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世界遗产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论文摘要

自1987年中国开始申报世界遗产至今2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遗产”从一个陌生的概念成为了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时尚词汇。最近几年民族地区“申遗”热成为“申遗”中的新现象,对于世界遗产与民族地区的发展的关系是紧密而复杂的,既有正向促进的关系,也有负面影响的关系。所以本论文基于经济人类学的视角,以世界遗产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二者的关系为切入口,把这些问题的原因和意义,放在更大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去进行分析和阐释。从“世界遗产”宏观目的和初衷意义的提出,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系列文本关于世界遗产的评价标准和申报要求,都对“全人类”的共同遗产、遗产的普世性价值、保护遗产的重要性、遗产的完整性和原真性等原则给予了特别的重视和强调。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与遗产关系最密切的民族地区的时候,却看到了这样的现象:民族地区对于申报世界遗产的目的追求,更多地落脚在了具体的经济利益上面;种种由于“申遗”成功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事例,对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巨大的诱惑;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少数民族地区,迫切希望通过“申遗”来获得较快的经济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世界遗产的目的追求与民族地区希望通过“申遗”获得经济发展的目的追求出现了错位。从表面上看,这种错位表现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文化意义与经济追求的矛盾、全人类与具体实存民族的矛盾。然而,本文在深入探究后认为:这些只是总体目标一致下具体目标不一致的表现,应该辩证地看待世界遗产价值的普遍性与民族发展的差异性;对于矛盾的处理,应当“优先考虑在不破坏具体实存民族利益前提下的全人类的利益”和“优先考虑在不破坏当代人需求前提下的可持续发展”;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历史情境、多样的文化形态、多元的发展道路,对民族地区差异性的尊重,并不会产生对“世界遗产”初衷和意义的背离,相反,对差异性的尊重就是对“全人类”的尊重,就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就是对“发展道路多元化”的尊重。回到世界遗产与民族地区发展的关系上,论文最后提出了核心观点:通过“申遗”方式是民族地区进入主流制度建构的一条有效路径。在进入“世界遗产”队伍的过程中,民族文化不仅是作为文化资本、作为资源博弈工具,还是作为制度建构,都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申遗”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申遗”对于民族地区进入主流话语体系,从而参与到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制度建构提供了可能;“申遗”也激励着人类面向未来无限的创造性、构筑着人们的精神家园、探索着人的类本质实现的道路。论文同时指出,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地区都适合通过“申遗”方式来寻求发展的,“申遗”不是民族地区发展唯一途径,民族地区发展还应该有更多更适合当地的多元化选择和发展路径。不少民族地区明知道“申遗”困难重重,但还是不惜代价跻身于世界遗产的队伍中,是因为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太少。如果民族地区能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选择不一定同于他人但却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那么,通过这些多元的发展路径,就能为民族地区进入更大范围的制度建构提供可能,从而扩大民族地区的社会交往;通过这些多元的发展路径,民族地区就能由被动的不平等的方式逐步转变为主动的平等的方式,参与到世界范围内的制度建构中,进而修改和完善这一制度,获得更大的价值实现空间。而这一点,正是研究世界遗产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后给我们的启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第一章 "世界遗产"的产生背景和基本原则
  • 一、"世界遗产"产生的背景
  • 二、"世界遗产"范围的扩展
  • 三、"世界遗产"的基本原则
  • 第二章 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与"申遗"的目的诉求
  • 一、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现状
  • 二、民族地区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及其开发
  • 三、民族地区"申遗"的目的诉求
  • 第三章 世界遗产价值的普遍性与民族发展的差异性
  • 一、文化意义与经济价值
  • 二、人类发展与民族发展
  • 三、普遍统一与参差多态
  • 第四章 民族地区"申遗"与社会发展
  • 一、民族地区"申遗"与经济发展路径
  • 二、民族地区"申遗"与社会制度建构
  • 三、民族地区"申遗"与文化意义追寻
  • 第五章 民族地区"申遗"与多样化发展路径
  • 一、民族地区"申遗"的潜在问题
  • 二、民族地区多元化发展路径的探索
  • 三、民族地区"申遗"的启示意义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印象清福楼——世界遗产“土楼”景区地域化民宿设计项目作品[J]. 上海纺织科技 2019(12)
    • [2].世界遗产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美丽[J]. 绿色中国 2020(12)
    • [3].世界遗产凝聚着人类的友善之情[J]. 艺术市场 2018(05)
    •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非洲世界遗产能力建设与合作论坛在巴黎开幕[J].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06)
    • [5].《世界遗产全集》亚洲甲卷、乙卷[J]. 出版广角 2016(24)
    • [6].世界遗产教育在中学的探索与实践[J]. 亚太教育 2015(15)
    • [7].世界遗产的主要分类有哪些[J]. 小读者之友 2020(05)
    • [8].世界遗产语境下的北京中轴线[J]. 北京文博文丛 2019(03)
    • [9].世界遗产 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J]. 文明 2019(09)
    • [10].世界遗产 以无声的方式讲述过去的故事[J]. 时代英语(高二) 2018(04)
    • [11].世界遗产的教育战略[J]. 世界遗产论坛 2009(00)
    • [12].传承、守护与活化——世界遗产的当代折射[J]. 产城 2019(04)
    • [13].《世界遗产导论》课程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10)
    • [14].中国再添两处世界遗产[J]. 学苑创造(7-9年级阅读) 2019(09)
    • [15].以中国人的视角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世界遗产全集》出版计划启动[J]. 文明 2015(Z1)
    • [16].世界遗产事业的全球“热”效应[J]. 世界遗产 2013(05)
    • [17].我们为什么要申遗?[J]. 文明 2009(08)
    • [18].中国世界遗产事业的若干特点及其影响和意义[J]. 世界遗产论坛 2009(00)
    • [19].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发展[J]. 旅游学刊 2012(04)
    • [20].世界遗产旅游:在理想和现实之间[J]. 旅游学刊 2012(04)
    • [21].世界遗产壮观卫星图[J]. 今日科技 2009(09)
    • [22].试论高校《世界遗产与文化》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探索——以敦煌莫高窟为例[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05)
    • [23].世界遗产与中国文物事业的相互交融与促进[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6(03)
    • [24].法国“世界遗产”阿维尼翁[J]. 金山 2020(01)
    • [25].世界遗产儿童画信社团的教育视界探索[J]. 考试周刊 2019(43)
    • [26].阿根廷,世界遗产非凡之旅[J]. 世界博览 2015(15)
    • [27].世界遗产[J]. 视野 2013(14)
    • [28].我国需要《世界遗产管理条例》:理由与建议[J]. 世界遗产论坛 2009(00)
    • [29].世界遗产教育在大学的实践模式探讨[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30].世界遗产的旅游开发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J]. 中外企业家 2009(04)

    标签:;  ;  ;  ;  

    世界遗产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