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象征理论研究

景观象征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

意义与意蕴是景观的深层内涵,是景观创作与欣赏活动的重要内容。象征是以感性形象传达抽象意义或意蕴的表征方式,是一个历史久远、应用广泛、影响深远的范畴。景观象征理论是关于景观意义传达与意蕴表现的重要理论,可以解决当前景观创作中的诸多问题,如“美”、“善”、“真”的混同等观念误区;意义的缺失、意义品位低下等问题;流于形式、缺少内涵等问题;忽视具象美、意象设计程式化等问题;对于意蕴美、深层审美结构、特征创作原则的研究缺失等问题。景观象征理论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揭示景观美学诸多命题的深层机制,如景观的审美结构的生成机制、景观美感形态的生成机制等。景观象征有比附性象征与表现性象征两种类型,两类象征在本体性质、象征目的、象征心理、象征机制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显著区别。两类象征可以复合运用,也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可能。景观比附性象征是景观意义传达的重要方法,表达的是明确的意义,属于认知范畴。景观比附性象征的作品可以分为惯用型与创造型两类,相应的生成机制是约定俗成与语境约定;其传达机制是编码传递;其表征机制是指定性联系与类比性联系;象征意义题材包括宇宙题材、历史题材、宗教题材、道德题材等类型。可以通过象征意义确定与组织、象征符号选择、象征中介确定与组织、象征载体设计等环节进行景观比附性象征的创作。景观表现性象征是景观意蕴表现的重要方法,表现的是抽象的意蕴,属于审美范畴。优秀的景观作品具有形式美、具象美、意蕴美三个层次的美感形态,是因为具有三个层次的审美结构。景观表层审美结构是审美表象系统,表现为“格式塔”;其生成机制是主体感知觉加工;其独立审美功能是形式美。景观中层审美结构是审美意象系统,由表层审美结构转换生成,表现为意境;其生成机制在于主体的“统觉”、“想象”、“情感”活动;其独立审美功能是具象美。景观深层审美结构是特征系统,由中层审美结构转换生成,表现为特征图式。其生成机制是人类心理的抽象与投射活动。意蕴美是景观表现性象征的终极目的,其审美机制是景观整体特征与主体心灵图式的同构契合。从创造意蕴美的角度出发,景观表现性象征创作的基本原则应该是特征原则而不是传统的形式美原则;其创作程序是景观三层审美结构依据相应原则的逐层建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景观学科发展现状
  • 1.1.2 景观理论研究现状
  •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概况
  • 1.2.1 概念释义
  • 1.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 关于本文的研究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3.3 论文框架
  • 第2章 景观象征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象征的概念与源流
  • 2.1.1 象征的概念
  • 2.1.2 象征的源流
  • 2.2 象征的理论
  • 2.2.1 象征的三个层次的理论
  • 2.2.2 文艺学的象征理论
  • 2.2.3 文艺学象征理论与景观美学研究
  • 2.3 象征的类型
  • 2.3.1 比附性象征
  • 2.3.2 表现性象征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景观比附性象征的表征意义与机制
  • 3.1 景观比附性象征的表征意义
  • 3.1.1 意义的概念与价值
  • 3.1.2 比附性象征与景观意义传达
  • 3.1.3 景观比附性象征的表意层次
  • 3.2 景观比附性象征的意义生成机制
  • 3.2.1 惯用型象征的约定俗成机制
  • 3.2.2 创造型象征的语境约定机制
  • 3.3 景观比附性象征的意义传达机制
  • 3.3.1 意义传达模式与机制
  • 3.3.2 原始信息
  • 3.3.3 编码
  • 3.3.4 作者
  • 3.3.5 作品
  • 3.3.6 读者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景观比附性象征的类型与表征方式
  • 4.1 景观比附性象征的题材类型
  • 4.1.1 题材概述
  • 4.1.2 题材类型
  • 4.2 景观比附性象征的作品类型
  • 4.2.1 惯用型象征
  • 4.2.2 创造型象征
  • 4.3 景观比附性象征的表征方式
  • 4.3.1 景观载体与象征意义的关联方式
  • 4.3.2 表征条件
  • 4.3.3 中介类型
  • 4.3.4 本体表征
  • 4.4 景观比附性象征的实例分析
  • 4.4.1 避暑山庄景观分析
  • 4.4.2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景观分析
  • 4.4.3 意大利广场景观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景观表现性象征的表征意蕴与机制
  • 5.1 景观表现性象征的意蕴
  • 5.1.1 景观中的意蕴现象
  • 5.1.2 意蕴的内涵
  • 5.1.3 景观意蕴的类型
  • 5.1.4 景观意蕴的特性
  • 5.2 景观表现性象征的意蕴指向类型
  • 5.2.1 生命意识
  • 5.2.2 宇宙意识
  • 5.2.3 历史意识
  • 5.2.4 当代意识的思考
  • 5.3 景观表现性象征的意蕴生成机制
  • 5.3.1 审美主体的心灵图式
  • 5.3.2 审美客体的特征图式
  • 5.3.3 景观意蕴生成的同构契合机制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景观表现性象征的审美结构与机制
  • 6.1 景观的表层审美结构
  • 6.1.1 表层审美结构概述
  • 6.1.2 表层审美结构的生成机制
  • 6.1.3 景观形式美的审美机制
