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社会主义阵营文学中的农业集体化题材小说比较研究 ——苏联的《被开垦的处女地》、中国的《山乡巨变》、北朝鲜的《石溪邑的新春》为中心

前社会主义阵营文学中的农业集体化题材小说比较研究 ——苏联的《被开垦的处女地》、中国的《山乡巨变》、北朝鲜的《石溪邑的新春》为中心

论文摘要

农业集体化是指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的体制改革运动,农业集体化作为三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基本步骤,表现由共产党领导的自上而下的全国规模性的活动,强调集体性。它不仅是社会体制的一大变革,还包括农民思想意识的转变。苏联的《被开垦的处女地》、中国的《山乡巨变》、朝鲜的《石溪邑的新春》堪称反映农业集体化的代表性作品。笔者尝试性地对逝去的农业集体化作系统的研究,以政治社会语境、人物形象、作者创作意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比较研究的顺序为三部作品建立新的定位。文学反映现实,文学以外的非文学因素,包括社会背景中政治力、经济力对文学的影响是直接而绝对的。文学与历史、现实的交融已经成为农业集体化小说的一种性格。三部作品正因为对现实的体察和参与,而获得了“当代性”。第一章绪论中简单概述了农业集体化题材小说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目的以及研究方法。在历史语境中文本作为研究对象是开放的,文本具有多重意义的。作者运用比较研究方法中的影响研究方法和水平研究方法,以整体思维和客观思维、摈弃单一视觉和线性思维,综合考察和个案分析相结合进行梳理和研究。第二章主要对三国农业集体化题材小说产生的社会政治语境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三国的社会政治背景中的各种趋势进行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中国、朝鲜之间的文化交流颇为密切,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是中朝两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模版,对中朝两国的农业集体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三章对三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即新型干部、中间人物、敌对势力,根据社会背景和阶级身份的异同,研究其共同性和差异性。第四章主要从作者的政治意识、民间意识、创作主体意识入手,对作者创作意识进行比较研究。第五章分析三部作品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特性,作者从新旧势力的对峙、典型化、革命浪漫主义三个方面展开,加以比较。最后对农业集体化小说的审美价值问题进行研究。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正文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前社会主义阵营文学中的农业集体化题材小说比较研究 ——苏联的《被开垦的处女地》、中国的《山乡巨变》、北朝鲜的《石溪邑的新春》为中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