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重要元素及能量收支

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重要元素及能量收支

论文题目: 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重要元素及能量收支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环境科学

作者: 游奎

导师: 杨红生,刘鹰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重要元素收支,能量收支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实验对象,建立了 6 套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进行了了 94d 全封闭式对虾工程化养殖实验。以生态学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中能量及 C、N、P 元素的收支情况,揭示了系统中能量及重要元素的利用、转化效率和系统各单元的功能作用。本文研究了对虾工程化养殖适宜的光源。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为对虾工程化养殖结构优化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 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水质变动特征 1.1 一些水质因子在对虾工程化养殖过程中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是其主要水质变动特征,这些水质因子通常不利于养殖生产。例如溶解性有机碳、氮,养殖初、末期相比较分别升高了 113.24%、43.80%;颗粒性有机碳、氮,养殖初、末期相比较分别升高了 133.70%、91.67%;生化耗氧量养殖初、末期相比较升高了 75.75%;硝态氮养殖末期含量为 21.984±1.523mgN/L,远高于养殖初期。这些有升高趋势的水质因子通常对于养殖生物生长是不利的,但这些不利的水质因子在养殖末期均未超过对虾耐受的安全范围。这些不利的水质因子含量在系统内部的变动规律一般为养殖池>沉淀池>生物池,证明了系统水处理单元的功能。 1.2 少数水质因子在对虾工程化养殖过程中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溶解氧含量(DO)即是其中之一,本研究中 DO 平均含量为 6.59±0.11mgO2/L,满足对虾生长的需要,但在养殖中后期随着对虾生长生物量的增加应注意加强增氧。 1.3 另外一些水质因子通常波动而有一定适宜范围,其变动不应超出该范围,包括温度、盐度、pH 等等。本研究中日换水量仅为 1.10%,盐度基本稳定在 31.5左右,温度随季节波动在 21℃~29℃之间。本研究采取碳酸钙质的珊瑚砂以控制 pH,pH 稳定在 7.88 左右。总体上,本系统设计水处理单元达到了抑制水质因子的过度上升、下降等不利变动,稳定水质的目的。 游奎: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重要元素及能量收支 - 2 -2. 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 C 收支2.1 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中碳元素的收支方程为:饵料投入碳(100)=对虾利用碳(30.60)+系统滤除碳(36.77)+系统自净转化碳(10.91)+系统积累碳(1.02)+池壁管道消耗碳(20.70)。2.2 对虾工程化养殖方式中,对虾平均摄食了饵料投入碳的 54.39%,平均利用了饵料投入碳的 30.60%;对虾生长积累碳占饵料投入碳的 11.37%~15.45%,平均为 13.60%,该比例显著高于已报道的对虾池塘养殖方式中的碳利用比率(<5%);从碳元素收支角度上说明对虾工程化养殖方式提高了饵料利用效能 。2.3 该养殖方式中,系统中滤除有机碳(包括残饵、粪便、虾皮、集中排污)占饵料投入碳的 33.55%~39.85%,平均为 37.00%(包括对虾蜕皮);表明该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设计能够有效地清除废物,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2.4 系统自净能力转化有机碳(包括沉淀池、生物池、水体的呼吸作用)占饵料投入碳的 9.45%~13.18%,平均为 10.91%;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碳(DOC)和颗粒性有机碳(POC)养殖后期分别为 8.80mgC/L 和 2.38mgC/L;说明该系统水处理设计良好,保证了水质的清洁。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碳收支结果表明该养殖模式比较先进且有应用前景,是对虾养殖的发展方向之一。3. 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 N 收支3.1 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中氮元素的收支方程为:饵料投入 N(100)=对虾收获N(22.27)+系统滤除 N(47.22)+系统自净转化无机 N(15.39) +系统积累 N(3.99)+管道渗漏滞留及挥发损失 N(11.13)。3.2 对虾工程化养殖方式中,对虾平均摄食了饵料投入氮的 62.23%,平均利用了饵料投入氮的 40.55%;对虾生长积累氮占饵料投入氮的 18.62%~25.47%,平均为 22.27%,该比例显著高于已报道的对虾池塘养殖方式中的氮利用比率(约 10%),也显著高于林德曼比率(10%);从氮元素收支角度上说明对虾工程化养殖方式提高了饵料利用效能。3.3 该养殖方式中,系统中滤除氮(包括残饵、粪便、虾皮、集中排污)占饵料投入氮的 42.77%~54.23%,平均为 47.22%(包括对虾蜕皮);表明该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设计能够有效地清除废物,有利于生产的正常进行。游奎: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重要元素及能量收支 - 3 -3.4 系统水处理单元氨化作用降解有机氮占饵料投入氮的比例平均为 14.90%;系统水处理单元硝化作用转化无机氮占饵料投入氮的比例平均为 21.80%;养殖后期水体中亚硝态氮和铵态氮仅分别为 0.183mgN/L 和 0.329mgN/L,说明该系统水处理设计良好,保证了水质的清洁。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氮收支结果表明该养殖模式较它养殖方式具有较大的优势,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3.5 本研究中,对虾单茬养殖可使硝态氮最高升高至 30.74mgN/L,对虾耐受硝态氮的安全值为 150mgN/L,照此推算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年整体换水 1 次年生产 3 茬完全可以满足需要,而连续生产应不超过 5 茬为宜。4. 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 P 收支4.1 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中磷元素的收支方程为:饵料投入 P(100)=对虾收获P(9.79)+系统滤除 P(54.67)+系统水体积累 P(3.40)+系统沉积 P(32.15)。4.2 对虾工程化养殖方式中,对虾平均摄食了饵料投

