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讯逼供研究 ——以法律经济学为视角

刑讯逼供研究 ——以法律经济学为视角

论文摘要

刑讯制度作为一种取证制度,其最基本特征即以肉刑或者变相肉刑的惩罚方式询问犯罪嫌疑人以获取口供,并以该口供为依据或中介,进而谋求对犯罪嫌疑人定罪量刑。该制度在逻辑上首先就自相矛盾,刑讯方式的采用必须以有罪推定假设为前提,若假定正确,直接定罪量刑即可,又何须刑讯这种手段;若假定错误,刑讯这种手段就失去了合理性的依据,对未犯罪的人又怎么能适用刑罚。刑讯制度长时期的普遍存在,使得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刑讯制度之非法性,在当代社会,已成为法学界的普遍共识,在立法上废止刑讯制度,并确立沉默权制度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来保障刑讯制度的废止,已成为国际立法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但是在我国的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刑讯都是一个热点话题,对于刑讯制度特别是我国当代刑讯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种刑事司法制度能具有生命力并在司法实践中得以有效运行,从根本上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刑讯制度的命运变迁,也要适用于这一法则。无论刑讯制度合法还是非法,最终都是由具体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逻辑应该是这样的,首先在技术上具有可操作性是前提,在经济上符合成本效率原则是关键,具备了技术和经济两个条件之后,由这样的经济基础形成的社会文化条件又形成了强大的反作用,使得制度的理性成为公众的需求和偏好,最后法律对这种制度予以确认,而法律的具体规定反过来又对制度产生了反作用,从而使制度的理性转化为法律的权威性。这种法律经济学的思维模式和分析方法贯穿于本文的始终,并以之分析刑讯制度的生存与死亡和我国当代的刑讯现象。论文第一章为刑讯制度的运行原理、刑讯的性质。首先对刑讯这种在逻辑上自相矛盾的制度如何在特定的法律文化背景下得以有效运行进行分析,具体表现为刑讯制度得以运行的三个前提条件,然后对刑讯的性质进行分析,得出刑讯本身具有一系列双重性的结论,正是由于刑讯口供与刑讯制度的双重性,决定了刑讯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由合法到非法的命运变迁。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刑讯制度在古代社会合法性的依据,首先回顾了对古代刑讯制度三个方面的认识误区,然后从技术、经济、文化和法律四个维度分析了其合法性的依据,得出在古代社会刑讯制度符合公正与效率的结论。第三章分析了现代社会刑讯制度非法性的依据,由于现代社会的技术、经济、文化、法律四个维度与古代社会相比,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从而得出在现代社会刑讯制度不符合公正与效率的结论。第四章为作者对我国与刑讯有关的制度的反思与经济分析,首先从比较法的视角将我国与美英德日四国进行比较,指出我国落后于国际立法潮流的现状;然后对我国现行相关立法的弊端进行经济分析,得出我国现行立法对公正和效率都有不利影响的结论,因而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最后对我国的相关立法提出建议并对两种错误的立法倾向进行批判。

