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白斑症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其应用

对虾白斑症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其应用

论文题目: 对虾白斑症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其应用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水产养殖

作者: 王晓洁

导师: 战文斌

关键词: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免疫胶体金层析技术,单克隆抗体,对虾

文献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前,白斑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严重影响虾的养殖,由于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因而,快速方便的检测方法势在必行,以期早发现,早预防。本论文进行的白斑症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其应用,正是迎合此需要。 本论文是从本实验室原有的抗WSSV单克隆抗体库和本次实验制备的12株分泌抗WSSV单抗的细胞株中,采用间接荧光检测法,筛选出8株分泌较强的抗WSSV单抗的细胞株,将此细胞株通过制备腹水,扩增得到高效价的抗WSSV单抗,并将其纯化,用于白斑症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白斑症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是用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检测白斑症病毒。将WSSV包被在硝酸纤维膜上,通过标有红色胶体金的抗WSSV单抗经硝酸纤维膜渗滤,使抗原与抗体在膜上快速反应,从而标在抗WSSV单抗上的红色胶体金在膜上堆积、显色,来检测样品中的WSSV。本论文对以上8种从腹水中纯化得到的抗WSSV单抗,采用斑点免疫印迹法测其效价;采用Western-blot分析WSSV单克隆抗体的类型;采用免疫电镜对抗WSSV单抗作用的抗原决定簇分析。通过对这8种单抗效价、抗体类型、抗原决定簇的分析,选出效价较高、抗体类型属IgG、抗原决定簇在病毒囊膜上的单抗387,2E6、4G9为金标抗体。实验中发现WSSV囊膜极易破碎,为增强检测的灵敏度,因而将抗原决定簇在病毒核衣壳上的单抗2A3也选为金标抗体,通过不同检测模式的比较,得出最佳金标抗体为金标2E6和金标2A3等比混合液。并采用系列实验对试剂盒检测程序中的各项条件进行优化,使整个反应只需3分钟,并且不需要孵育及任何仪器设备。肉眼可见的红色斑点表示WSSV阳性。此法与斑点免疫印迹法比较,其灵敏度两者相同。但此法更为快速、方便、简单、现场、准确,并且无假阳性。 白斑症病毒现场检测试纸条的研制,是用一步免疫胶体金层析法检测白斑症病霉。用红色的胶体金标记抗WSSV的单抗2E6和2A3,通过不同模式的对比,选出抗WSSV的单抗4G9为最佳包被抗体,并将其包被在硝酸纤维膜上,采用双抗

论文目录:

摘要

前言

1. 抗白斑症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1 单克隆抗体在水产养殖方面研究现状及应用

1.2 白斑症病毒抗原的制备

1.3 抗白斑症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筛选

1.4 腹水的制备与纯化

2. 白斑症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2.1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2.2 胶体金的制备

2.3 抗白斑症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效价的测定

2.4 抗白斑症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类型鉴别

2.5 抗白斑症病毒单克隆抗体作用的抗原决定簇分析

2.6 抗白斑症病毒单克隆抗体胶体金的标记

2.7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的建立

2.8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在白斑症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2.9 白斑症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的重复性与稳定性

3. 白斑症病毒现场检测试纸条的研制

3.1 免疫金标层析条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3.2 胶体金的制备

3.3 抗白斑症病毒单克隆抗体胶体金的标记

3.4 白斑症病毒免疫诊断试纸条的制备

3.5 白斑症病毒免疫诊断试纸条的应用比较

3.6 白斑症病毒免疫诊断试纸条的重复性与稳定性

4. 白斑症病毒囊膜完整性与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

4.1 白斑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4.2 白斑症病毒囊膜完整性与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

参考文献

试剂配制

致谢

相关成果

发布时间: 2005-10-26

参考文献

  • [1].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PCR检测条件优化及浮游动物中间宿主的调查研究[D]. 闫冬春.中国海洋大学2004
  • [2].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粘附蛋白及与其相互作用的对虾细胞膜蛋白定位[D]. 梁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
  • [3].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对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中和抗体及感染相关蛋白的研究[D]. 袁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
  • [4].对虾白斑病毒(WSSV)囊膜蛋白蛋黄抗体及凋亡抑制基因ORF390R的研究[D]. 王志民.武汉大学2004
  • [5].用单克隆抗体研究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的黏附蛋白[D]. 姜有声.中国海洋大学2006
  • [6].对虾Rab GTPase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以及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膜蛋白与对虾蛋白的互作研究[D]. 吴文林.厦门大学2006
  • [7].中国对虾应答WSSV侵染相关基因的研究[D]. 赖晓芳.中国海洋大学2010
  • [8].浮游生物传播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研究[D]. 张家松.中国海洋大学2007
  • [9].酪氨酸磷酸化蛋白和胞质动力蛋白在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 冯继兴.中国海洋大学2014
  • [10].对虾VEGF信号通路在WSSV感染过程中的功能研究[D]. 王志伟.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7

相关论文

  • [1].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在螯虾的增殖与动态分布及其基因组片段的测序、克隆与表达[D]. 朱建中.南京农业大学2000
  • [2].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囊膜蛋白基因克隆、表达及表达产物抗病效果的研究[D]. 许雅香.浙江大学2003
  • [3].SARS病毒重组核衣壳蛋白胶体金试纸条研制和临床验证[D]. 蒲丹.重庆医科大学2004
  • [4].对虾白斑综合症抗病力指标的筛选及其应用的研究[D]. 姜国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
  • [5].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PCR检测条件优化及浮游动物中间宿主的调查研究[D]. 闫冬春.中国海洋大学2004
  • [6].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浙江株对实验动物克氏原螯虾的致病性及其重组囊膜蛋白rVp28保护效应的研究[D]. 魏克强.浙江大学2005
  • [7].用对虾血细胞单克隆抗体研究分析白斑症病毒的受体[D]. 张志栋.中国海洋大学2005
  • [8].禽流感病毒ELISA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其重组核蛋白粘膜免疫研究[D]. 肖运才.华中农业大学2005
  • [9].对虾白斑病毒的侵染机制及其特异性单链抗体基因研究[D]. 易国华.武汉大学2004
  • [10].用单克隆抗体研究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的黏附蛋白[D]. 姜有声.中国海洋大学2006

标签:;  ;  ;  ;  

对虾白斑症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其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