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针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25例

滞针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25例

李瑾(云南省建水县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云南建水654300)

【中图分类号】R2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5-0247-02

【关键词】肩胛提肌损伤滞针手法

肩胛提肌损伤是针灸推拿科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是以单侧或双侧的肩胛提肌止点,即肩胛内上角有明显固定性压痛,局部可触到条索状物并可有弹拨感,局部有酸胀、沉重感为主要特点的疾病。笔者近期以来用滞针手法治疗此病2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5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21岁~60岁,其中21~30岁8例,31~40岁12例,41~50岁3例,60岁2例;病程最长8年,最短6个月。

1.2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首先在肩胛内上角处找准压痛点、条索状物后,局部常规消毒,用28号毫针垂直皮肤表面呈90度角进针,针刺深度可使针尖达肋骨面。此时病人有酸胀、沉重感,然后将针向同一方向捻转,人为造成滞针。当针下出现“滞针”感时,适当用力提插5~7次,此时病人可有较强的酸胀感,局部针感明显时如有一沉大异物重压其间。提插的刺激量以病人能耐受为度。行针完毕后,向相反的方向退转针体,无滞涩感时即可出针。此方法每日1次,7次为一个疗程。疗程完毕后,间隔3日再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

2疗效观察

2.1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有效:症状、体征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

2.2治疗结果经上述滞针手法治疗后,临床治愈20例(80%),有效5例(20%),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25例患者中,疗程最短0.5个疗程,最长3个疗程,平均为1.6个疗程。

2.3典型病例殷某,女,23岁,于2004年2月15日就诊。自诉左侧肩胛内上角处酸痛3年余,低头作业或肩背受凉后酸痛加重,局部有沉重感。查体:左侧肩胛内上角压痛明显,局部有弹拨感,可触及条索状物。诊断:肩胛提肌损伤。应用上述滞针手法治疗3次以后,症状明显减轻;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左肩部轻松。一月后随访无复发。

3讨论

肩胛提肌损伤以肩胛内上角处酸痛沉胀为主,属于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多由感受风寒之邪后,风寒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所致。

从现代医学来看,肩胛提肌损伤在临床上也颇为常见,一般都会被诊断为肩胛疼痛而被忽视。肩胛提肌位于项部斜方肌深方,起自上4个颈椎的横突,止于肩胛内上角,其作用为上提肩胛骨。由于某种特殊的情况,要求肩胛骨迅速上提和向内上旋转,肩胛提肌突然收缩,而肩胛骨多数不能同步配合,故易造成该肌肉的急性和慢性损伤。由于病理改变和风寒侵袭,使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发生障碍,久而久之出现了骨与肌肉或筋膜之间的粘连,“不通则痛”,故形成了在肩胛内上角顽固性的疼痛病灶。

笔者所采用的滞针手法是在搓法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是根据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机制动态平衡失调学说及无菌性炎症学说和松解粘连的理论及临床经验结合而成。通过针刺病灶部位,使痹阻的气血得以疏通,营卫调和,气血流畅,则风寒之邪无所依附,故痹痛得伏。另一方面,通过人为造成的滞针,使病灶部位的少量肌纤维缠绕在针身上,再通过提插牵拉,使缠绕在针身上的部分肌纤维断裂,从而松解了粘连,缓解了局部的肌紧张,并刺激机体改善了局部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疏通经络气血,通则不痛,故病可治愈。

标签:;  ;  ;  

滞针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25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