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王金花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王金花

王金花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皂户李镇中心小学251717

摘要: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正积极倡导实施教学改革,小学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如何通过广泛而有序的阅读获取、筛选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新课标阅读语文

一、新课标对小学阅读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在阅读教学中,要体验什么、探究什么,“课程目标”中有具体的体现。一是培养阅读能力,即“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二是培养认识能力,即“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三是充实文化底蕴,即“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四是培养崇高的情感,培育“爱国主义情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五是形成优秀品质,即有“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又有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想方法”。并明确指出,上述任务的完成,要“注重情感体验”,要进行“探究性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不仅承载着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使命,更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批判性、创造性的过程。这次课程改革,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提倡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二、引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

1.利用情境,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学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以提高准确把握重点字词的能力。真正了解课文“写什么”是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的关键。比如设计《乌鸦喝水》一课的教案时,课前可以先制作一个乌鸦的模型,准备一个瓶子和水,另外可以准备一些石子,这些教具准备是为了给学生演示乌鸦喝水的过程。在演示的同时可以提出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答案并把它朗读出来。下堂课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讲乌鸦喝水的故事或者类似的故事,让学生想想自己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的难题、自己是怎样解决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提问,激发学生求知愿望。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在学生不能完全自学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引导有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的引导主要又是靠提问来体现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具有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儿童此时的思维主要是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关系来进行,并不主要依靠对事物的内化本质或关系的理解,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此时,老师承担的主要作用就是将教学的重点、难点、较为抽象的知识点等化为一个个孩子容易理解的问题,孩子思考了,回答了这些问题,目标也就达到了。低年级应着重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提问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达到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地、积极地反馈,对不敢提问的学生可通过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敢于提问。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有意无意间忽视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思维过程,能力得不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学”的过程,注重向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方面转变。

3.重视朗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让学生通过朗读实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又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因此,如何提高朗读质量,必须重视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加强朗读指导,明确朗读细则,搞好朗读评价,努力达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小学生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就阅读教学来说,适合采用朗读、诵读以及背诵等方式。这一学段要求学生“会”朗读外,还要求学生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朗读方法来贯穿整个教学,如师生范读、领读、轮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等,以读为主线,重整体感悟,重语感的培养。读得多了,积累得多了,语感逐渐丰富了。他们读到“金色的田野”就感到丰收的喜悦,读到“春雨沙沙”就感到心田滋润,读到“一片新绿”就会感到希望与生机,这就是语感。当然,我们所说的语感是对低年级孩子而言。教师进行朗读指导时,要较多地给予扶持,较多地安排朗读时间。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着自读,教师泛读,特别难读的句子,老师可领读。范读、小老师领读、跟录音读,这些方法看似简单,可对低年级孩子来说非常有效。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结合对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读的过程。

三、结语

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他们的欣赏者,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在活动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参考文献

[1]王宗海著有效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熊梅王显才主编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标签:;  ;  ;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王金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