体育科技 2014(33)
    • [6].体能概念辨析与反思[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4(06)
    • [7].体能与体能训练的系统结构分析[J]. 运动 2015(03)
    • [8].体能辨析[J]. 商 2015(08)
    • [9].体能,战场的入场券[J]. 解放军健康 2019(06)
    • [10].篮球运动训练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能促进作用[J]. 体育风尚 2020(03)
    • [11].战疫情 体能玩家线上运动公益课助力“停课不停学”[J]. 尚舞 2020(06)
    • [12].高中体能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路径[J]. 体育教学 2020(07)
    • [13].运动技能与身体体能关系原理解析[J]. 小学教学参考 2020(09)
    • [14].正本清源:谈职业体能在中职体育课中的地位及实施策略[J]. 江苏教育研究 2020(18)
    • [15].短绳在体能练习中的运用[J]. 体育教学 2020(08)
    • [16].优化体能组合练习 扫清体育课堂的“盲”与“茫”[J]. 中国学校体育 2019(11)
    • [17].体能与体能训练的系统结构探讨[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16)
    • [18].优思体能:为中国少儿体质提升“赋能”[J]. 中国商界 2020(Z1)
    • [19].篮球运动员踝关节体能康复训练方法的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11)
    • [20].高强度负荷训练对体能主导和技能主导者心电图及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20(19)
    • [21].高强度体能作业引发中暑的原因分析[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0(08)
    • [22].基于职业体能提升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大陆桥视野 2020(10)
    • [23].高职学生职业岗位与职业体能发展的项目设计——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运动 2016(20)
    • [24].我国体能教练员的发展现状研究[J]. 武术研究 2016(12)
    • [25].用“兴趣保持”催生儿童的“体能提升”[J]. 田径 2017(04)
    • [26].国家一级篮球裁判员临场执裁体能现状分析[J]. 福建体育科技 2017(02)
    • [27].促进辽宁省交通类高职学生职业体能发展途径[J]. 当代体育科技 2016(06)
    • [28].对体能教练课程构建的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6(25)
    • [29].国内警官职业院校体能课程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 浙江体育科学 2015(04)
    • [30].足球运动员集体体能表达的理论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5(04)

    标签:;  ;  ;  ;  ;  

    江苏省扬州大学普通大学生体能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