论文目录

  • 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刑讯制度的运行原理与刑讯的性质
  • 第一节 刑讯制度的运行原理
  • 第二节 刑讯制度运行的前提条件
  • 一、有罪推定假设和原罪的文化倾向
  • 二、重刑主义的刑事政策和肉刑普遍使用的刑罚方式
  • 三、“法宽刑严”与“轻其所轻”的立法指导思想
  • 第三节 刑讯的性质
  • 一、刑讯口供既是证据本身,又是获得证据的手段
  • 二、刑讯口供既是强制性的自白,又是一种半自愿交易的结果
  • 三、刑讯既是谋求对犯罪分子刑罚的手段,又是刑罚本身
  • 第二章 刑讯逼供:古代社会合法性的经济分析
  • 第一节 对刑讯逼供认识误区的批判
  • 第二节 技术动因:口供本位主义的必然产物
  • 第三节 经济动因:“弱”政府财政窘境下的整体威慑效果
  • 第四节 文化动因:复仇文化对刑讯的宽容
  • 第五节 法律动因
  • 一、较短的取证期限
  • 二、纠问式诉讼方式
  • 第三章 刑讯逼供:现代社会非法性的经济分析
  • 第一节 技术动因:物证本位取代了口供本位
  • 第二节 经济动因:“强”政府的扩张与自愿口供的可替代性
  • 第三节 文化动因:人道主义的偏好与刑讯异化的趋势
  • 第四节 法律动因
  • 一、无罪推定假设
  • 二、控审分离的诉讼方式
  • 三、较长的取证期限
  • 第四章 对我国刑讯逼供制度的反思与经济分析
  • 第一节 比较法视角下其他国家的立法例
  • 一、美国
  • 二、德国
  • 三、日本
  • 四、英国
  • 五、我国现行立法的规定
  • 第二节 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反思与经济分析
  • 第三节 对我国相关立法的构建和设想
  • 一、两种错误的立法思潮
  • 二、立法建议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价值选择与行为选择的冲突:基于刑讯逼供行为的法社会学分析[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9(04)
    • [2].对如何完善防范刑讯逼供制度的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8(03)
    • [3].刑事一体化之下防控刑讯逼供行为的途径研究[J]. 理论界 2017(12)
    • [4].刑讯逼供及其异化的规制研究——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径路[J]. 研究生法学 2017(04)
    • [5].浅谈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的原因及遏制措施[J]. 法制博览 2018(12)
    • [6].生态、利益与刑讯逼供的控制路径[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7].禁止刑讯逼供原则的绝对性分析——以营救式刑讯为视角[J]. 法制博览 2017(01)
    • [8].从遏制刑讯逼供看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新发展[J]. 人民法治 2017(04)
    • [9].论刑讯逼供遏制机制的完善[J]. 法制博览 2017(31)
    • [10].论刑讯逼供的危害及对策[J]. 法制与社会 2015(04)
    • [11].刑讯逼供难遏制之根源及其对策[J]. 中外企业家 2015(11)
    • [12].刑讯逼供原因探析与遏制对策[J]. 品牌(下半月) 2015(05)
    • [13].试析刑讯逼供控制的观念与体制障碍[J]. 宜春学院学报 2015(07)
    • [14].浅析刑讯逼供的危害[J]. 文存阅刊 2018(03)
    • [15].美国的刑讯逼供:历史变迁与司法治理——兼论对我国治理刑讯逼供的启示[J]. 刑事法评论 2013(02)
    • [16].中国治理刑讯逼供六十年的经验[J]. 法律和社会科学 2010(02)
    • [17].诚信的政府是消除刑讯逼供的关键[J]. 法庭内外 2012(09)
    • [18].浅谈刑讯逼供的成因及对策[J]. 魅力中国 2009(36)
    • [19].制约刑讯逼供不能仅在“庭审”[J]. 江淮法治 2010(14)
    • [20].冤案中的刑讯逼供[J]. 章回小说(中旬刊.专题版) 2011(02)
    • [21].浅析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 知识窗(教师版) 2011(03)
    • [22].刑讯逼供行为的养成和矫正——从两起刑讯逼供案谈起[J]. 证据学论坛 2008(00)
    • [23].关于严禁刑讯逼供的再思考[J]. 证据学论坛 2008(00)
    • [24].民国时期的刑讯逼供治理[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25].刑讯逼供根源探析[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9(04)
    • [26].论如何在以审判为中心刑事诉讼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对刑讯逼供的遏制[J]. 法制与社会 2017(33)
    • [27].论刑讯逼供的成因及其预防[J]. 法制博览 2018(01)
    • [28].论防范刑讯逼供的制度障碍及突破[J]. 法制与社会 2018(13)
    • [29].刑讯逼供与多米诺骨牌[J]. 人民检察 2014(18)
    • [30].论刑讯逼供的制度防范[J]. 青年与社会 2019(02)

    标签:;  ;  ;  ;  ;  

    刑讯逼供研究 ——以法律经济学为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