  • 6.2 景观的中层审美结构
  • 6.2.1 中层审美结构概述
  • 6.2.2 中层审美结构的生成机制
  • 6.2.3 景观具象美的审美机制
  • 6.3 景观的深层审美结构
  • 6.3.1 深层审美结构概述
  • 6.3.2 深层审美结构的生成机制
  • 6.3.3 景观意蕴美的审美机制
  • 6.4 景观表现性象征实例分析
  • 6.4.1 青山绿水庭的景观分析
  • 6.4.2 退思园的景观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两类景观象征的关系比较与复合应用
  • 7.1 两类景观象征的关系比较
  • 7.1.1 象征本体性质方面
  • 7.1.2 象征活动性质方面
  • 7.1.3 象征运用过程方面
  • 7.1.4 象征目的方面
  • 7.1.5 象征取象方面
  • 7.1.6 象征心理状态方面
  • 7.1.7 象征机制方面
  • 7.1.8 象征内涵方面
  • 7.1.9 两类景观象征的转化
  • 7.2 两类景观象征的复合应用
  • 7.2.1 两类景观象征的各自价值
  • 7.2.2 两类景观象征的复合应用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景观象征与景观创作
  • 8.1 景观象征与当代中国景观创作问题
  • 8.1.1 审美观念的误区
  • 8.1.2 比附性象征的问题
  • 8.1.3 表现性象征形式美层次的问题
  • 8.1.4 表现性象征具象美层次的问题
  • 8.1.5 表现性象征意蕴美层次的问题
  • 8.2 景观比附性象征创作方法
  • 8.2.1 象征意义的确定与组织
  • 8.2.2 象征符号的选择与创造
  • 8.2.3 象征中介的确定与组织
  • 8.2.4 象征载体的设计与可拓学方法
  • 8.3 景观表现性象征创作方法
  • 8.3.1 创作的程序
  • 8.3.2 创作的特征原则
  • 8.3.3 深层审美结构的创作方法
  • 8.3.4 中层审美结构的创作方法
  • 8.3.5 表层审美结构的创作方法
  • 8.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涉密论文管理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南宗山水画的审美结构及其特点[J]. 美术教育研究 2018(15)
    • [2].跆拳道品势审美结构探骊[J]. 当代体育科技 2014(27)
    • [3].《聂耳演奏小提琴》铜像的审美结构与主体情致[J]. 艺海 2018(07)
    • [4].浅谈中国的意象油画[J]. 美术大观 2014(02)
    • [5].黔苗生境“鸟”图案视觉表征文化透视[J]. 美术大观 2020(01)
    • [6].文学翻译的审美再现[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5(06)
    • [7].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审美认知过程[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1(01)
    • [8].浅谈中职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 吉林教育 2010(10)
    • [9].论思想品德的意义结构[J]. 世纪桥 2013(15)
    • [10].艺术与美之启示[J]. 美术教育研究 2017(13)
    • [11].论家居空间中的“裸设计”[J]. 装饰 2013(08)
    • [12].论钢琴演奏的“复合性诠释”[J]. 人民音乐 2011(07)
    • [13].论审美结构——以视听艺术为研究对象[J]. 中国文学研究 2020(01)
    • [14].谈色彩在电视艺术创作中的作用[J]. 电影评介 2009(01)
    • [15].产业化机制下文学写作的美学嬗变[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16].人工智能诗歌写作的读者认知与“重写”——由“小冰”诗歌中的风景引发的思考[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7].新年画女性人物图像研究[J]. 装饰 2012(07)
    • [18].以审美文化学为视角分析电影《风声》[J]. 电影文学 2010(05)
    • [19].让语文“芸芸众美”涵养学生的心房[J]. 语文天地 2018(18)
    • [20].浅析高中生审美意识的培养[J]. 美术教育研究 2013(22)
    • [21].孙犁小说“荷花淀风韵”的审美结构特征[J]. 保定学院学报 2013(03)
    • [22].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语言学价值[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23].《我是歌手》第三季歌手服饰赏析[J]. 当代电视 2015(06)
    • [24].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现实意义与实施策略[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9(02)
    • [25].世情与远思[J]. 读书 2017(04)
    • [26].语文课的美育形式——以于漪美育实践为例[J]. 教育科学论坛 2016(08)
    • [27].关于文学作品审美结构系统论的研究[J]. 参花(下) 2015(12)
    • [28].主旋律电影的民俗元素与观众认同[J]. 当代电影 2013(07)
    • [29].大象微义——设计艺术中太极美之探赜[J]. 民族艺术研究 2010(06)
    • [30].旅游景观审美结构的生成机制研究[J]. 旅游论坛 2018(05)

    标签:;  ;  ;  ;  

    景观象征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