论文目录: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对虾养殖现状及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第一节 对虾养殖现状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第二章 实验设计

第一节 系统构建及实验设计

第二节 本研究中初级生产的监测

第三节 食物(饲料)利用效率的概念

第三章 养殖系统中环境理化因素的变动

第一节 养殖系统中有机碳的变化

第二节 养殖系统中N 元素的水质特征

第三节 养殖系统中P 元素的水质特征

第四节 养殖系统中其它理化因子的变动

第五节 养殖系统中水质变动特征及监控与管理

第四章 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中碳收支

第一节 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中的呼吸作用

第二节 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中的C 元素收支

第五章 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中氮收支

第一节 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中N 元素的转化机制

第二节 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中的N 元素收支

第六章 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中磷收支

第一节 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中 P 元素的转化机制

第二节 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中的P 元素收支

第七章 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中能量收支

第一节 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中的能量代谢过程

第二节 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中的能量收支

第八章 光源对于对虾生长与体色的影响

第一节 不同光源对对虾生长的影响

第二节 不同光源对对虾体色的影响

第九章 对虾工程化养殖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中物质能量收支比较

第二节 对虾工程化养殖效益初步分析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和待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05

参考文献

  • [1].生物絮团在对虾零水交换养殖系统中功能效应的研究与应用[D]. 徐武杰.中国海洋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对虾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Cu2+的生态效应[D]. 程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
  • [2].高密度水产养殖生态工程设计及循环水流转机理研究[D]. 刘鹰.浙江大学2001
  • [3].主要环境因子对养殖对虾抗病力及白斑综合症发生的影响[D]. 管越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
  • [4].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摄食行为生理生态学的实验研究[D]. 黄国强.中国海洋大学2003
  • [5].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生物能量学的初步研究[D]. 王兴强.中国海洋大学2004
  • [6].对虾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和应用[D]. 李继秋.中国海洋大学2004
  • [7].对虾免疫增强剂的研究与应用[D]. 王新霞.中国海洋大学2004

标签:;  ;  ;  ;  

对虾工程化养殖系统重要元素及能量收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