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汉英称谓语的差异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汉英称谓语的差异

论文题目: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汉英称谓语的差异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作者: 容晨朴

导师: 施向东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亲属称谓语,非亲属称谓语,姓名

文献来源: 天津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称谓语在词汇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显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称谓语可以说是非常古老且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类词汇。横向来看,称谓语涉及语法、词汇、语义等各个层面,同时称谓语跟社会学、文化学、哲学、史学、美学等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向来看,称谓语历经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洗礼,在不同的语言中,不论是单个的称谓语,还是整个的称谓系统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透过它可以窥见语言、社会、人类文明在历史中的发展轨迹。本文中,我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英语中的称谓语加以比较分析,希望能为称谓语的应用和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发。认知语言学虽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是它已经被应用到很多语言问题的解决中去,在本文中我将致力于找到认知与称谓语之间隐藏的关系。认知对语言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作用,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认知是如何影响称谓语的生成和发展的呢?这是我在本文中要探讨的问题。在本文中我在进行汉英称谓语对比分析时所运用到的认知语言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包括意象概念、象似性、隐喻等。通过阅读大量专著及论文,再加上我个人的思考,我在论文中持以下观点:汉民族在认知上重二元的依存和统一,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神、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是可以合而为一的,汉民族在认知上重视直觉,以感性认识见长,强调对客观事物的临摹,并且倾向从整体上认识事物,重统一,重共性。西方民族强调二元的并存与对立,擅于从理性上认识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抽象思维发达,分析能力较强,认识事物时着眼于事物的特殊性。这些认知上的分歧导致汉英称谓语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差异。在本文中我将从亲属称谓语、非亲属社会称谓语和姓名三方面对汉英称谓语加以比较分析,探讨认知对称谓语的影响。当然,认知不能解释所有问题,这是无庸质疑的,把一切都归结于认知可能会导致我们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在这里,我只探讨导致汉英称谓语出现差异在认知上的可能因素,随着更多语料的发现和语言学以及相关科学的不断发展,很多曾经我们认为是正确的结论将被推翻,很多新的假设和猜想将被验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更正错误,不断发现真理,我在本文中的观点在将来有些可能被推翻,有些可能被证实,但无论怎样,希望今天我所做的这一点点工作能为语言学的研究以及语言教学的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称谓语的研究概述

