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传播论文-刘翠翠

流行音乐传播论文-刘翠翠

导读:本文包含了流行音乐传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流行音乐,传播形态,媒体环境

流行音乐传播论文文献综述

刘翠翠[1](2019)在《自媒体环境中流行音乐传播形态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3年Shayne Bowman和Chris Willis提出"We Media"(自媒体)概念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推广普及,自媒体在世界范围内高速发展。自媒体在我国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标志着自媒体诞生;2012年微信公众号上线,自媒体由PC端向移动端转移;2012年至2014年,门户网站、电商平台纷纷涉足自媒体,呈现多元化局面;2015年至今,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成为自媒体的新热点。(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9年29期)

董健剑[2](2019)在《大众传媒对流行音乐传播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与人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大众传媒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成为信息的最主要传递方式。不同于西方的开放性思想,在我国流行音乐上面,更加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其发展和创新都受到严重的制约,受限于传播媒介形式。本文就大众传媒对流行音乐传播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报道加以讨论。(本文来源于《北极光》期刊2019年10期)

张莉[3](2019)在《意义产生的交流格局:评陆正兰着《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书名: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作者:陆正兰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ISBN:978-7-5690-2840-9DOI:10.13760/b.cnki.sam.201902017人类用符号表达情感及意义。有的符号基于物理世界的规则性而建立,目的在于探索人类如何在物理世界栖息,而有的符号则面对人类的精神世界,目的在于探讨人类意识形态观象,实现人类在物理世界"诗意的栖居"。音乐(本文来源于《符号与传媒》期刊2019年02期)

马婷婷[4](2019)在《微探新媒体技术下流行音乐传播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新媒体技术也得到了逐渐的提升。互联网和手机是新媒体时代的代表,颠覆了传统流行音乐产业的发展。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流行音乐在创作、传播以及销售模式等方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新媒体技术下流行音乐传播趋势的研究能够充分认识到现代大众对流行音乐传播方式的喜好,从而积极探究促进流行音乐发展的全新媒体形式,更好的推动流行音乐产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华传奇》期刊2019年03期)

张阔,岳明俊[5](2018)在《中美流行音乐传播载体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的传播方式经历了乐谱、广播、唱片、电视等,再发展到互联网络。而今,这种以大众传播为基础的结构载体仍在不断发展,移动终端的普及、创新型APP程序的传播,让音乐又搭乘了一次"快速列车"。大众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也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研究中美流行音乐传播载体的异同点,是对流行音乐传播载体的梳理,能够促进中西方流行音乐文化的交流与建设。(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8年17期)

解小歌[6](2018)在《流行音乐传播的功能及社会价值——以歌舞电影《搭错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当代流行音乐较国外其他类型音乐有很多特性,例如职业性、娱乐性,在情感上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被广大听众接受。许多人通过听流行音乐来排解生活上、工作上的压力,这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缓解压力的方式之一。音乐的传播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传播方式,许多流行音乐通过互联网软件进行传播。本文试以歌舞电影《搭错车》为切入点,探讨流行音乐传播的功能及其对会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新闻战线》期刊2018年10期)

邓重博[7](2018)在《新媒体时代流行音乐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时代,流行音乐的传播方式日益数字化、移动化、网络化,其产品推送方式也更加视觉化、个人化。但移动网络的碎片化信息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流行音乐的规模化传播效果,自媒体平台的推送式传播与用户的个人化音乐需求存在错位。流行音乐应借力于自媒体文化集群效应下的精准化分众传播、圈层扩散传播,以便更有效地拓展自身的受众市场,提升传播效果。(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8年07期)

赵亮[8](2017)在《大众传媒对流行音乐传播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创新,大众传媒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音像技术,在发展中取得了新的突破,从唱片到打破固定设备的网络音乐,都是科学技术带来的进步。本文对大众传媒对流行音乐传播的影响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新闻战线》期刊2017年24期)

任增吉[9](2017)在《新媒体环境下流行音乐传播的机遇和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的飞速发展,给流行音乐的传播、发展与转型既提供了动因,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比如,新媒体的全方位数字化特点为流行音乐传播开辟了新的渠道,给受众带来了新的体验,并且契合了流行音乐的互动式传播精神,但同时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侵犯版权的问题,亟待解决。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进一步打破了传播地域和传播空间的局限,为流行音乐的传播创造了优质的条件。这一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叁个方面。(本文来源于《音乐传播》期刊2017年03期)

陈晞[10](2017)在《音乐与传播媒介的互动性探究——中国流行音乐传播媒介及其隐喻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流行音乐本身和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都受到了消费社会的影响。媒介在中国流行音乐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媒介传播技术不仅是一种推动流行音乐和流行音乐文化传播的技术,更是参与了流行音乐的发展和流行音乐文化的建构过程,通过较为隐蔽而高明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社会对音乐文化的认知和态度,中国流行音乐也因此有了强烈的消费性特征。(本文来源于《新闻战线》期刊2017年12期)

流行音乐传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与人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大众传媒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成为信息的最主要传递方式。不同于西方的开放性思想,在我国流行音乐上面,更加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其发展和创新都受到严重的制约,受限于传播媒介形式。本文就大众传媒对流行音乐传播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报道加以讨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行音乐传播论文参考文献

[1].刘翠翠.自媒体环境中流行音乐传播形态的转变[J].青年.2019

[2].董健剑.大众传媒对流行音乐传播的影响分析[J].北极光.2019

[3].张莉.意义产生的交流格局:评陆正兰着《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J].符号与传媒.2019

[4].马婷婷.微探新媒体技术下流行音乐传播趋势[J].中华传奇.2019

[5].张阔,岳明俊.中美流行音乐传播载体的比较研究[J].艺术教育.2018

[6].解小歌.流行音乐传播的功能及社会价值——以歌舞电影《搭错车》为例[J].新闻战线.2018

[7].邓重博.新媒体时代流行音乐传播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

[8].赵亮.大众传媒对流行音乐传播的影响分析[J].新闻战线.2017

[9].任增吉.新媒体环境下流行音乐传播的机遇和挑战[J].音乐传播.2017

[10].陈晞.音乐与传播媒介的互动性探究——中国流行音乐传播媒介及其隐喻功能[J].新闻战线.2017

标签:;  ;  ;  

流行音乐传播论文-刘翠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