1.1 对称谓语的本体研究

1.2 应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上的称谓语研究

1.3 认知语言学角度的称谓语研究

1.4 认知与文化的关系

第二章 什么是称谓语

2.1 称谓语的定义

2.1.1 汉语中称谓语的定义

2.1.2 英语中称谓语的定义

2.2 关于称谓语界定的几种说法

2.2.1 广义、狭义说

2.2.2 称谓语、称呼语一体说

2.2.3 称谓语、称呼语差异说

2.3 称谓语的分类

2.3.1 功能、语体色彩、语言态度、交际形式上的分类

2.3.2 亲属称谓语和非亲属称谓语

第三章 认知语言学与称谓语的关系

3.1 认知语言学简介

3.2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

3.3 认知语言学的心理学基础

3.3.1 天赋论

3.3.2 建构论

3.3.3 认知语言学

3.4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

3.5 认知对语言的作用

3.5.1 认知对语言的直接作用

3.5.2 认知对语言的间接作用

3.6 本文进行汉英称谓语对比时所运用的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

3.6.1 意象的概念

3.6.2 象似性和任意性

3.6.3 隐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方式

3.6.4 认知不能解释一切

第四章 认知与称谓的关系

4.1 人类最初的认知是如何产生的

4.1.1 汉民族的认知特点

4.1.2 西方民族的认知特点

4.2 中西方认知特点的第一组对比在汉英称谓语上的表现

4.2.1 感性认识对汉语称谓语的影响

4.2.2 理性认识对英语称谓语的影响

4.3 中西方认知特点的第二组对比在汉英称谓语上的表现

4.3.1 中国人重共性、重整体的认知特点

4.3.2 西方人重个性、重个体的认知特点

第五章 中西方民族的认知分歧造成的汉英亲属称谓语的差异

5.1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细致而繁复,英语亲属称谓系统粗疏而简洁

5.1.1 汉语亲属称谓语较强的系统性

5.1.2 英语亲属称谓较强的抽象概括性

5.2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区分内外远近,英语亲属称谓系统没有此功能

5.3 汉语亲属称谓语区分上下长幼,英语亲属称谓语在长幼尊卑上没有明显体现

5.3.1 汉语亲属称谓语上下有别,长幼有序

5.3.2 英语亲属称谓语不严格区分上下长幼

5.4 汉语亲属称谓的泛化

第六章 汉英非亲属社会称谓语之间的差异

6.1 汉英非亲属社会称谓语的整体差异

6.1.1 汉民族家庭观念的延伸

6.1.2 西方民族理性平等观念的延伸

6.2 汉语社会称谓中的等级观念是家庭中长幼尊卑的宗法制度的衍变

6.2.1 敬称

6.2.2 谦称

6.3 西方的平等和法制观念在英语社会称谓语中的体现

6.3.1 西方民族对权力的认知

6.3.2 “Mr.”、“Miss.”、“Mrs.”、“Ms.”的来源和应用

6.3.3 英语中的敬称

6.4 关于社会称谓中“老”和“小”的用法

6.5 人治思想和法治思想对社会称谓的影响

6.5.1 人治思想导致汉语中官位和职务称谓大量存在

6.5.2 西方法治思想使得官职称谓在英语中并不流行

第七章 汉英称谓语中姓名称谓的对比

7.1 “姓+名”和“名+姓”所体现的不同认知

7.1.1 汉语“姓+名”的姓名结构以及姓氏合流

7.1.2 英语“名+姓”的姓名结构

7.2 姓氏和名字的来源与自然崇拜和宗教崇拜

7.2.1 汉语中姓氏与名字的来源跟自然崇拜关系密切

7.2.2 英语中的姓与名跟基督教密切相关

7.3 中西方认知分歧对汉英姓名的其他影响

7.3.1 导致姓氏发生改变的因素与中西方认知的关系

7.3.2 汉民族整体性原则以及宗族观念在汉语人名上的体现

7.3.3 儒教对汉语人名的巨大影响

7.3.4 道教和佛教对汉语中人名的影响

7.3.5 汉民族的“讳名制”

7.3.6 汉语中的具体感性主义在汉语人名中的体现

7.3.7 汉民族的平和心理和西方人的竞争心理在人名上的体现

7.3.8 汉民族重意合与西方民族中形式的不同认知在人名上的体现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4-17

参考文献

  • [1].《儿女英雄传》称谓语研究[D]. 邹叶君.扬州大学2015
  • [2].汉语教材称谓语编写研究[D]. 杜珏.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
  • [3].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中的称谓语教学研究[D]. 王金玉.渤海大学2018
  • [4].汉法社会称谓语的对比研究[D]. 陈玉珍(CHAN KANG LOI CHARLIE MIREILLE).山东师范大学2018
  • [5].爱侣称谓语的汉英对比研究[D]. 陈晨.河南大学2018
  • [6].新兴男性称谓语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D]. 郑亚豪.华中师范大学2018
  • [7].论称谓语的文化语义教学[D]. 李霄梅.陕西师范大学2017
  • [8].网络不礼貌称谓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 李梦娜.华东师范大学2017
  • [9].基于英语背景学习者的汉语称谓语教学研究[D]. 李斯琪.山东师范大学2017
  • [10].《大宅门》称谓语的修辞学研究[D]. 邢晓艳.阜阳师范学院2017

相关论文

  • [1].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委婉语[D]. 曹蔓.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
  • [2].称谓语的初步研究[D]. 孔令凤.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
  • [3].汉语“通用”社交称谓语的语义研究[D]. 楼峰.浙江大学2007
  • [4].中美社会语境中称谓语的比较研究[D]. 胡春凤.西南财经大学2007
  • [5].现代称谓语的跨文化研究[D]. 罗小玲.广西师范大学2007
  • [6].英汉常见社交称谓对比分析[D]. 屈琳玉.上海海事大学2005
  • [7].汉英称谓语之跨文化比较研究[D]. 黄永华.内蒙古大学2006
  • [8].汉英称谓语对比与翻译[D]. 姜春霞.广西大学2001
  • [9].英汉称谓的语用差异及其翻译[D]. 刘萍.华中师范大学2004
  • [10].英汉社会称谓语的对比研究[D]. 王非.吉林大学2004

标签:;  ;  ;  ;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汉英称谓语的差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